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四川省蒲江县实践为样本[1]
朱军[2]
近年来,蒲江县委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工作理念,团结带领全县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干部,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综治信息化建设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平安蒲江建设取得可喜成效,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持续稳居省市前列。2017年,在全省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蒲江县连续第三次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一 平安蒲江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持续深化“三大”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是符合国情、民情、社情,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三种行之有效的调解方式。各行政职能部门根据职能职责,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对职责范围内各类矛盾纠纷实施排查调处,全县70%以上的矛盾纠纷被“三大”调解处置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是创新实施“五老”调解。以农村和城镇社区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军人、老教师等人员为主体组建民间“五老”调解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威望高、熟悉民风民俗、办事公道的优势和特点开展“民间”调解,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条高效、便捷、公平的矛盾纠纷调处通道。“五老”调解组织属于民间调解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开展乡村治理、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其目的是化解民间纠纷、传播法治文化、弘扬优良传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老”调解坚持以依法、自愿为原则,采取主动介入、群众申请、接受委托、接受邀请等方式参与调解,对婚姻、抚养、赡养、扶养、继承等家庭关系纠纷,通行、通风、采光、排水、截水等邻里关系纠纷,山林、土地使用中的田边地角纠纷,小额民间借贷、欠款纠纷,财物损害赔偿纠纷、轻微人身伤害赔偿纠纷等,在民间、在初期实施调解。试点和推广以来,全县共有“五老”调解组织115个,调解队员440名,累计参与调解各类民间矛盾纠纷1091件,调解成功率达98.4%。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四川法制报》、《成都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五老”调解进行专题报道,“五老”调解作为“三大”调解的有益补充,为基层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创新实施“道交联调”。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激增,机动车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呈高速增长态势,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化解,必然严重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引发当事人并对国家、社会及他人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和谐。蒲江县率先在成都市开展道路交通事故联动调解机制(以下简称“联调机制”)试点,设立“道路交通事故联动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联调中心”),并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视角,使当事人由治理对象转变为参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由单方强制的“管制型”模式转变为多方协作的“参与型”模式,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司法主导、多方协作、信息共享、群众受益”的道路交通事故调处化解工作机制,把大量道路交通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处理在萌芽状态。联调机制试点运行以来,全县共调解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纠纷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0.1%。联调中心着眼于“矛盾前端化解、纠纷源头治理”,通过公安、法院、司法、保险等多部门行业协调配合和多种调解方式相互衔接,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在诉讼前端化解的案件比例就达93.66%,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调解结案率达97.38%,法院接收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逐年下降,有效地避免了纠纷持续发酵产生的矛盾隐患,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创新实施“人民陪调”。着眼于矛盾纠纷快速化解,严格选聘“民情快手”“行业骨干”“法律顾问”组成“人民陪调”队伍,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司法调解员在遇到矛盾纠纷棘手问题时,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预约邀请“人民陪调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人民陪调员”也可通过远程视频参与疑难纠纷的“会诊”,司法调解员调解能力薄弱或不足的短板得到补齐,进一步促进了调解的公平和公正。“人民陪调”试点以来,共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1.1%。
(二)坚持系统治理,多元参与平安蒲江建设,促进社会安定
一是创新实施“双评双诺”工作机制。2015年,在白云乡鞍山村创新实施“双评双诺”工作机制,党员群众和村支两委主动作出社会治理承诺,村委每季度开展一次社会治理满意度测评,收集群众建议意见并进行整改,年底党员群众互评双承诺兑现情况,干部群众承诺、践诺、议诺的良好风气全面形成。“双评双诺”试点以来,白云乡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始终位居全市第一,全乡始终保持刑事案件零发案。“双评双诺”试点推广以来,全县双向“承诺”20余万条,承诺兑现率达90%以上,双向“评议”20余万次,评议满意率达92%以上,“双评双诺”的实施,走出了一条干群同声同步同向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二是创新实施“123+N”新村治理长效机制。在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下,坚持“一会”(业主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牵头,健全自治管理制度;坚持“两长”(党小组长、组团长)带领,推进新村组团管理;坚持“三员”(治安员、调解员、网格员)协同,齐抓共管小区难题;发动N个群众和组织参与,推进新村共建共治。新村农民主动缴纳物管费、自觉遵守小区公约成为常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乐观包容的良好社区氛围在各个新村全面形成,文明新风日益浓厚,农民新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良性治理之路。
三是探索实施“家训家风家规”试点建设。坚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明月村、五会村、同心社区开展“家训家规家风”试点建设,通过开展立家规、晒家训、传家风、文明评选等系列活动,逐渐引导村民建立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意识,形成了好家风引领好村风、淳化好民风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家训家风家规”试点建设以来,共收集家训、家规200余条,评选出“平安家庭”“文明庭院”“清洁之家”300余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观得到大力弘扬,开展试点的三个村(社区)实现了无黄毒、无邪教、无偷盗、无传销“四无”目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四自”水平显著提升。
四是深入实施“平安细胞”创建。切实加强法治、平安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安隐患排查、问题发现报告,发动群众积极融入“平安细胞”创建,努力“积小安为大安”,夯实平安蒲江基层基础。截至目前,全县12个乡镇(街道)全部成功创建成都市三星级平安乡镇,49个单位成功创建市级平安单位,25个村(社区)成功创建市级平安村(社区),50个单位成功创建县级平安单位,3万户家庭被评为县级平安家庭。
五是创新实施网格陪执机制。2017年,在成佳镇开展“网格陪执员”试点,选聘12名网格陪执员,将执行难题纳入社会综治范畴,发挥“网格陪执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及时准确提供被执行人信息,有效破解执行难问题。2017年,网格员陪执员提供信息110余条,涉及执行金额190余万元,协助陪执50次,化解执行信访案件8件,执行难得到有效破解,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三)坚持智慧治理,多渠道织密治安防控网,促进市民安宁
一是健全完善社会治理联动联勤工作体系。投入600余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县“大联动”指挥调度中心,在全县31个县级部门、12个乡镇(街道)、134个村(社区)建立大联动系统平台,实现主要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大联动”全覆盖;“双中心”(综治中心和指挥中心)和部门联动联勤,信息事件纵向推送、横向流转,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事件办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闭环管理。制定完善“大联动”中心常态化运行、信息平台管理维护、群防群治队伍管理、工作考核考评等四大类16项制度机制,采集、录入各类基础数据信息83万余条,办理各类事项5.9万余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大数据”分析依据。
二是积极构筑社会治理实战平台。在12个乡镇(街道)、134个村(社区)实施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1546”工作模式,整合职能、人员,形成大联动分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分中心、雪亮工程”监控中心、大调解中心“多中心合一”的联动联勤、实体运行的综治中心,将天网、“雪亮”工程视频和社会视频同步接入综治中心、派出所、公安指挥中心,实现了视频监控互连互通。建立健全《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工作职责》等11项工作制度,统一印制“事件办理登记簿”“雪亮工程视频巡查登记簿”等簿册,严格管理、严防泄密,建立纵向推送、横向流转、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工作机制。畅通信息渠道,设立70万元信息线索奖励基金,制定出台县、乡两级社会治理信息线索举报奖励办法,统一开发“平安蒲江”微信公众号,实现了与县、乡大联动系统的对接,受理线索6500余条,兑现奖励15万余元,捣毁传销窝点1个、驱离传销人员3人,捣毁“老茶树”诈骗传销组织1个、驱离涉嫌传销可疑人员200人,抓获15名涉嫌犯罪人员。
三是持续完善农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按照“全域规划、超前实施、提前应用”的思路,对标“建联管用”,坚持“三个一”,全域实施“雪亮工程”。“雪亮工程”实施以来,全县新增安装监控探头661个、接入社会视频140个,整合天网253个,与各级互通共享,提前两年实现全县134个村(社区)主要干道、重点部位“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设计开发“雪亮”工程政务ITV,录入各类平安建设、法治宣传资料20万条,推广视频入户5700户、手机App730人次。2017年以来,利用“雪亮”工程监控视频协助公安机关破获盗窃案件88件、交通事故300余件,为群众提供走失老人和孩子线索4件、排除安全隐患160件、处理一般问题870件,“雪亮”工程作用突显,群众高度认可。
(四)坚持综合治理,做实线下防控,织密平安蒲江建设群防群治网
一是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根据社区调整和人口布局,新增专职网格员48名,全县网格员达308名(专职142名、兼职166名),健全网格员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网格员培训。健全长效评选表彰机制,建立蒲江县“十佳优秀网格”和“十佳优秀网格员”年度评选工作机制,编印《蒲江县网格化典型案例汇编》1000本,网格员工作积极性极大调动。健全三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坚持“网状布格、格中定格、格格有员”,持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4421”工作模式,大力实施多元主体参与的融合式服务管理,网格服务管理进一步常态化、精细化。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强化网格员协助开展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群防群治,事件办理重点逐步由民生服务向综治平安建设转变。自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以来,网格员共协助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5655次,发送特殊人群信息5155条,排查治安(安全)隐患408件,网格员作为平安蒲江建设的情报员、信息员、安全员和“顺风耳”“千里眼”的作用日益显现。
二是强化“红袖套”群防队伍建设。进一步织密专群结合的防控体系网,大力实施十户联防、店铺联防、边际联防,全县共有“红袖套”队伍151支、队员4498名,严格落实实名管理、平战结合、分级响应工作机制,将信息化防控手段同传统防控手段有机结合,推动社会防控由粗放式人海战术向科技防控、精细防控转变。近年来,全县共出动“红袖套”22万余人次,维护了十九大及中央、省、市重大会议和敏感节点的全县社会稳定。
三是分类实施“三项联防”。组团联防,织密居家治安防控网。按照“划小治理单元、联户式参与联防”的理念和“一个网格、多个组团”的思路,在308个网格中大力推行组团式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村民自治组团联防。结合新村房屋分布特点,以三、四、五级网格为依托,将住户划分为组团,每个组团由5~10户群众共同推荐选举产生组团团长,以组团团长为核心、群众自愿参与为辅助,开展组团内自治联防和大组团区域联防,村民之间实现了“邻里互助、组团联防”的组团联防工作模式。干群联防,织密村组治安防控网。为坚决遏制入室盗窃案件高发态势,指导村(社区)开展治安巡逻联防,将各村(社区)干部的600余辆私车贴上“综治巡逻”标识,作为村(社区)综治巡逻车,全员参与综治巡逻尤其是夜间综治巡逻。积极发动群众将自家的摩托车、电瓶车共计1500余辆贴上“综治巡逻”标识,在各村(社区)的乡间村(社)道上参与综治巡逻。干部车巡,提升了综治巡逻的效率与震慑力;群众摩巡,小巧、机动、灵活,哪里都能去,提升了综治巡逻的广度和深度,两种巡逻方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实现了干群参与综治巡逻的全覆盖。协会联防,织密果园治安防控网。蒲江县盛产柑橘、猕猴桃,而且价格较高,盗窃水果及果苗案件时有发生,给果农的财产造成较大损失。为有效防止盗窃水果及果苗案件的发生,指导全县60余家果品协会成立“果品协会互助联防综治巡逻队伍”。各果园园主自配一辆私家车或摩托车,在柑橘、猕猴桃成熟采摘期,由乡派出所民警和村综治干部带领,分片分区分小组分时段,全天候24小时在水果种植区域开展综治巡逻,防止柑橘、猕猴桃及果苗被盗。自开展果品协会互助联防巡逻以来,全县未发生柑橘、猕猴桃及果苗被盗案件,果农及群众对协会联防非常认可、满意。
(五)坚持专项治理,集中精力解决平安建设突出问题
一是扎实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整治,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始终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的原则,在全县常态化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近年来,全县列入市级挂牌警示整治地区9处,列为县级挂牌警示整治地区61处,设置整治宣传咨询台73台次,悬挂整治横幅经整治70余条,发放整治宣传资料6万余份,规范停车位1420个,安装维护监控探头300余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治安秩序得以好转,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是深入推进“三无院落”和农集区整治,防控自治能力显著增强。投入整治资金2000余万元,对113个城区“三无院落”进行集中整治,坚持“先自治、后整治”工作原则,按照“问、议、创、固”四步工作法,制定差异化整治标准,采取居民议事方式确定整治项目和实施整治工程,“一院落一方案”,统一院落整治的责、权、利,共成立院委会等自治组织113个、党小组103个,新建门卫室8个,硬化地面28432平方米,安装监控系统91套,新增消防器材642个、健身设备203套,新建防盗网近6053米、防盗伞691个,新增停车位916个、新建非机动车停车棚2627平方米,整理花园15520余平方米,设置自治公开栏113个、综合公开栏113个,新建“连心驿站”10个760平方米。院落“三防”设施持续完善,“人防”力量大大增强,自治能力显著提升,小区(院落)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群众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三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严厉打击各类侵财性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三盗两抢”、电信诈骗、“黄赌毒”、非法集资等专项严打整治行动,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和村霸宗族恶势力,实施破案攻坚,连续13年保持命案现案破案率100%,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刑事案件连续3年呈下降态势,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四是深入开展寄递物流、禁毒防艾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严格落实寄递物流监管职责和寄递物流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持续加强寄递物流企业网点标准化建设,加大信息化监管及大数据应用,全县寄递行业监控视频基本联网应用。加强寄递物流监督检查,规范使用“全国快递实名收寄系统(安易递)”,严格实行“三个印章”制度,严肃查处违反“三个100%”行为53起,通报31人次,整改问题38个。集中开展“禁毒防艾”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扫毒”严打专项行动,对毒品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主动进攻和严打高压态势,全面落实堵源截流、易涉毒场所清查整治、破案追逃等工作,毒品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无毒县”成果进一步巩固。将特殊人群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网格员定期开展走访、帮扶,职能部门严格落实帮教衔接机制,开展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活动20余次。严格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制定《蒲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等6部门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 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实施意见》,将50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纳入以奖代补范围,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无漏管失控现象。
二 平安蒲江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党建引领是做好平安蒲江建设的根本
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平安是第一需求”的“大平安”工作理念,始终加强对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核心领导作用,配齐配强综治力量,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始终把平安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谋划,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平安蒲江建设有组织、有保障。
(二)落实责任是抓好平安蒲江建设的关键
要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和《四川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严格执行《蒲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协作配合制度》《蒲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工作制度》《蒲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奖励制度》《蒲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督查督办制度》《蒲江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督导和追究制度》,狠抓“关键少数”,着力加强“打、防、控、建、管、教”各环节工作,确保平安蒲江建设责任落实、措施落地。
(三)机制创新是提升平安蒲江建设水平的动力
要立足蒲江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蒲江实际、具有蒲江特色的平安蒲江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持续深化“道路交通事故联动调解”“五老”调解、“人民陪调”、“网格陪执”“123+N”新村治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品牌、创建“2235”工程等平安蒲江建设新机制、新举措,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参与平安蒲江建设的主体作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广大基层组织的自治作用,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四)体系建设是落实平安蒲江建设的支撑
要按照“平安蒲江”建设总体要求,围绕构筑“覆盖全面、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立体联动、整体防控,统筹整合、实用高效”原则,有序推进基础防范、立体管控、高效指挥、基础治理、综合保障五大基础建设,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心防”建设,进一步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确保全县政治局面安定、公共领域安全、重大活动安稳、社会生活安宁,为全县群众安居乐业、“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和“三大攻坚”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1] 本文写作时间为2017年。
[2] 朱军,蒲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