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献摘录
[晋代及其以前文献摘录]
《阴阳十一脉灸经》:“肩脉……是动则病……肩似脱,臑似折,是肩脉主治。”
《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素问·刺腰痛》:“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小肠病者……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取之巨虚下廉。”“膀胱病者……肩上热……若脉陷,取委中央。”
《灵枢经·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汗出……气虚则肩背痛寒。”“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所生病者……肩前臑痛。”“大肠手阳明之脉……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小肠手太阳之脉……肩似拔,臑似折。”“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三焦手少阳之脉……是主气所生病者……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
《灵枢经·经筋》:“足太阳之筋……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手太阳之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手少阳之筋……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手阳明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手太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灵枢经·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脉经》(卷二·第一):“右手关前寸口阴实者,肺实也……与肩相引,刺手太阴经治阴。”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一中):“肩膊间急……魄户主之。”“肩痛胸腹满……神堂主之。”“肩甲内廉痛,不可俯仰……主之。”“肩背痛……天牖主之。”“肩背寒热……皆虚也,刺鱼际补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一下):“肩髃痛寒……背痛[一本作肩疼],二间主之。”“虚则气鬲满,肩不举,阳溪主之。”“肩不举,温溜主之。”“肩臑肘臂痛……后溪主之。”“肩弛肘废……阳谷主之。”“肩背相引,如从后触之状……京骨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一下):“肩背寒痛……膈[一本作脾]俞主之。”“肩痛引项……天髎主之[原为缺盆主治,据《黄帝明堂经辑校》改]。”“寒热肩肿,引胛中痛,肩臂酸,臑俞主之。”“引缺盆肩中热痛,[一本有‘手臂’二字]麻痹不举,肩贞主之。”“肩[一本有‘痛’字]引项,[一本有‘臂’字]不举……缺盆主之。”“颈[一本作项]肿肩痛……天突主之。”“肩背风汗出……中府主之。”“臂厥,肩膺胸满痛……太渊主之。”“虚则肩背寒栗……实则肩背热痛……列缺主之。”“肩臂痛不可举,臂臑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二):“肩肉麻木,天井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三):“肩[一本有‘背’字]寒……尺泽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二下):“肩背痛不可顾,关冲主之。”“肩不举……支沟主之。”“肩臂颈痛,项急……腕骨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五):“肩痛不可举,天容及秉风主之。”“肩背痹[一本作髀]痛,臂不举……肩井主之。”“肩肿不得顾,气舍主之。”“肩背痹[一本作髀]痛臂不举,血瘀肩中,不能动摇,巨骨主之。”“肩中热,指[一本有‘痹’字]臂痛,肩髃主之。”“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肩胛中[一本作甲]痛,[一本有‘热’字]而寒至肘,肩外俞主之。”“肩胛周痹,曲垣主之。”“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云门主之。”“肩痛[一本作肿]引缺盆,商阳主之。”“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重……曲池主之。”“肩肘节酸重……肘髎主之。”“肩痛不能自举……阳池主之。”“肘痛引肩不可屈伸……天井主之。”“肩不可举,不能带衣,清冷渊主之。”“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肩痛不可自带衣……阳谷主之。”“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养老主之。”“肩背头痛时眩,涌泉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六):“肩不可举……章门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第二):“肩臂酸重……支沟主之。”
[唐、宋、金、元代文献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第二):“心俞穴在第五节……肩头胁下痛,小腹急,灸二三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第四):“库狄钦患偏风不得挽弓,针肩髃一穴,即得挽弓,甑权所行。”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第四):“肩臂痛不得上头,灸肩髃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第一):“列缺……气盛有余,肩背痛,风汗出……病则肩背寒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三):“曲池、天髎,主肩重痛不举。”“肩贞、关冲、肩髃,主肩中热。”“支沟、关冲,主肩臂酸重。”“清冷泉、阳谷,主肩不举,不得带衣。”“养老、天柱,主肩痛欲折。”“天牖、缺盆、神道、大杼、天突、水道、巨骨,主肩背痛。”“膈俞、、京门、尺泽,主肩背寒痓,肩甲内廉痛。”“前腋主肩腋前痛,与胸相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五):“温留主……肩不举。”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第七):“肩髃……刺风,手不上头,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冷酸疼无力,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在膊骨头陷中,平手取之,偏风不随时可灸至二百壮,过多则臂强……又针曲池,入七分,得气即泻,然后补之,太宜灸日十壮至一百壮止……又针列缺,入三分,留三呼,泻五吸,亦可灸之,日七壮至一百,总至三百壮。”
敦煌医书《火灸疗法》P·T127:“肩背痨疾,风郁骨眼窜痛,于短肋之间胸链交叉处,灸九壮即可。”“肩关节黄水积聚,上肢不能举起,肺区痉挛刺痛,肩关节脱臼……于肩背外侧,肩胛骨相连的凹陷处(肩胶穴),火灸十一壮,即可治愈。”“因投掷套绳,抻伤肩胛骨,骨关节淤积黄水……于肩眼、锁骨和肩胛骨三者会合处,下压时有一椭圆小疙瘩,火灸十一壮,即可治愈。”
敦煌医书《新集备急灸经》:“患肩膊重,抬手不起,取左右膊井上灸,各二七壮,名膊肩井穴。”
《外台秘要》(卷十二·癥癖痃气):“又灸闪癖法:其癖有根,其根有著背者,有著膊上者,遣所患人平坐,熟看癖头,仍将手从癖头向上寻之,当有脉筑筑然,向上细细寻至膊上,至筑筑头,当膊即下火,还与前壮数无别。”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一):“尺泽……实则肩背热痛,汗不出,四肢暴肿;虚则肩背寒。”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二):“巨骨……肩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而痛。”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四):“浮白……肩背不能举。”“居髎……主肩前痛,与胸相引,臂挛急,手不得上举至肩。”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八):“天窗……肩痛引项,汗出。”“臑俞……肩痛,不可举臂。”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十一):“……肩背寒热。”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魄户……背胛[原作脾]闷。”[原出《铜人针灸经》(卷五)]
《太平圣惠方》(卷一百):“魂户……背甲满闷。”“青灵……肩不举,不能带衣也。”“神堂……肩背连胸痛,不可俯仰。”“肩外俞……肩中痛。”“扁[疑为‘髃’之误]骨二穴:在肩端上两骨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肩中热,指臂痛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肩膊部):“肩髃……刺即泄肩臂热气。”“肩贞……风痹。”“天宗……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曲垣……肩痛,周痹气注肩膊,拘急疼闷。”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背腧部):“三焦腧……肩背拘急。”“附分……肩背拘急,风冷客于腠。”“……肩背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手阳明):“商阳……肩背急相引,缺盆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手少阳):“清冷渊……臑纵,肩臂不举。”“消泺……肩背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足太阳):“昆仑……肩背拘急。”
《琼瑶神书》(卷一·二十一):“肩井只针手三里。”
《琼瑶神书》(卷二·一百七十九):“肩背红肿痛难当,寒热相传吐法强,若是肩髃提搓战,升阳一次灸无妨。”
《琼瑶神书》(卷二·二百七十四):“背中臂膀肩中痛,中渚如针真万金。”
《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三·治咳嗽):“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动者,太白主之,浮肿则治在商丘[脾咳]。”
《西方子明堂灸经》(卷一·胸):“中府……肩背痛,风汗出。”
《西方子明堂灸经》(卷二·手少阴):“少海……主肩臂不举,不能带衣。”
《西方子明堂灸经》(卷六·手太阳):“腕骨……臂肩疼。”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阳明):“二间……肩背疼时依此用。”
《针灸资生经》(卷一·肩膊部):“肩髃……刺即泄肩臂热气。”
《针灸资生经》(卷五·背痛):“它日复连肩上疼,却灸肩疼处愈,方知《千金方》之阿是穴犹信云。”
《针灸资生经》(卷五·肩背酸疼):“肩背酸疼……当灸膏肓俞。”“予尝肩背痛,已灸膏肓,肩痛犹未已,遂灸肩井三壮而愈,以此知虽灸膏肓,而他处亦不可不灸云。”
《针灸资生经》(卷五·肩痹痛):“予屡见将中风人臂骨脱臼,不与肩相连接,多有治不愈者,要之,才觉肩上冷疼,必先灸肩髃等穴,毋使至于此极可也。”“予中年每遇寒月,肩上多冷,常以手掌心抚摩之,夜卧则多以被拥之,仅能不冷,后灸肩髃,方免此患。”
《备急灸方》(一):“治发背、发肩……凡觉有患,便用大蒜切片如钱厚(如无蒜,用净水和泥,捻如钱样用之),贴在疮头上(如疮初生,便有孔,不可覆其孔)先以绿豆大艾炷灸之,勿令伤肌肉,如蒜焦更换,待痛稍可忍,即渐放炷大,又可忍,便除蒜,灸之数不拘多少,但灸至不痛即住,若住灸后又肿又痛,即仍前灸之,直候不肿不痛,即住,每患一个疮,或灸三百壮、五百壮至一二千壮,方得愈者,亦有灸少而便愈者。”
《卫生宝鉴》(卷八·风中腑):“右肩臂膊痛无主持,不能举动,多汗出……肩臂上肩井穴内,先针后灸二七壮,及至疮发……再灸肩井,次于尺泽穴,各灸二十八壮,引气下行。”
《卫生宝鉴》(卷十三·舍时从证):“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微,此乃脉证俱寒……此乃附骨痈……以燔针起之,脓清稀解,次日肘下再开之。”
《卫生宝鉴》(卷十九·疳瘦):“章门……肩背不举。”
《卫生宝鉴》(卷二十·流注指要赋):“肩背疼[原作痛,据《针灸大全》改],责肘前之三里。”
《针灸四书》(针经指南·标幽赋):“阳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六十六穴治证):“二间……肩背强痛。”“少海……肩膊手臂麻木难举。”“后溪……项急膊痛。”“养老……肩背强急。”“支沟……肩背胁肋疼痛。”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肩如反弓臂如折,曲池养老并肩髃。”“肩髃相对主痿留,壮数灸之宜推求。”“巨骨更取穴,肩背痛兼灸天柱。”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又歌):“肩背患时手三里。”
[明代文献摘录]
《神应经》(胸背胁部):“肩背酸疼:风门、肩井、中渚、支沟、后溪、腕骨、委中。”“肩背相引:二间、商阳、委中、昆仑。”“肩痹痛:肩髃、天井、曲池、阳谷、关冲。”
《神应经》(手足腰胁部):“肩臂酸重:支沟。”“肩膊烦疼:肩髃、肩井、曲池。”
《针灸大全》(卷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曲池……弯弓开不得,臂痪怎梳头。”[原出《琼瑶神书》(卷三·治病手法歌)]
《针灸大全》(卷一·治病十一证歌):“肩背并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原作海,据《针灸大成》改]二府刺心经。”
《针灸大全》(卷一·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消风劳。”“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针灸大全》(卷四·八法主治病症):“后溪……头项拘急,引肩背痛:承浆一穴、百会一穴、肩井二穴、中渚二穴。”“足临泣……臂膊痛连肩背:肩井二穴、曲池二穴、中渚二穴。”
《奇效良方》(卷五十五·奇穴):“肩柱骨二穴,在肩端超骨尖上……治手不能举动,可灸七壮。”
《针灸集书》(卷上·背痛):“巨骨、天井、后溪、青灵、腕骨、大杼、肩外俞,以上并治肩背痛。”“肩背酸疼,当灸膏肓、肩井、肩髃,无有不愈云。”
《针灸集书》(卷上·针灸杂法):“如手麻,背胛痛,先刺合谷,后泻太冲、大都。”
《针灸集书》(卷上·八法穴治病歌):“鼻衄耳聋肩角痛[先申脉,后后溪]。”
《针灸捷径》(卷之下):“肩端红肿痛,又治肩端软弱无力:肩井、肩髃。”“肩膊两髀痛疼,治臂背膊温痛,不能屈伸者并皆治之:肩井、肩髃、胛缝[肩缝尖尽处]、肩外俞、曲池。”
《针灸聚英》(卷一上·手太阴):“列缺……肩痹。”“太渊……肩背痛寒。”
《针灸聚英》(卷一上·手阳明):“肘髎……肩重腋急。”“肩髃……肩臂疼痛。”
《针灸聚英》(卷一上·足阳明):“不容……咳则引肩痛。”
《针灸聚英》(卷一上·手太阳):“小海……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肩似拔,臑似折。”“曲垣……肩痹热痛。”“肩外俞……肩胛痛,周痹寒至肘。”
《针灸聚英》(卷一上·足太阳):“袁氏曰:肩能负重,以骨会大杼也。”
《针灸聚英》(卷一下·手少阳):“清冷渊……肩痹痛。”“臑会……肩肿引胛中痛。”“天髎……肩臂酸疼。”
《针灸聚英》(卷二·杂病):“肩臂痛……灸肩髃、曲池。”
《针灸聚英》(卷四上·玉龙赋):“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风湿搏于两肩,肩髃可疗。”
《针灸聚英》(卷四上·肘后歌):“肩背诸疾中渚下。”
《针灸聚英》(卷四上·天元太乙歌):“背脊俱疼针肩井,不泻三里令人闷,两臂并胛俱疼痛,金针一刺如圣神。”“久患腰痛背胛劳,但寻中渚[原作注,据《席弘赋》改]穴中调。”
《针灸聚英》(卷四下·六十六穴歌):“如逢肩背重,中渚刺安康。”
《针灸聚英》(卷四下·八法手诀歌):“后溪前上外肩背。”
《外科理例》(卷四·一百九):“肩臂麻木,手心瘙痒,遂瞀闷不自知其故,但手有一泡,此疔毒也,急灸患处五十余壮而苏,又五十余壮知痛。”
《外科理例》(卷五·一百十六):“背疽……髀胛患毒已半月,头甚多,大如栗许,内痛如刺……遂灸二十余壮……瘀肉不溃,此阳气尚虚也,用桑柴火灸。”“发背三日,肉色不变,头如粟许,肩背重……又隔蒜灸五十余壮,毒始发,背始轻。”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图四):“支沟:治肩酸疼拘急,胁肋疼,可灸七壮至十四壮。”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图七):“肩髃……手[原为半,据义改]臂肩[原为户,据义改]膊疼痛,可灸七壮。”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图十):“昆仑……肩背拘急,可灸七壮。”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计开病源灸法):“男女肩膊腰节骨酸疼者,灸:肩井二穴、百劳一穴、承山二穴、肾俞二穴、下三里二穴、曲池二穴。”
《薛氏医案》(外科心法·卷三·疮疡里虚去后似痢):“背患疽在胛已四日,疮头如粟,重如负石,坚硬不起……隔蒜灸二十余壮,乃知痛,又十余壮,背觉少和。”
《薛氏医案》(外科精要·卷中·第三十):“疽发背胛,若有瘀肉腐烂,脓水淋漓,肿痛仍作者,此处有筋一层间隔,内脓不出故也,宜用针引之。”
《医学入门》(卷一·杂病穴法):“曲池、合谷……二穴又治肩背肘膊疼痛及疟疾。”“申脉、金门、手三里:头风连项肿,或引肩者,针此三穴。”“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手三里治肩连脐。”
《医学入门》(卷一·治病要穴):“肩髃:主瘫痪,肩肿,手挛。”“中渚……肩臂连背疼痛。”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肩背痛):“(世)肩背胛痛:昆仑、悬钟、肩井。”“(东)肩背颈项腋前痛,与胸相引者:涌泉(一分,见血,妙)、前腋;又法:气舍、天髎、曲池、天井。”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肩痛):“(东)肩不可动,臂不可举:肩髃、巨骨、清冷渊、关冲。”“(玉)肩端肿:肩髃(二寸半,泻九吸)、腕骨(七分,先泻后补)。”“两胛痛:肩井(二寸半,不宜久停针)、支沟。”
《针灸大成》(卷三·玉龙歌):“肩端红肿痛难当,寒湿相争气血旺,若向肩髃明补泻,管君多灸自安康。”“肩背风气连臂疼,背缝二穴用针明。”[上二条均原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
《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手太阴井……掌热,肩背疼。”“手太阳井……肩似拔,臑似折。”“足太阳井: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不已,刺金门五分,灸三壮,不已,刺申脉三分。”
《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肩内前廉两乳疼……太渊、偏历。”“喉痹肩前痛莫当……合谷、列缺。”“颊肿肩疼两臂旁……腕骨、通里。”“肩似拔兮臑似折……腕骨、通里。”“肩背风生连膊肘……阳池、内关。”
《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申脉……背胛生痈:委中、侠溪、十宣、曲池、液门、内关、外关。”
《针灸大成》(卷六·手太阴):“尺泽……肩臂痛,汗出中风。”
《针灸大成》(卷九·治症总要):“第四十四.肩背红肿疼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复刺后穴:膏肓、肺俞、肩髃。”
《针方六集》(神照集·第二十八):“腋缝二穴:在肩柱骨前,缝尖是穴……肩胛疼痛。”“甲缝二穴:在肩胛缝尖尽处……肩背膊臂痛(泻)。”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五):“浮白……肩背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八):“三焦俞……肩背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十三):“肩井……肩膊闪挫。”“肩贞……如肩端红肿,宜弹针出血。”“天髎……肩肘痛。”“天宗……肩痹。”“肩外俞……肩痹寒热至肘痛引曲颊。”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十八):“渊液……肩、项缺盆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二十一):“不容……心切痛引肩胁。”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二十五):“少冲……肩腋肘臂酸痛……宜三棱针出血。”“阴郄……肩臂腕骨冷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二十六):“二间……颔颈、肩背、臑臂痛。”“臂臑……肩背引痛;一方云:宜多灸,不宜针。”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二十七):“中渚……耳后、肩臑、肘臂、外眦痛,无名指不用。”“支沟……肩臑肘臂外痛。”“清冷渊……肩臑肘臂外痛,不能举。”“消泺……肩肿痛,臂痛不能举。”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二十八):“支正……肩背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三):“[足]临泣……肩、胁、腰、膝、外踝节痛,不能转侧。”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四):“昆仑……头、项、肩、背、腰、尻、股、膝痛。”
《针方六集》(兼罗集·第三十二):“肩髃……肩背红肿痛,单泻……应穴腕骨。”
《经络汇编》(手太阴肺经):“手太阴经肺……肩背痛。”
《经络汇编》(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大肠……肩、臑、肘、臂外皆痛。”
《经络汇编》(足少阴肾经):“足少阴经肾……脐左胁下、背、肩、髀间痛。”
《类经图翼》(卷六·手太阴):“太渊……肩背痛引臂膊。”
《类经图翼》(卷六·手阳明):“商阳……肩背肢臂肿痛相引,缺盆中痛,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
《类经图翼》(卷六·足阳明):“水道……肩背强急酸痛。”
《类经图翼》(卷六·手太阳):“腕骨……肩背冷痛,先泻后补。”
《类经图翼》(卷七·足太阳):“……肩背胁肋痛急。”
《类经图翼》(卷八·督脉):“大椎……治热不至肩。”
《循经考穴编》(手阳明):“偏历……又治肩膊肘腕酸疼。”“上廉……主肩膊酸疼髓冷。”“臂臑……主肩端红肿。”“肩髃……若肩膊肿疼,泻之;冷风痛痹,先泻后补。”
《循经考穴编》(手少阴):“极泉……肩膊不举。”“青灵……主肩臂红肿。”
《循经考穴编》(手太阳):“养老……肩臂酸麻,冷风疼痛。”“小海……主肩项瘰疬。”“肩贞……直刺入二寸五分,治肩骨一点大疼,宜单泻之,或弹针出血,灸之,亦立愈。”“肩中俞……肩胛痛疼。”
《循经考穴编》(足太阳):“大杼……背胛酸疼。”“厥阴俞……两胛痛楚。”
《循经考穴编》(手少阳):“天井……肩肘疼,握物不得。”“臑会……肩巨骨肿疼,臂膊不仁。”“天牖……主肩膊及两胛痛。”
《循经考穴编》(足少阳):“肩井……两肩畏冷。”
[清代及民国前期文献摘录](含同时代外国文献)
《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肺经原络应刺病……木痛皮肤肩缺盆。”“大肠原络应刺病,大(大指)次(次指)不用肩臂疼。”“小肠原络应刺病……肩臑肘臂内外廉,痛不能转腰似折。”“三焦原络应刺病……自汗肩臑内外疼。”
《医宗金鉴》(卷八十五·手部主病):“肩髃主治瘫痪疾,手挛肩肿效非常。”“前谷……颈项肩臂痛难堪。”“中渚……肘臂连肩红肿痛。”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一·肩痈):“肩痈……失物发怒,缺盆内微肿……缺盆始痛,针出清脓二碗许。”“肩患毒……因怒动肝火,风热上壅,头面赤肿,焮痛饮冷,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薄荷,二剂不应,急砭患处,出黑血盏许,仍以一剂,势退大半,再进人参败毒散,四剂而愈。”
《串雅全书》(外篇·卷二·针法门):“百发神针:治偏正头风、漏肩……俱可用针,按穴针之,真神妙,百中,乳香、没药、生川附子、血竭、川乌、草乌、檀香末、降香末、大贝母、麝香、母丁香、净蕲艾绵,作针[另有消癖神火针、阴症散毒针]。”
《采艾编翼》(卷二·中湿):“肩痹,曲垣。”
《针灸逢源》(卷五·手足病):“肩臂痛:肩髃、天井、尺泽、少海、曲池、三里、合谷、外关、中渚。”
《针灸逢源》(卷五·八脉交会八穴歌):“临泣……气贯耳颊肩颈目,四肢风痛病如失。”
《针灸内篇》(手太阴肺经络):“尺泽……肩痛,肢肿,臂不举。”
《针灸内篇》(手太阳小肠络):“养老……肩欲拔。”“臑俞……治肩肿,臂酸无力……天宗与上同。”“秉风……治肩背不能举。”“曲垣……治肩髀中风,拘挛疼痛。”“[肩]外俞……治肩髀痛。”
《针灸内篇》(手少阴心经络):“少海……肩臂不举。”“通理……治两肩不举。”
《针灸内篇》(手少阳三焦经):“支沟……肩髀酸,手臂软。”“会宗治同支沟。”“清冷渊……治肩臂不举,疼痛难忍。”“肩髎……治肩臂重痛不可举。”“天髎……治肩肘疼。”
《针灸内篇》(手厥阴心包络):“天泉……肩□疼。”
《针灸内篇》(手阳明大肠络):“温溜……肩不举。”“曲池……治肩肘疼痛不仁。”“臂臑……肩痛不举。”“肩髎……偏风不遂,手臂拘挛,筋骨酸疼。”“巨骨……治背膊疼,肩不举。”
《针灸内篇》(足太阳膀胱络):“天柱……肩背急。”“大杼……肩背疼。”“三焦[俞]……肩、背、腰。”“附分……肩背疼痛。”“神堂……治肩背疼。”“……肩背寒。”
《针灸内篇》(足少阳胆经络):“浮白……治头项痈肿,痛引肩背。”“风池穴兼主肩背伛偻。”“肩井……肩背疼,头项强,两手不能上头。”“渊液……肩不举。”“京门……治肩背寒。”“居髎……肩引胸、胁、肘、臂疼。”
《针灸内篇》(足阳明胃经络):“气舍……项强,肩肿。”
《针灸内篇》(任脉经络):“天突……并治颈项痛引于肩。”
《太乙离火感应神针》:“百会……一切头面肩项外杂等症。”
《神灸经纶》(卷四·手足证治):“肩臂冷痛……灸膏肓[原作盲,据义改]、肩井。”
《神灸经纶》(卷四·外科证治):“髎疽,发于肩腋相连肿:会宗。”“臑痈,生臂上连肩,青肿长而坚者:少海。”“肘痈,生肘尖上不能舒伸,令人肩背痛:间使。”“肩风,生肩上,青肿甚者,痛连两胁:肩贞。”
《针灸便用》:“肩背麻木,针肩髃、曲池、合谷、肘髎。”“治肩前廉疼,针合谷、列缺。”“治肩内廉疼,针尺泽、太渊。”“治肩外廉疼,针后溪、小海。”“手不能举,弯弓不开,不能及头,针肩髃、曲池、阳池,灸,先泻后补。”
《针灸集成》(卷二·手臂):“肩痛累月,肩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取肩下腋上两间空虚针刺,针锋几至穿出皮外,一如治肘之法,慎勿犯骨,兼刺筋结处,神效。”
《刺疔捷法》(治疔歌):“肩井生疔刺龙舌,后溪窍阴是要穴,地合缺盆与曲池,发际印堂尾闾决。”
《灸法秘传》(偏风):“偏风……倘痛甚不能提物,灸肩髃。”
《西法针灸》(第三章·附录):“自肩胛部、上膊部至手腕部,俱发偻麻质斯状之疼痛,上肢之动作艰涩……按摩肩胛、上膊、前膊、手腕诸部,并针刺天牖、肩髎、极泉、天泉、肩髃、臂臑、中府诸穴,约八日,全治去。”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14):“年四十八,壬申岁六月间起,患腹胀,甚则肩背俱胀……勉为灸胃俞、中脘、神阙、关元等穴,拟归脾汤加减煎服,患腹胀症随愈,而背胀更甚,次日再为之灸大肠俞、脾俞,背胀亦痊。”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16·2):“手腕肿痛症……寸口肿连手掌,长可二寸,极坚实,询之,痛连肩膊,乃先针太渊穴,捻五分钟,觉极酸楚,续用隔姜灸法,灸六壮,迨揭姜视之,见针孔内有滋水流出,连滴廿余点于地,起粘丝,随覆以丁桂散,与平安散膏药而去。”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24):“肩胛内痛,于胛缝痛处针之,隔一宿愈。”
《金针秘传》(针验摘录·肩背痛):“患肩背痛,由颈循督脉而下七八寸,转侧不能……先泻其肺俞,当夜即能安睡,再针肩井、肩髃、曲池而愈。”
[外国文献]
《针灸则》(七十穴·手足部):“后溪……肩臑痛,不能动摇。”“外关……肩重臂痛。”
《针灸则》(肩痛):“针:肩井、风池、肩髃;灸:膏肓;出血:肺俞。”
《名家灸选三编》(上部病·臂痛):“肩冷臂痛者……若不预为之治,恐中风不随等证由此而成也,须灸肩髃二穴方免此患,盖肩髃系两手之安否,环跳系两足之安否,此不可不灸,轻者七壮,风寒盛者十四壮为率。”
[现代文献题录]
(限本节引用者,按首位作者首字的汉语拼音排序)
蔡红.雀啄刺治疗肩凝症40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5):291-292.
蔡晓刚.巨刺阿是穴为主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针刺研究,2001,26(3):184.
车涛,裘敏雷,忻志平,等.电针肩髃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1-22.
陈东水.“上补下泻”法治疗肩周炎102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14(1):50.
陈国芬.针灸治疗肩周炎10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2,27(5):233.
陈荷光.埋线治疗肩周炎7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6,41(6)341.
陈静.火针疗法治疗粘连型肩周炎123例.中国针灸,2001,21(5):304.
陈培良.简易温灸架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35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0,10(4):27.
陈以国.针刺居髎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3,9(2,3):25-26.
丛国红.苍龟探穴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308.
党凤鸣.特定电磁波TDP温针治疗肩周炎180例.陕西中医,1988,9(5):233.
丁成标,丁成波.平衡针灸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肩周炎120例.四川中医,2005,23(9):107.
董天恩.针刺条口穴治疗漏肩风.新中医,1978,10(6):41.
杜萍.针刺下巨虚治疗肩痛92例.中国针灸,1986,6(4):19.
樊虹彦.阿是穴针刺配合刮痧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7例.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41.
方贤成.头皮针治疗肩周炎110例.中国针灸,1999,19(7):44.
方幼安.穴取天鼎、天柱//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22.
费梅.腕踝针治疗肩周炎32例.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21.
冯润身.针灸论治时-空结构初探.内蒙古中医药,1987,6(1):15.
高春梅.走罐疗法治疗肩周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7):169.
高玄根.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0例观察.江西中医药,1987,18(3):37.
高映晖.直接灸治疗肩周炎20例.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50.
耿吴,杨清华,李志刚.太乙神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6,24(10):99.
桂云超,王海涛,李金兰.锋钩针挑刺治疗肩周炎.针灸临床杂志,1996,12(3):44.
韩冰,夏棣其,何扬子.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肩周炎59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3,35(7):48-49.
何业斌,杨清远,吴元平.针灸配小针刀治疗肩周炎153例.上海针灸杂志,1997,16(3):22.
贺普仁.贺普仁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18.
侯春英.阻力针法配合颈夹脊刺治疗肩周疼痛103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19(1):48-49.
侯树峰.吴薏盐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4例.广西中医药,1990,13(2):8-9.
胡世刚,钟砚秋.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0例临床报道.中级医刊,1990,25(6):61-62.
胡晓东.头针治疗肩周炎63例.上海针灸杂志,1993,12(1):30.
黄东.被动体位下合谷刺治疗肩周炎46例疗效分析.针灸临床杂志,2002,18(8):12.
黄巍,王菊英.阻力针法与针刺治疗肩周炎.中国骨伤,1998,11(6):27-28.
回克义.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3例.内蒙古中医药,1989,8(3):13.
纪清山.漏肩穴甚效//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21.
贾春生,马小顺,张会珍.耳针沿皮透穴刺法配合肩关节运动治疗肩周炎124例.陕西中医,2003,23(8):737-738.
姜定气.针刺治疗肩周炎248例.上海针灸杂志,1987,6(3):24.
姜希志.当归注射液穴注与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73例对照观察.针灸学报,1990,6(2):40-41.
蒋利.针刺肩部三穴治疗肩周炎100例.中国针灸,1985,5(6):16.
孔尧其.头皮针治疗肩周炎12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22(3):116.
冷文.多痛点短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05,26(12):41.
李存新.针刺陵下穴治疗肩周炎33例.陕西中医,1991,12(6):275.
李凤岐.刺络拔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外治杂志,1995,4(2):47.
李刚.温针配合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针刺研究,1994,19(3-4):127.
李桂兰.巨刺法治疗肩凝症52例的疗效观察.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4,13(2):24-25.
李浩琦,王自玉,侯定有,等.安痛定手三里穴注射治疗肩周炎174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6):350.
李怀安.眼针治疗肩周炎52例.中国针灸,1990,10(4):26.
李健良.针灸加按摩治疗肩周炎.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16-17.
李琳,江瑜.隔药敷灸法治疗肩周炎98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5):19.
李伟洁,臧玉珍.蜂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7,16(3):21.
李文发.缪刺为主治疗肩周炎100例.上海针灸杂志,1988,7(1):16.
李延芳,朱纬.针刺火罐四透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00例.针灸学报,1990,6(3):12.
李扬缜.针刺肩髃透极泉配合温灸治疗肩周炎的体会.针灸学报,1989,5(3):15.
李云香.眼针治疗肩痛110例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1986,13(1):29.
李宗俊.多功能治疗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4例疗效观察.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1(1):21.
梁清湖.针刺加火罐//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8.
廖伯年,张蜀,张丽梅.穴位注射“肩应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7,27(4):261-263.
林秀芬.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112例.新中医,1990,22(4):32-33.
凌楠,陈丽仪,李雪萍.磁圆梅针治疗肩周炎52例.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27.
刘宝华,孟宪典.皮内针治疗肩周炎100例观察.颈腰痛杂志,1994,15(4):232.
刘光亭.巨刺阳陵泉穴治疗肩周炎115例.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6):393-394.
刘建洪.肩髃穴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275例.中国针灸,1991,11(2):18.
刘路明.熏蒸法治疗肩周炎30例.云南中医杂志,1990,11(2)31.
刘星.针刀为主治疗顽固性肩周炎80例.江西中医药,2001,32(5):37.
龙得森.针刺中渚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3例.中医杂志,1981,22(7):19.
楼星煌.巨刺法治疗肩周炎的即时疗效观察.中级医刊,1988,23(5):28-29.
卢静.循经电刺激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9,9(3):40.
陆瑾,孙建华,符仲华,等.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即刻疗效及安全性.中国针灸,2008,28(6):414-416.
陆念祖.陆氏银质针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2089例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28(8):27.
吕景山.上病下治 穴取阳陵//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7.
吕彦宗.针刺颈中穴治疗肩周炎.中国针灸,1993,13(4):30.
罗平,张淑忆.激光针灸治疗肩周炎60例.中国针灸,1999,19(11):684.
骆文增.针刺阴陵泉治疗肩周炎.中国针灸,1993,13(4):30.
马应乖.手三阳经辨经施治肩周炎456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13(3):34,36.
孟庆良.针刺循经起止两端穴治疗肩周炎154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4,10(3):21.
倪晓琦.梅花针加火罐治疗肩周炎4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5,14(增):68.
宁晓军,阮永队,郑智.针挑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5.
宁致荣.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50例.山西中医,1993,9(3):36.
裴景春.梅花针加拔罐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9,15(6):34.
彭启琼.肩三针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严重粘连性肩周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13(5):32.
邵翠姣.针刺二间穴治疗肩周炎62例.中国针灸,1994,14(5):23.
邵亚萍.麝绳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针灸学报,1989,5(4):33.
沈玲.曼迪森半导体激光治疗肩周炎1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26.
师怀堂.新九针及单纯毫针治疗肩周炎103例疗效分析.中国针灸,1989,9(5):31.
石学敏.石学敏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3.
史永奋,王丹华,张海缨.运用《黄帝内经》傍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4,20(3):40.
苏新铭.针刺加拔药罐治疗肩周炎30例.山东中医杂志,1998,7(4):22-23.
孙继成.耳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36例.中国针灸,2001,21(8):460.
孙治东,王娟娟.肺俞穴留置皮内针治疗肩周炎.中国针灸,1997,17(3):172.
谭慧.刮痧治疗肩周炎52例.上海针灸杂志,2001,20(3):36.
陶首亚.温和灸为主治疗八十例肩周炎.浙江中医杂志,1988,23(10):460.
陶天遵.肩周炎的耳针治疗.乡村医学,1985(10):30.
田剧宝.针刺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陕西中医,1995,16(2):81.
田平,陈银环.小针刀为主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6,25(3):19-20.
王赟芝.半刺法加药饼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山东中医杂志,2007,26(8):549.
王爱国,王振华.腕踝针治疗肩周炎136例.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38.
王波.针刺阳陵泉下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7例.吉林中医药,1989,9(2):19.
王登旗.郄穴治法//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21.
王麟鹏.“齐刺”“扬刺”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中国针灸,1995,15(增刊):164.
王满增,乔蔚然.针刺加灸治疗肩周炎50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2,12(2):25.
王文远.针刺中平穴治疗肩周炎2099例.中国医药学报,1989,4(6)39-41.
王晓燕,崔立辉,王桂芝.针刺天鼎穴治疗肩凝症122例.吉林中医药,1993,13(3):23.
王秀珍,郑佩,孟雷.刺血疗法.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3.
王义朝,邢丙末,胡云杰.腕针治疗肩周炎.中国针灸,1989,9(5):51.
王永录.中渚穴的临床应用.上海针灸杂志,1987,6(1):27.
王玉明.长针透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63例.针灸学报,1992,8(6):30.
王钊.原络配穴法治疗漏肩风.上海针灸杂志,1987,6(2):16.
魏启亮,韩秀珍.针刺三间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例临床报告.针灸学报,1989,5(1):31.
吴峻.火针与温针加拔罐对照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9,19(7):407.
吴立红.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探析.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0):45-46.
吴映书,何汝益.天宗穴注药治肩周炎.四川中医,1989,7(7):35.
夏晓川.焠刺臑俞穴治疗肩周炎50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10(2):32.
谢可永.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肩周炎103例临床报道.中国针灸,1987,7(5):11.
谢绪昌.巨刺法治疗肩凝症42例.陕西中医,1986,7(10):461.
徐定潮.刮痧治疗肩周炎90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2):31.
徐建勇,高洪英,郭晓东.生物全息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20例.国医论坛,2005,20(2):25.
徐强华.刺血拔罐治疗肩周炎76例.上海针灸杂志,1995,14(增):66.
许文涛.平衡针法治疗肩周炎345例脑床观察.针刺研究,1994,19(3-4):128.
许玉民.巨刺法治疗肩周炎12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16.
薛传疆.针刺加肩关节运动法治疗肩周炎.中国针灸,1991,11(2):12.
薛利军.滞针陵下穴治疗肩周炎.中国针灸,1993,13(4):31.
阎润茗.以经络辨证取穴为主//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9.
杨翠芳,孙亚曼,宋文武.运用巨刺法治疗肩周炎.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26.
杨庆林.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肩周炎187例.湖北中医杂志,1987,9(6):35.
易宏荣.肩髃透三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级医刊,1989,24(8):58.
阴盛奎.眼针治疗肩周炎90例.中国针灸,1995,15(1):46.
尹德馨.针刺中渚穴治疗肩周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1.
尤菊松,张锦绣,吴自强.发泡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2例临床观察.中医药研究,1999,15(3):28.
游昌华.竹罐法治疗肩周炎85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39.
俞剑虹.动态针刺法治疗肩周炎30例.中国针灸,2005,25(7):503.
张昌林.针刺加手法治疗肩周炎48例.按摩与导引,1996,12(5):16-17.
张国瑞.六经分治 针灸并用//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23.
张和平.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84例.中国针灸,1990,10(4):34.
张红英.小宽针治疗肩周炎126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6,12(7,8):50.
张宏发.长针辐状斜刺法治疗早期肩周炎100例.中国针灸,1999,19(2):88.
张宏太,胡芬棠.川草乌樟脑外敷治疗“冻结肩”.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21(1):29.
张娜娜,殷光甫,万祥春.用韩氏多功能电治疗仪配合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肩周炎.针刺研究,1994,19(3-4):125.
张琼玉.温灸治疗肩周炎74例.中国针灸,1983,3(4):封4.
张士银.肩“六透”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6(2):62.
张铁英.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159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90.
张文兵,余小青.火针治疗慢性冈下肌劳损52例.新中医,1996,28(12):32.
张玉夫.针健侧外鼻耳穴治疗肩周炎.上海针灸杂志,1994,13(5):239.
张云飞,张亚奎.巨刺治疗肩周炎274例.中国针灸,1990,10(6):53.
张正.肩部三针 讲究手法//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8.
章进.太渊穴天灸方治疗肩周炎48例.中医外治杂志,1998,7(6):14.
赵海红,王允娜,孙桂云.郑魁山热补针法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38.
赵亚莉,孔立红.不同次序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0,19(6):26-27.
郑魁山.郑魁山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58.
仲跻尚.针刺夹脊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1例.中国针灸,1983,3(2):31.
周光涛,杨翊.远道辨经巨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6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4,23(2):15-16.
周建媛.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34-35.
周江川.微波针灸治疗肩周炎48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5,4(1):23.
周永辉.条口穴注射祖师麻治疗肩周炎.山西中医,1988,4(2):51.
朱桂玲,高建忠.火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20例.针灸临床杂志,1998,14(8):37-38.
朱慧芳.针刺加外擦治疗肩周炎27例.上海针灸杂志,1995,14(3):124.
朱明清,孔尧其.头皮针治疗肩周炎12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22(3):116.
朱月伟,王健.罗诗荣老中医临证经验.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5):18-20.
庄文颖.针刺天窗治疗肩周炎30例.上海针灸杂志,1989,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