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盗汗
【概述】
自汗、盗汗是指不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昼时时汗出,动辄尤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为盗汗。西医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等出现以汗出异常为主症时,即可参照本证辨治。
【主要病因病机】
1.肺卫不固,表虚受风,营卫失和,腠理开泄而出汗。
2.烦劳过度或热病伤阴,阴虚火旺,逼津外泄而出汗。
3.忧思过度,劳伤心脾,心不藏液而汗出。
4.湿热胃火,或肝郁化火,逼液为汗。
【辨证注意点】
1.分清生理性汗出过多还是病理性汗出异常,排除因暑热多衣、渴饮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导致的生理性汗出较多的情况。
2.分清自汗与盗汗,排除战汗、脱汗、黄汗。
3.伴随症状区分阴阳虚实,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而自汗因于肝火、湿热者,则属实证。
【辨证思路】
一、明确患者确为自汗、盗汗,并为应诊的主诉
二、根据患者异常汗出出现的时间、症状区分自汗、盗汗,并排除战汗、脱汗和黄汗,详见下表:
续表
三、分清阴阳虚实
(一)辨虚实
首先根据患者病程、体质、脉象及虚实兼症分清属虚证还是实证,见下图:
(二)实证
汗证多属邪热郁蒸所致,临证当分清属肝火郁蒸还是胃中湿热,见下图:
(三)虚证
汗证中有热象者多为阴虚火旺,无热象者当分清肺卫不固、营卫不和及心血不足,具体辨证思路见下图: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胡某,女,47岁,1963年8月20日初诊。诉近半年来夜寐盗汗甚多,浸湿衣被,伴午后潮热,面部烘热,形瘦乏力,心烦少寐,干咳少痰,在某医院胸透示右肺第二肋间有结核病灶,舌质偏紫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分清该患者的盗汗是虚证还是实证。
根据患者病程较长,盗汗明显,伴形瘦乏力,少苔,脉细数等症,可诊为虚证盗汗。
第二步:明确虚证盗汗后辨别有无热象。
根据患者午后潮热,面部烘热,心烦少寐,干咳少痰,舌红,脉数,应诊为有热象之虚证盗汗,即辨属阴虚火旺型盗汗。
第三步:做相关检查。
1.根据患者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胸透已发现有肺结核病灶,为明确结核的病期及程度,可行X线胸片检查。
2.若患者有痰,可做痰培养检查找结核杆菌,以明确是否属开放性肺结核。
3.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可选择做胃肠、骨、淋巴等相应检查,以明确有无其他系统的结核病灶。
第四步: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辨证属肺阴不足,阴虚火旺,因此治拟养阴清肺,泻火敛汗法,方拟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南沙参12g 天麦冬(各)9g 大白芍9g 冬桑叶9g 青蛤壳(先煎)15g 瓜蒌皮12g 黑栀子9g 花龙骨12g 煅牡蛎(先煎)24g 炙甘草3g 浮小麦9g 大枣4枚
(《张泽生医案医话集》)
【医案、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一、医案
翁某,男,21岁。2013年2月19日初诊。诉手足多汗3年。患者3年来手足汗出较甚,精神紧张时尤显,平素易感冒,胃纳不佳,大便尚调,夜寐可,余无明显不适。舌边尖红,苔薄,脉细小数。证属气阴两虚,心火偏亢。治拟益气养阴,清心降火。
处方:生黄芪30g 生白术12g 炒防风12g 北沙参30g 太子参15g 五味子6g 黄连9g 莲子心12g 莲须12g 煅龙骨(先煎)30g 煅牡蛎(先煎)30g 淮小麦30g 糯稻根15g 瘪桃干9g
服14剂,水煎服,一日1剂,一日2次。
二诊:2013年3月6日。手足汗出略减,胃纳一般,大便尚可,夜寐安,口唇色红,舌边尖红,苔薄,脉细小数。证治同前,加强清心除烦敛汗之品。
处方:生黄芪30g 生白术12g 炒防风12g 北沙参30g 麦冬15g 珠子参9g 五味子6g 煅龙骨(先煎)30g 煅牡蛎(先煎)30g 黄连9g 淡竹叶12g 莲子心12g 知母12g 糯稻根30g 瘪桃干9g
三诊:2013年6月5日。上方服用至6月4日,现手足汗出已缓解,皮肤干燥,感冒未发,纳可便调,舌红,苔薄,脉细。
处方:生黄芪30g 生白术12g 炒防风12g 北沙参30g 麦冬15g 生地黄15g 玉竹12g 黄精15g 五味子6g 煅龙骨(先煎)30g 煅牡蛎(先煎)30g 淮小麦30g 莲子心12g
按语:《伤寒明理论》曰:“手足汗者,热聚于胃,而津液之旁达也。”并指出“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由此可见,手足汗出与脾胃有关。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津液失布,旁达四肢,故见手足多汗,形体偏瘦,胃纳不佳,脉细小数;气虚防御作用减弱,表卫不固,故见平素易于感冒;经云:“五脏化液,心为汗”,紧张焦虑,心气郁结,心火偏旺,营阴失守,而见精神紧张时汗出尤甚,舌尖红;脾其华在唇,脾胃阴虚,虚热内生,故见口唇色红。综观舌脉诸症,辨证当属脾胃气阴亏虚,心火偏亢,病变涉及心、脾、胃。治疗当益气养阴,清心降火。首诊时以黄芪、白术、太子参、北沙参益气养阴;黄连、莲子心清心降火;五味子、淮小麦宁心安神敛汗;莲须、煅龙骨、煅牡蛎、糯稻根、瘪桃干收敛固涩止汗;防风合黄芪、白术,乃玉屏风散之意,功擅益气固表,加强防御作用,预防感冒。方证相符,然二诊时手足汗出未见明显改善,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恐是阳明之热、心经之火偏亢,以致营阴不固,汗出不止,其唇红、舌红、脉数可窥见一斑。故加用淡竹叶、知母、珠子参、麦冬以增清热养阴之功,遂得良效。谨守病机,随证加减,调治旬余,终获痊愈,然虑其病程较长,形体偏瘦,体质薄弱,故酌减淡竹叶、知母、黄连等清热之品,益加生地黄、黄精补益气阴,续进数月,终获良效。
二、常用中成药
1.肺卫不固
玉屏风散。
2.阴虚火旺
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3.心血不足
归脾丸。
4.邪热郁蒸
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
三、经验方
1.黄芪固卫散(《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益气止汗固卫。
主治:自汗,盗汗,尤宜小儿缺钙引起的自汗、盗汗。
组成:生黄芪60g 生牡蛎(先煎)60g 煅龙骨(先煎)60g 浮小麦60g 五味子10g 生甘草10g
2.敛汗丹(《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清热化痰,安神敛汗。
主治:阴虚盗汗,尤宜结核病盗汗。
组成:五倍子15g 朱砂3g
用法:两药研细混匀,临睡有取药末2g,用唾液调敷脐窝,再以胶布覆盖,次日擦去。
3.五倍丹(《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功能:收敛止汗。
主治:虚证自汗盗汗,汗出属实者不宜。
组成:五倍子
用法:适量研细末,用糯米汤调如稠糊状敷脐部,用纱布覆盖加胶布封固,连用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