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敏捷组织:云钉一体驱动组织转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数智化内驱力:重构组织能力与竞争优势

组织数智化转型需要明确数智化转型的目标,洞察数智化转型的本质,培养组织的数智化核心能力,构建业务、组织、技术为一体的数智化转型体系框架。

2.3.1 组织数智化转型形成的核心能力

组织数智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力+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化流动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组织新型竞争优势。组织数智化转型是数智化时代新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认为,企业“一把手“引领的不仅是生产力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生产关系的创新。因此,组织数智化转型不仅要运用和驾驭数智化力量推动技术转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组织变革将数智技术转化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将数字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组织数智化转型形成的核心能力包括计算支撑、网络连接、在线协同、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如图2-10所示。

图2-10 组织数智化转型形成的核心能力

(1)计算支撑:“数据+算力+算法”驱动

组织数智化转型是在用户需求、产品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及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为应对组织的操作系统的复杂性,通过云计算架构上的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应用系统、数据平台、智能工具、运维工具支撑各系统之间的计算存储和互联互通操作,帮助组织实现系统的功能重用、快速迭代、敏捷开发、按需交付及运营管理。

(2)网络连接:人、事、物、场的泛在互联

组织数智化转型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连接来自用户、供应商、渠道商等的需求与数据,通过小程序、App等用户数字化工具、智能终端工具、数字门店和数字工厂的触点及设备等,帮助实现数据流通及用户触点数字化。

(3)在线协同:实时沟通与高效协同

组织在线协同方式的智能移动化将促进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事等方面的协同连接,既能带来效率的提升,还能重构组织的商业模式,激发组织的创造创新力,如图2-11所示。

图2-11 在线协同

(4)数据驱动:供需精准匹配

组织数智化转型是在组织内形成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过程,通过智能多端采集数据,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让各种数据在组织内汇聚,通过业务全链路数字化让数据驱动业务运营,同时通过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推动精准营销、精益制造、供需精准匹配和资源高效配置,从而实现业务创新。

(5)智能决策:“描述—诊断—预测—决策”数智化闭环

组织数智化转型是以“数据+算法+算力”为支撑,通过描述事情的发生、洞察事情的起因,预测事情的走向并进行决策,实现商业辅助人的决策和自动化系统决策的有机结合,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如图2-12所示。

图2-12 智能决策

2.3.2 组织数智化转型的框架

在数智化时代,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数智化敏捷组织是以“环境+数据”为驱动,以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实现业务重构、组织升级、技术赋能为目标,以构建业务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为重点,建设数智化转型整体框架。本书后续章节将对这个框架展开详细论述。

小结

驱动组织数智化转型有“三大动力”,分别是数智化变革力、数智化进化力和数智化内驱力。

(1)数智化技术发展重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信息网络与云计算构筑了新基础设施,数据成为生产活动的新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数字技术重构了人的关系、组织关系和生态关系,能够使经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打破物理限制,构建了网络协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生产关系。这是这个时代的变革力!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组织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新环境中进化出数智化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从众多组织数智化转型的尝试看,只有对组织和业务的核心方向和关键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才可能避免陷入诸多矛盾与困境。

(3)组织数智化转型形成的核心能力是计算支撑、网络连接、在线协同、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等,组织利用数智化操作系统,具备了“数据+算力+算法”支撑的计算力、泛在互联的连接力、实时沟通与高效协同的在线协同力、供需精准匹配的数据驱动力及“描述—诊断—预测—决策”闭环的智能决策力。

注释

[1]参考赛智时代的《 202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需求调研报告》。

[2]哈肯.协同学[M].徐锡申等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丽芳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参考皮圣雷《基于五力模型的跨界竞争思考》。

[5]赵刚.数据要素: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6][美]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7]肖利华等.数智驱动新增长[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8][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9.

[10]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1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12]参考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数字时代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新经济》。

[13]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报告》。

[14]参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1年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疫情冲击下的复苏新曙光》。

[15]王坚.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16]安莜鹏.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17]数据来源于2019年IDC发布的报告《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圈》。

[18]赵刚.数据要素: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19]安筱鹏.数据要素如何创造价值[R].阿里研究院,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