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尿血

【概述】

尿血为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伴有血块。随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茶褐色。西医学的尿路感染、肾结核、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肿瘤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主要病因病机】

1.邪热伤络

感受热邪或烦劳过度,耗伤阴精,阴虚火旺,以致热伤肾及膀胱脉络,血液渗入水道引起尿血。

2.脾肾不固

饮食不节,劳伤过度,年老体衰及久病迁延等以致脾虚失于统血,肾虚而下元空虚,封藏失职,导致血随尿出。

【辨证注意点】

1.尿血必须与血淋、石淋相鉴别 排尿不痛或痛不明显为尿血;血淋有明显小便滴沥刺痛;小便涩滞不畅,时有小便中断,或伴腰腹绞痛,尿中时有砂石夹杂为石淋,或无砂石排出,但配合腹部平片、B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可发现尿路结石表现。

2.若为妇女应询问是否为经期或排卵期,以排除月经出血及排卵期出血。

3.应询问近期是否有腰部、小腹部外伤史,以排除肾挫伤可能。

【辨证思路】

一、血尿首先分清虚实

可根据病程、尿血色泽及兼症加以分辨虚实。

续表

二、血尿热证分清下焦实热或阴虚火旺

三、血尿虚证分清病变所在脏腑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郑某,男,25岁,工人。因间歇性血尿1年余入院。尿血有年,迩来复发。色鲜红,溺管无刺痛,伴头晕腰酸。舌尖红而不绛,苔白腻,脉来濡滑。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必须明确尿血的诊断。

患者尿血鲜红,且无溺管刺痛,排尿无中断且无砂石排出,无腰腹绞痛,故可排除血淋及石淋,诊断为尿血。

第二步:辨其寒热虚实。

患者尿血虽1年,但系间歇发作,总计病程不长,且尿色鲜红,舌尖红,非属虚寒之证,当属热证无疑;但排尿灼热感不明显,伴有头晕腰酸,舌尖红而不绛,苔白腻,脉濡滑,可见非下焦实热,为肝肾阴虚火旺,伤及肾、膀胱络脉的虚实夹杂之证。

第三步:做相关检查。

1.应做尿常规检查,以了解尿血出血的程度及出血的性质,必要时做尿相差显微镜检查,以判断是肾性还是非肾性血尿。

2.查肌酐、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以了解肾功能的情况。

3.除此以外,应做尿培养、尿中找结核杆菌、尿中找脱落细胞,以明确尿血的性质。

4.还可配合B超、CT检查,以了解肾脏、尿路情况有无异常病变,必要时应做膀胱镜检查。

第四步:治疗。

根据其辨证应拟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处方:京玄参9g 大麦冬9g 阿胶珠(烊化)9g 生地黄15g 炒白芍6g 墨旱莲12g 大小蓟(各)12g 藕节炭(包煎)12g 清甘草3g

(《中医内科医案精选》)

【医案、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一、医案

周某,女性,41岁。2012年4月5日初诊。有尿血病史12年,无尿频、尿急、尿痛,长期劳累熬夜,时常腰膝酸软,头晕,失眠,月经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体检:尿常规示红细胞 100 个 /μl,隐血(+++),白细胞 6 个 /μl,蛋白(±),肾功能正常;B超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尿相差示红细胞异形率82%。证属:肝肾不足,肾气不固。治拟:补益肝肾,固摄止血。

处方:熟地黄12g 山药15g 山茱萸10g 怀牛膝15g 菟丝子15g 黄芪15g 杜仲15g 五味子6g 酸枣仁(捣碎)15g 仙鹤草15g 紫草15g 金樱子15g 补骨脂15g 肉苁蓉15g 小蓟15g 马鞭草15g

服14剂。

二诊:腰酸、头晕、失眠改善,但尿血同前,时轻时重,月经较前量增加。体检:尿常规示隐血(+),红细胞20个/μl,余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继以右归丸加减调治1个月。

按语:患者因长期劳累熬夜,肝肾亏虚,肾气不固,膀胱固摄无权以致尿血日久不愈,腰膝酸软,头晕,失眠,月经少,均为肝肾精血亏耗之象,由于病程较长,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之候非一时一日而能取效。方取无比山药丸、右归丸合仙鹤草、金樱子、紫草、小蓟、马鞭草补益肝肾、固摄止血,虽未痊愈,但尿血之势得以控制。在止血的诊疗中,唐容川《血证论》之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为后世常遵循的原则,此案中采用补虚、止血是具体的体现。

二、常用中成药

1.下焦热盛

肾舒颗粒、金钱草胶囊。

2.肾虚火旺

知柏地黄丸、左归丸。

3.脾不统血

归脾丸。

4.肾气不固

右归丸(胶囊)。

三、经验方

1.茜草双酯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活血止血。

主治:IgA肾炎血尿。

组成:茜草提取物。

用法:一次4片,一日2次

2.白茅根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功能:清热化湿,止血凉血。

主治:湿热伤阴证血尿。

组成:白茅根 30~60g 薏苡仁 15~30g 赤小豆 15~30g

用法:水煎剂,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