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哮病

【概述】

哮病又名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病经治疗缓解后可一如正常人,若无缓解则有哮喘持续。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主要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主要是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吸入花粉、烟尘等影响肺气宣降,致津液不布,聚液生痰,内伏于肺。

2.饮食不当

主要是贪食生冷,嗜食酸咸甘肥、腥膻发物,伤及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上干于肺。

3.体虚病后

主要是先天体质不强,肾气不足,属“母子相传”者;病后体弱,肺气耗损,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致肺气耗损,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耗伤肺阴,阴虚火旺,炼液成痰。

【辨证注意点】

1.应明确哮病的诊断,与喘证相鉴别。哮病与喘证都是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但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必然伴喉中哮鸣有声;喘证则是以张口抬肩、呼吸气促、喉中无哮吼之声为主,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抓住主症,分清先兆症状、发作期及缓解期。一般情况下发作期多实证,缓解期多虚证。

3.发作期询问痰的性质、诱发因素(如感冒、气候变化、情志失调、起居失宜等),辨明寒热偏盛。

4.缓解期根据气喘程度、易感因素及全身情况,分清气血阴阳的偏虚及肺脾肾脏腑的定位。

【辨证思路】

一、辨别发作期、缓解期

明确哮病诊断后,应分清哮病属发作期或是缓解期。发作期哮病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缓解期早期一如常人,晚期则呼吸急促,有轻微哮鸣音或无哮鸣音,伴有脏腑虚证。

二、发作期哮病应先辨清寒热

三、缓解期以虚证为主,需辨明肺、脾、肾之别

注意:久病哮喘因虚而感邪,往往虚实夹杂,缓解期哮病在肺、脾、肾各有特点,但临床每多错杂,如肺肾阴虚、脾肾阳虚等,治当兼顾。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杨某,男,20岁,工人。经常发作性喉间哮鸣气急6年,入夏即发。最近哮喘又作,喘息抬肩,喉中痰鸣如锯,不能平卧,痰黄黏稠,咳吐不利,口渴喜冷饮,胸闷、心悸,疲乏无力,舌红两侧糜烂,舌苔薄白,脉象细数。X线检查为肺气肿表现。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哮病的诊断。

根据此患者经常发作性喉间哮鸣气喘,不能平卧,故诊断为哮病无疑。

第二步:分清患者是缓解期哮病还是发作期哮病。

根据患者近日喘息抬肩、喉中痰鸣如锯、胸闷、心悸等症,当属哮病发作期。

第三步:分清患者属寒哮还是热哮。

根据患者哮喘入夏即发,痰黄黏稠,咯吐不利,口渴喜冷饮,舌红两侧糜烂,苔薄白,脉细数等症,有热象表现,故本患者属热哮。

第四步:做相关检查。

1.为了解患者气道阻塞及肺功能情况,予肺功能检测。

2.为了解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予动脉血气分析检测。

3.为排除患者有继发肺部感染,需做血常规、痰培养,拍胸片。

4.为进一步了解和避免过敏原,予IgE、ECP等检测。

第五步:治疗。

因为辨证属热哮,痰热郁肺,所以治疗应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处方:桑白皮25g 地骨皮15g 黄芩15g 前胡15g 百部15g 生石膏15g 地龙25g 明矾7.5g 陈皮15g 紫菀15g 当归10g 甘草5g

(《当代名医证治汇粹》)

【医案、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一、医案

夏某,男,56岁。2005年12月7日初诊。突发胸闷、喉中哮鸣、喘息2周。缘由今年夏天家中装修,9月又外感,流涕,咳嗽。经输液抗感染治疗,略见平息,但10月初咳嗽加剧,伴喘息、声哑,输液后稍缓解。2周前突发哮喘,至今喉中仍有痰鸣音,身热,汗出,胸部窒塞感。苔薄白稍腻,脉弦细。检查:IgE 780IU/ml,EOS 1.2×109/L,ECP 28.7μg/L。证属:哮病,痰气交阻,肺络壅塞。治拟:化痰通络,泻肺平喘。

处方:桑白皮30g 白果15g 胡颓子叶15g 金荞麦30g 黄荆子3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鬼箭羽30g 泽漆15g 蜈蚣3g 全蝎3g 柴胡15g 法半夏15g 制天南星15g 甘草10g

服14剂。

二诊:2005年12月21日。病情好转,仍有轻度胸闷,鼻涕,喷嚏。

处方:桑白皮30g 白果15g 胡颓子叶15g 金荞麦30g 黄荆子3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鬼箭羽30g 泽漆15g 蜈蚣3g 全蝎3g 槐花15g 法半夏15g 制天南星15g 甘草10g

服14剂。

三诊:2006年1月4日。服上方4剂后咳嗽明显好转,胸中亦觉畅快。至7剂后咳喘痰鸣又作,现咳嗽不畅,喉中似堵,咳痰不畅,胸闷仍有堵塞感,气促、气短,疲乏,夜间咳嗽加重伴痰鸣音。苔薄白黄稍腻,脉弦细。

处方:蒲公英30g 紫花地丁30g 蜈蚣3g 全蝎3g 生半夏15g 生天南星15g 鬼箭羽30g 泽漆15g 黄芩10g 胡颓子叶15g 金荞麦30g 黄荆子30g 生黄芪15g 淫羊藿15g 甘草10g

服14剂。

四诊:2006年1月17日。诉口干,涕中血丝,病情明显好转,偶有咳嗽,痰易咯出,喘平,痰鸣声已消,苔薄,脉细缓。拟方善后。

处方: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蜈蚣3g 全蝎3g 生半夏15g 制天南星15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前胡15g 白前15g 黄荆子30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生黄芪30g 甘草10g

服14剂。

按语:哮病发作期,症见胸闷难耐,气息粗涌,难以续接,甚则端坐呼吸、张口抬肩。是为外感风邪引动伏痰,壅塞于胸中,肺气不能肃降。故首要散其风邪,化其伏饮,下其壅逆之气,以泻肺下气、化痰饮、宣肺通络为组方原则,务求通其壅滞。方中麻黄与杏仁之配,白前与前胡之伍乃宣肃并用,意在复肺脏之宣肃之常。本例患者二诊后病情反复,哮喘虽不明显而痰浊阻塞,胸闷气短症状加重,三诊易法半夏、制天南星为生半夏、生天南星,加强化痰、祛风、通络解痉之力,病情遂得以缓解而取效。

二、常用中成药

1.寒哮

小青龙口服液、半夏露、三拗片、咳喘六味合剂(龙华医院院内制剂)。

2.热哮

贝羚胶囊、鱼腥草片、猴枣散、祛痰灵、十味龙胆花颗粒。

3.肺虚

金水宝、百合固金丸、润肺膏、玉屏风颗粒。

4.脾虚

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

5.肾阴虚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

6.肾阳虚

固本咳喘片、蛤蚧定喘胶囊、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三、经验方

1.清热定喘汤[《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4):240]

功能:清热宣肺,降气平喘。

主治:发作期哮病(热哮型)。

组成:桑白皮30g 鱼腥草30g 生石膏(后下)30g 黄芩15g 炙麻黄10g 杏仁10g 葶苈子(包)30g 半夏10g 白果(打)20g 紫苏子10g 甘草6g 款冬花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平喘饮[《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4):253]

功能:温肺散寒,降气平喘。

主治:发作期哮病(寒哮型)。

组成:桂枝10g 白芍15g 炙甘草6g 麻黄10g 五味子6g 紫苏子10g 浙贝母15g 半夏15g 干姜10g 细辛10g(需久煎30分钟)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3.补肺片[《广西中医药》1995,18(3):3]

功能:补肺益气。

主治:缓解期哮病(肺虚型)。

组成:党参20g 白术15g 黄芪20g 蛤蚧(碾粉吞服)2对 防风15g 五味子6g 桔梗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4.哮喘平[《中国医学学报》1992,7(4):55]

功能:健脾益气。

主治:缓解期哮病(脾虚型)。

组成: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15g 鸡内金10g 焦麦芽10g 焦山楂10g 焦神曲10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