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脂肪,与身体内的脂肪
体内存有的多余脂肪,是Ⅱ型糖尿病的头号危险因素;有高达90%的患者都超重。[33]这其中有什么关联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现象被称为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有趣的是,无论你的体重增加或减少,在身体里的脂肪细胞数量在人成年后的变化并不大。脂肪细胞只是填入脂肪而膨胀,身体重量随之增加。因此当你的肚子变大时,不一定是产生了新的脂肪细胞,你只是将更多的脂肪塞进现有的细胞里。[34]对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来说,这些细胞会变得非常庞大,以至于让脂肪溢进血液中,最终可能造成胰岛素信号堵塞,这点和吃下油腻食物的情形一样。
医生可以实际测量血液中游离脂肪的含量。一般而言,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为每升100~500微摩尔(micromoles)。肥胖者的血液脂肪浓度为每升600~800微摩尔。而采用低碳高脂(low carb high fat)饮食的人,脂肪含量也会达到同样高的数值。对于身体偏瘦的人,如果采用高脂饮食,血液中的游离脂肪含量平均也能达到800微摩尔。因此,这样的超高数值,并非专属于肥胖者。采用高脂饮食的人,过多的脂肪从消化道最终进入血液里,因此,其血液中游离脂肪的含量,可能和严重肥胖的人一样高。[35]
同理,如果你处于肥胖状态但开始尝试健康饮食,血液中的脂肪情况仍然会和整天用培根和奶油果腹时类似。因为肥胖的身体可能会不断将脂肪送回血液中,不管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无论你血液中脂肪的来源是什么,只要血脂含量上升,你从血液中清理葡萄糖的能力就会下降,这就是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的起因。
而另一方面,相较于那些以肉食为主的人,以蔬食为主的人,其糖尿病的患病率会低很多。正如图1所示,饮食中的蔬食比例越高,糖尿病患病率越低。[36]根据一项针对89000名加州居民所做的研究,弹性素食者能将糖尿病的患病率降低28%,对那些每周而非每天吃肉的人,这是个好消息;而那些实行鱼素的人,则能将概率再削减一半。那么,完全规避肉类的蛋奶素者,又是如何呢?他们可将患病风险减少61%。至于维根者则更棒了,与每天吃肉的人相比,其糖尿病患病率降低了78%。
为什么会这样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实行蔬食的人,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体重吗?不完全是这样。即使与一般杂食的人有同样的体重,维根者的糖尿病风险仍不到一半。[37]原因可能在于植物性脂肪和动物性脂肪的区别。
图1 饮食结构与糖尿病患病率
饱和脂肪与糖尿病的关系
并非所有脂肪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影响肌细胞。例如,棕榈酸酯(palmitate)是一种主要在肉类、乳制品和鸡蛋中发现的饱和脂肪,它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而油酸(oleate),这种多见于坚果、橄榄和牛油果(avacado)里的单不饱和脂肪(MSF),却能降低饱和脂肪的有害影响。[38]饱和脂肪会给肌细胞制造各种麻烦,可能导致自由基和有毒分解产物的累积,如神经酰胺(ceramide)和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39],从而造成炎症,甚至让线粒体功能失效,也就是干扰细胞内的小发电厂(线粒体)的运作。[40]这就是所谓的“脂肪中毒”(lipotoxicity)[41],假如我们对人体进行活组织检查(biopsy),就会发现在肌细胞的细胞膜上聚积的饱和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相关。[42]然而,单不饱和脂肪却能够被身体代谢处理,或者说可以安全储存。[43]
这种差异就可以解释为何蔬食能够更有效地防治糖尿病。研究人员比较了维根与杂食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肌肉脂肪含量的关系。平均而言,饮食结构以蔬食为主的人,其体型更苗条。研究人员征集了一批体重相同的维根者和杂食者,以便观察蔬食是否有直接的好处,即是否能帮助瘦身,降低回流血液的脂肪。
结果呢?比起相同体重、体型相似的杂食者,维根者的小腿深层肌肉的脂肪含量明显较少。[44]研究发现,多吃蔬食的人具有较好的胰岛素敏感性、较好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45],甚至也明显改善了胰岛素的源头——胰脏B细胞的功能。[46]
换句话说,蔬食显然对胰岛素的产生和运用这两方面都有好处。
预防糖尿病,这些东西要多吃
许多人群研究都显示,大量摄取裂豌豆(split peas)、鹰嘴豆、小扁豆及其他豆子的人往往体重较轻。相较于不太吃豆类的人,他们的腰围较纤细,胖子很少,而且血压也较低[47]。但这些好处,也许不是从豆类本身而来,而是因为多吃豆子的人多半采取健康饮食呢?为了找出关联性,研究人员使用了营养学研究中最强大的工具:介入性试验(Interventional trial)。研究人员不仅观察人们吃什么,还改变他们的饮食,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在这个试验里,他们用豆类做测试,在相同的热量限制下,看看多吃豆类所带来的影响。
减少腹部脂肪,可能是防止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的最好方法。减少热量摄取一直是大部分减重方案的核心,但有证据显示,通过控制食量来达到减肥目标的人,最终都会反弹。让自己挨饿的减肥法,几乎从来没有长期的效果。因此,假如我们能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多吃食物来获得同样的减重结果,不就太棒了吗?
研究人员将体重超标的受试者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要求吃小扁豆、鹰嘴豆、豌豆或白腰豆等豆类,一周吃5杯,除此之外,原来的饮食结构不做变动。第二组则被要求从每天的饮食中减少500卡路里的热量。猜猜看,最后谁会变得更健康?答案是按指示吃更多食物的第一组。研究证明,吃豆类在减小腰围和改善血糖上,跟减少热量摄取一样有效。而且吃豆类的受试者,还能改善胆固醇及调节胰岛素的分泌[48]。这对于超重又有Ⅱ型糖尿病风险的人,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他们无须减少食物的分量,也不必少量多餐,而是从改善饮食的质量下手:选择吃富含豆类的餐食。
饱和脂肪也可能伤害分泌胰岛素的胰脏细胞。我们在20岁左右时,身体就会停止制造新的B细胞(beta细胞或胰岛B细胞)。此后,一旦失去胰岛B细胞,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49]解剖研究显示,当Ⅱ型糖尿病在年龄稍长时被诊断出来时,胰岛B细胞可能已经被杀死一半了。[50]
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饱和脂肪的毒性。如果让培养皿中的胰岛B细胞接触饱和脂肪[51]或LDL坏胆固醇,胰岛B细胞会开始死亡[52]。而坚果等高脂蔬食所富含的单不饱和脂肪,却没有观察到这样的情形[53]。当你吃下饱和脂肪,几个小时之内,胰岛素的工作和分泌都会受损[54]。血液中的饱和脂肪越多,引发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55]
当然,就像不是每个抽烟者都会患肺癌一样,吃过多饱和脂肪的人也不见得都会患糖尿病。这其中还有遗传因子要考虑。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有遗传倾向的人而言,高热量及富含饱和脂肪的饮食,仍被认定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一个原因。[56]
不用再挨饿,吃蔬果即可减重
如前所述,即使你没有吃过量脂肪,但你身上多余的脂肪可能还是会造成溢出效应——过度膨胀的脂肪细胞往往会让脂肪回流到血液里。以全蔬食减重的好处,就是无须严格控制食量或节食挨饿,也无须绞尽脑汁计算热量摄取,因为大多数的蔬食都是天生就营养素密度较高且热量密度较低。
水果和蔬菜平均含有80%~90%的水分。就像膳食纤维可以支撑起食物体积而不增加热量一样,水也是一个道理。实验显示,在不管热量的情况下,人们每餐习惯吃相同分量的食物,可能是因为胃中有“牵张感受器”(stretch receptor),在吃到一定体积的食物后会发送信号到大脑。而当这些食物大部分都是零热量成分的,比如膳食纤维或水,就表示你可以吃更多食物,而体重却不会增加多少。[57]
在图2中,上一排分别是热量为100卡路里的西蓝花、西红柿和草莓,下面一排是热量为100卡路里的鸡肉、奶酪和鱼,你可以比较它们的分量:热量相同,但体积却差很多。很明显,100卡路里的植物会让你更有饱足感,而同样100卡路里的动物性食物或加工食品,却只能让你吃个半饱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全蔬食对于胃口较大的人是最好的选择。基本上你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完全不需要担心热量问题。
图2 卡路里含量为100时不同食物的相对重量
一项点对点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head-to-head comparison)发现,蔬食击败了美国糖尿病协会所推荐的减重饮食。这个结果,是在不限制受试者的饮食、也不计算摄取的热量或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得出的[58]。除此之外,多项相关研究报告也认为,除了减重效果,采取蔬食的人比起吃更多动物性食品的人,同时还改善了血糖水平,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降低了[59]。这些都是蔬食的好处。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中风及心脏衰竭[60]。事实上,没有心脏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与有心脏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可能有相同风险[61]。与常规的糖尿病饮食相比,蔬食更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还能让LDL坏胆固醇的数值明显下降,从而降低患糖尿病与心脏病这两个头号杀手的风险[62]。话说回来,要在饮食上做出这样重大的转变,人们做何感想呢?就像欧尼斯医生的金句——我们是真的能活得更久,还是看起来活得更久?[63]
显然,将饮食结构改为蔬食的人大都很满意。蔬食有这么多好处,原因之一是,人们不仅是测量指标发生了好转,往往自己也能感觉到好多了。在一项关于减重的随机临床实验中,糖尿病患者被分成两组:一半人采用糖尿病组织所建议的传统糖尿病饮食;另一半人则采用蔬食,主要是蔬菜、谷物、豆类、水果和坚果。6个月后,蔬食组比起传统饮食组,生活质量和情绪评分明显更高。相较于传统饮食组,蔬食组成员感觉自己受到的限制比较少。此外,去抑制(disinhibition)效应[8]降低,意思是说吃蔬食的患者不太会暴饮暴食,而且也不容易感到饥饿。这两点可以帮助受试者长期维持这种饮食方式[64]。因此,蔬食不仅有更好的效果,还更容易长期坚持。而且,随着情绪的改善,对身体和精神健康都有好处(更多相关内容请参见第12章)。
想要把糖尿病患病风险降到最低,只吃一点肉是否有影响?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过去,亚洲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一直很低。然而,近年来,糖尿病的扩散程度已经接近流行病情形,这与亚洲饮食的西化情况相吻合。不同于素食者与现代杂食者的对比研究,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要拿来对比的,是素食者以及那些采用亚洲传统饮食的人(通常吃少量的鱼和肉)。亚洲女性平均每周只吃一份肉,而男性则每隔几天就吃一份[65]。
无论是素食组还是传统饮食组都遵循健康饮食,像汽水一类的垃圾食品都不会碰。这4000名受试者除了饮食相似性,研究人员也考虑了他们的体重、家族病史、运动和吸烟等条件,结果发现素食男性和偶尔肉食者相比,患糖尿病的概率只有一半。其中女素食者患糖尿病的概率甚至降低了75%。如果完全规避肉类,不管是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患病风险都明显低于蔬食为主、偶尔吃鱼和肉的人。而那些采用更严格蔬食的人,他们的糖尿病患病率是0[66]。
食品污染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
肥胖率的大幅上升,被完全归咎于饮食过量和缺乏运动。但有没有可能,还存在其他跟食物有关的因素?科学家已经开始寻找释出到环境中的所谓“肥胖因子”,也就是那些可能会破坏新陈代谢、更易导致肥胖的化学污染物。被污染的食物,是让我们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主要来源,其中,95%可能来自动物性脂肪的摄取[67]。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美国一项全国性的研究发现,那些血液中污染物质最多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当惊人,是普通人的38倍[68]。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特别是“六氯苯”这种化学物质,更是引发糖尿病的高危险因子[69]。
在各超市的调查中发现,沙丁鱼罐头的六氯苯污染最严重,而鲑鱼则被认为是污染最严重的鱼类。在鲑鱼片里,曾经检验出了24种杀虫剂[70]。养殖鲑鱼可能是最糟的,含有比野生鲑鱼多10倍以上的第一类毒性化学物质多氯联苯。[71]
六氯苯和多氯联苯一类的工业毒素,在几十年前就已被全面禁止。那么,它们又为何会成为造成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原因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与肥胖流行有关。研究人员发现,比起身材消瘦的受试者,这些毒性化学物质和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在肥胖的受试者身上更强,因此体内脂肪,很可能就是这些污染物质的温床[72]。超重的人,极可能将有毒的废弃物质储存在臀部,就像随身携带着一个毒物垃圾场。如果没有减掉足够的重量,身上带有鲑鱼污染物质的人,可能需要50~70年的时间才能清除掉体内的这些化学物质[73]。
那些完全不吃肉的人,是否有营养不足的问题?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观察了分布在全美的1.3万人的一日生活。他们比较了肉食者和素食者所摄取的营养。研究结果发现,在摄取同样热量的条件下,素食者所摄取到的所有营养素几乎都比肉食者多,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叶酸,以及更多的钙、镁、铁和钾等矿物质。此外,蔬食中许多特别丰富的营养素,是大多数美国人平常摄取不足的,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更别提膳食纤维、钙、镁和钾了。此外,完全不吃肉的人吃进有害物质的机会也较少,比如钠、饱和脂肪及胆固醇等[74]。
在体重管理方面,完全规避肉食的人,每天摄取的热量比一般人平均少了364卡路里[75]。这是绝大多数采用传统减肥法的人非常渴望减掉的热量,我的意思是,无肉饮食可以当成限制热量摄取的减肥餐的“吃到饱”版本,因为你不必计算热量,也不用限制要吃多少。
那些采用蔬食的人,静止代谢率可以比一般人高出11%。[76]这意味着素食者甚至在睡梦中也能燃烧更多的热量。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因为素食者身上有一种“肉碱酰基转移酶”(carnitine acyltransferase),这是脂肪分解酶的更高基因表现,可以有效地将脂肪运送到细胞的线粒体(这是脂肪的燃烧体)[77]。
所以谈到肉类时,热量就不是那么单纯了。欧洲有一项研究“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研究——体育活动、营养、饮酒、戒烟、外食与肥胖”(EPIC-PANACEA),多年来追踪上万名男女的健康状况,堪称是有史以来针对吃肉和体重关联的一项规模最大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控制热量后,肉类摄取量仍然明显与体重增加有关。这表示,如果有两个人吃了相同热量的食物,吃更多肉的那个人通常体重会增加更多[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