如何做到接纳自己?
生活中有些事是我们不容易接受的,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是不能接受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东西。
当别人的看法跟我们不一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很愤怒,很不高兴,觉得自己的尊严受损。
一般来说,我们在面对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人和事时,是轻松愉悦的,面对那些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人和事时,是不舒服的。
当我们面对和自己不一致的呈现时,就会去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这时,我们首先的反应是想着如何去回避它。
这种想法把事情的评价跟自我的评价关联在一起,于是,内心会存在一种质疑,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种心理疏远或隔离。
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则不会这么去想。他会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也能够做到跟每个人和谐共处。正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的看法与评价一个人区分开,所以,就不容易被内心的感受操控自己的行为。
第二是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好的事情时,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也不敢承认这件事的发生。
尤其是那些在童年受到家庭影响的人,当父母吵架,甚至家暴时,他们就会询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这么不幸,进而导致对生活的无望。他内心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错,是家庭带给我的,因此,会沉浸在这个漩涡里。
在这个漩涡里,我们时常会产生恐惧,恐惧那些想法和感觉,于是刻意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压抑它。
由于这些恐惧往往存在于潜意识中,我们很难直接感觉到它,但却会受到它的影响;为了掩饰心中的想法和感觉,我们会假装它是不存在的,既欺骗了自己,同时也欺骗了别人。
我们逐渐习惯了这层假装的面具,忘记了面具下还有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们蒙起眼睛,堵住耳朵,拒绝看到真实的自己,拒绝聆听内心的声音。本来弱小,却非要假装强大;本来脆弱,却非要假装坚强。
从心智模式的角度分析,一个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就是懂得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能够真正地去认识自己,承认和接受那个真实的、有缺点的自己。
现代画家黄美廉,是一位自小就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然而,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的奋斗精神。
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在一次学校演讲中,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一个学生小声地问:“请问黄博士,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你怎么看自己?”
“我怎么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沉静片刻,教室里掌声猛然响起。
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不断发展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正视,那他怎么可能成长呢?有了自我接纳,就有了不断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行为,总有一天,自我就会得到发展,得到完善。所以,自我接纳是成功的起点。
当一个人能够拥有接纳的心态,有共情、有同理心,纵使对方确实是有错的,他也不会跳出来大声苛责,而是心平气和地运用一些知识去逐一分析它,得到一个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他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别人才能透过他的行为,认为他很理智,也很成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自然也就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思想就不同。因此,懂得接纳别人,才会懂得接纳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我们要学着接纳自己的缺点,学会去面对它。既然一些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就不必耿耿于怀,让自己难受。
真正成熟的人都能明白,人生的对和错都是一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瑕疵,勇敢地接受它,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内心更成熟稳重,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我们要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无法再改变。唯一能做的是,站在现在重新认识它,获得新的认知,从而消除原本消极的自我认同,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所有。一旦拒绝接受,就会产生痛苦。
自我接纳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正视并拥抱真实的自己,然后在现有的基础上整装出发,进一步完善自己。
当我们感到社会不接纳自己时,往往是我们不能自我接纳内心的外化,即所谓的“自我证实”。
心理学家说,爱自己就是深深地接纳自己。如何接纳真实的自己呢?
接纳真实的自己,是要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完美,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接纳真实的自己,就是准许自己的为人;同时,像爱别人一样爱自己。
我们常常太过重视他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我们是那么友善地对待他人,却那么苛责地对待自己。所以,放轻松,怎么爱别人,也怎么爱自己;与此同时,放弃完美主义,做到自我接受。
在完美主义者的世界里,是不存在自我接受的,往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自尊心也深深地受到伤害,不接受那个真实的自己。
如果这样,我们就会活成别人,活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会觉得活着没有价值,总是为别人而活,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而这样做只为换取别人的赞美。
心理学家荣格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
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人的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人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接纳阴暗面也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之后,我们就不再对自己没有达到的高度耿耿于怀,不再对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件耿耿于怀,不再对自己没有维护好的形象耿耿于怀,而是着眼于自己眼前所做的事情和能够做的事情。
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员,不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只是天空中一颗普通的星星。我有我的运行轨迹,照亮属于我自己的那片小天地,我要做的只是让这片小天地越来越大。
接纳自己的呈现,内在会产生幸福感、舒适感。如果我们的心里仍然对当下的事情存有负面情绪和感受,表明自己在当下还没有真正做到接纳。
接纳自己的时候,心里活跃着的绝不是情绪的小我,而是智慧的大我;那个大我的人格层次是拥有智慧的。只有真心拥抱自己、和自己和解、接纳自己,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智慧的生命。
那么,如何做到接纳自己,活出完整的生命呢?方法有很多:
1.接受现实:存在即合理,允许一切的存在,无论好坏,都是合理的。
2.重新审视:对于曾经不接受的那些事物,重新去发现它积极的一面,重新诠释它对自己正向积极的意义。
3.平和对待:当某种消极情绪或想法出现时,不回避,不批判,看见它,允许它在那里,不与它对抗。
4.日记法:将自己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并将觉察到的情感、行为、认知三者互相联系;试着连续写4天日记,每天15分钟,想到什么写什么,这其中要保持连续性,连续几周后回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有不同发生。
5.抽离觉察法:把自己抽离出来,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接纳,接纳别人比接纳自己更容易做到,对于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感到不满,那就想想如果是身边其他人这样,自己会接受吗?
除此之外,推荐一个教练小工具,可以用来自我教练——“假如”工具,当感到懊恼、难过或纠结时,我们可以用假如句式来向自己提问。比如:
◆假如我60岁,我会怎么看今天的问题?
◆假如他是我,他会怎么想这个问题?
◆假如我换一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感受会是怎么样的呢?
◆假如我是他,我会怎么处理这个难题?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当接纳自己的时候,我们也能接纳外界;当没有压抑的时候,我们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就成为一体。一旦我们的内在成为一体,就会变得很健康,就会感到一种宁静的幸福。因为没有了内在的冲突,就不会再纠结。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会尝试发现真实的自己,做回真实的自己,悦纳自己的一切,身心合一,创造内心的宁静!
自我接纳是开启新人生的起点。
愿我们都活在真实、平和、普通的自我中,创造幸福人生。
成长百宝箱
负转正:最底层的自我建设工具之一
当我们处在没有自我接纳的状态,通常看问题的着眼点是负向的,如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利因素等。负向的表现形式,可能会体现在负向情绪、攻击性语言、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考等,以至于不相信结果会是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内在的能量是会被消耗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负转正。
一旦言行、思考、信念转为正向,那么,我们的能量将是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对事情有直接帮助的。可以说,负转正本身是最底层的自我建设工具之一。
负转正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如何做到呢?
负转正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觉察自我状态
转正的前提是发现自己的负向,这就需要自我觉察。可以用自我问答、自我教练的方式来帮助觉察自我,如问:
1.现在我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样的情绪是对事情有帮助的吗?
3.我的情绪的由来是什么呢?
4.是什么期待没被满足,引起这些情绪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自我提问的顺序是递进的,是不能调换的。
二、发现真实需求
如问:
1.没被满足的期待里,我的正向意图是什么?
2.这些正向意图的意义是什么?
三、正向表达真正的需求
如问:
1.我如何正向表达出我的正向意图?
2.正向表达的效果会是怎样的呢?
四、建设性行动
如问:
1.我可以做些什么,对事情的发展会有帮助?
2.这样做了,对周围的影响会是什么呢?
五、总结成长
在经过自我教练并付诸行动后,对于所有的思考、行动、转变、成果及关键因素做回顾总结,提炼出有效的地方,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提供指导,使自己处在有意识的自主状态,这就是心智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