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紫癜

【概述】

紫癜为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多种外感或内伤的原因都会引起紫癜。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出现的紫癜,可参阅温热病学。内科杂病的紫癜主要见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药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参考本证篇辨证论治。

【主要病因病机】

1.外感热邪,热盛动血;或情志过极,气郁化火,热入血分,导致血热妄行。

2.素体阴虚,过食辛辣,以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脉络。

3.劳欲过度;或思虑太过,脾气亏虚,日久导致气不摄血。

4.久病入络;或出血后瘀阻络脉;或热盛煎熬血液;或寒凝血脉,导致血行不畅,瘀阻脉络。

【辨证注意点】

1.紫癜必须与出疹鉴别
2.辨别病情轻重及病性寒热

根据紫癜的数量、颜色及有无其他部位出血等情况,辨其病情的轻重及寒热性质的不同。紫癜面积小,数量少,色红赤者,病情较轻;面积大,数量多,色紫黑者,病情重。色红或紫红,多为热;色黯红、青紫、色黑,多为寒或瘀。除皮肤紫癜外,如伴有鼻衄、齿衄、尿血等其他出血症状,或出血不易止为病重。

【辨证思路】

一、紫癜首分标本虚实

紫癜临证时首当分清标本虚实。标实以热瘀为主,本虚以阴虚气虚为多。

二、证多掺杂,灵活辨证

紫癜中虚实夹杂证较为多见,临证时必须灵活辨证。如气虚导致血瘀,血不循经者,应益气摄血,活血化瘀;阴虚血瘀者,当在养阴泻火,凉血止血同时,佐以活血之品,如生茜草、牡丹皮等。

三、谨慎应用活血药

对瘀血阻络型的紫癜,如兼见胁下结块,皮下大片瘀斑时,必须及时检查血小板计数。若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则桃仁、红花等活血药应慎用,可改为参三七、云南白药等同时兼有活血止血作用的药物,并加强观察,以防急变。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叶某,女,14岁,学生。1971年10月12日初诊。全身紫癜已1个半月。1971年9月初,四肢突发紫癜,全身点点斑斑,色泽鲜红,以下肢为甚;口渴,两颧潮红。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带数。检查:两上下肢有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的出血点。辅检: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在外院服泼尼松稍好转,现已减量至每天20mg。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紫癜的诊断。

此患者紫癜1个半月,全身点点斑斑,压之不褪,当属紫癜。

第二步:辨清紫癜虚实热瘀的性质。

患者紫癜色泽鲜红,散于全身,且口渴,两颧潮红,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带数,当属阴虚内热,迫血妄行所致。

第三步:做相关检查。

1.查血常规是否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所致。

2.查出凝血时间,以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是否异常。

3.如血小板持续减少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了解造血系统是否异常。

4.还应行肝功能、B超(肝、脾)检查,以排除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的出血。

第四步:治疗。

根据其阴虚内热辨证,治当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处方:生地黄12g 败龟甲(先煎)12g 川黄柏9g 肥知母9g 金狗脊12g 菟丝子12g 女贞子12g 墨旱莲30g 鲜藕节30g 乌梅4.5g 谷麦芽(各)9g 大枣6枚

(《中医内科医案精选》)

【医案、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一、医案

陈某,女性,45岁。2016年7月2日初诊。全身皮肤散在紫斑8个月余,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失眠,月经过多,纳谷不馨,每遇劳累或外感加重,甚则鼻衄、牙龈出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血常规:红细胞4.0×1012/L,白细胞5.1×109/L,血小板15×109/L。骨髓检查见巨核细胞增多,成熟障碍;出血时间延长;B超示脾脏无肿大。证属:脾气亏虚,气不摄血。治拟:益气健脾固摄。

处方:党参15g 黄芪15g 当归12g 白术15g 酸枣仁(捣碎)15g 茯苓神15g 木香6g 炒谷麦芽(各)12g 防风12g 仙鹤草15g 棕榈炭(包煎)9g 五味子6g 炙甘草3g

服14剂。嘱防外感,休息。

二诊:药后头晕乏力改善,余症舌脉同上。

处方:原方加阿胶(烊化)9g,续服1个月。

全身未出现新的紫斑。原紫斑色亦转紫黯,纳转常,月经较前量减少,夜寐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复查血常规:血小板22×109/L,继予八珍汤加减续治。

按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患者脾气亏虚,因劳累或外感后导致脾气耗伤加重,气虚而不能摄血,血液溢于肌肤而成紫癫,甚则可以出现鼻衄、齿衄;气虚日久,不能生血,气血两亏,心神失养,冲任不固而见失眠、头晕、面色萎黄少华、月经过多;再则脾气亏虚,运化无权,纳谷不馨。本案方取归脾汤化裁,益气健脾养血摄血,方证相合。本案虽属紫癜之病,但同时也可并见鼻衄、齿衄,然此患者是以紫斑为主诉,故从紫斑论治,在临床上常常可见同一患者出现不同的血证之象,只要切中病机,异病同治。

二、常用中成药

1.血热妄行

安宫牛黄丸、清开灵。

2.阴虚火旺

知柏地黄丸、河车大造胶囊。

3.气不摄血

归脾丸、八珍颗粒。

4.瘀血阻滞

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

三、经验方

1.抗紫癜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主治:过敏性紫癜。

组成:金银花15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土茯苓30g 白鲜皮12g 地肤子12g 萆薢12g 丹参9g 赤芍9g 蝉蜕9g 防风9g 泽泻9g 白芷6g 生甘草6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2.凉血解毒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凉血解毒。

主治:单纯型过敏性紫癜。

组成:连翘30g 生地黄15g 紫草15g 炒槐花米12g 徐长卿12g 大枣10枚 甘草10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

3.椒梅抗敏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扶脾敛肝,寒热并用,宁络止血。

主治:过敏性紫癜。

组成:川黄连6g 炒黄芩10g 淡干姜6g 潞党参10g 大白芍30g 川椒10g 乌梅30g 姜半夏10g 炒枳实10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