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论十五 中医象数浅论
象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学有着深厚的渊源,探讨中医象数,构建中医象数医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图、洛书与易经
《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说:“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汉书·五行志》云:“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河洛图书被称为中华文化之源头,邵康节说:“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倣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1.河图
现存最早记载河图的文献是《尚书》。《尚书·顾命》云:“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有人认为,河图是木、火、土、金、水五星出没的实录。水星十一月(按照十月太阳历,应为一月)、六月黄昏时见于北方;木星三月、八月黄昏时见于东方;火星二月、七月黄昏时见于南方;土星五月、十月黄昏时见于中天;金星四月、九月黄昏时见于南方。以五星出没画符,记录天象,在没有文字,崇拜昊天的远古是可信的。河图很可能与五星及十月太阳历相关。
在远古时代,人们已经认识了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五气经天等天象规律,由此产生五行类比世间万事万物,形成以天象类万物的思维过程。《易经·系辞下》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2.洛书
指代方位,有人认为是远古游牧时期的罗盘,定方位与日月星辰有关。这种认识有一定的道理。笔者认为,洛书很可能就是九宫方位图。古人通过太一游宫,对应自然界气候变化,形成九宫图,九宫即招摇、叶蛰、天留、仓门、阴洛、天宫、玄委、仓果、新洛。根据远古人们对方位和自然气候的认识,以阴阳画符为卦,形成后天八卦。1977年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汝阴侯墓中出土的西汉时期文物“太乙九宫占盘”,其正面刻画九宫名词和各宫节气日数与《灵枢·九宫八风》篇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刻画为洛书,可见九宫图与洛书的渊源关系。
3.易
中国的古代文化,肇始于易。易有三,连山、归藏、周易。连山、归藏已失传,留给我们的《周易》揭示了古代文明的肇源。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筮人》云:“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夏易曰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为首。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帛书本《易经》,其排列顺序完全不同。帛书本《易经》是三易中的一种还是《周易》的变体,目前尚没有研究结论。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各有卦辞和爻辞,可能写定于周初至春秋。《传》是解释《经》的,相传孔子所作,今人研究,大抵系战国及秦汉之际的作品。《易》有四要素:数、卦、爻、辞。
4.八卦
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是对天的客观认知,后天八卦是对地和万物感知,禀卦以类万物。
《汉书·五行志》载:“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而陈之,洪范是也。”
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对卦象多有论述,且有“上察河图文,下序地形流。”“若夫至圣,不过伏羲,数画八卦,效天地图”之论,但书中没有河图、洛书等;对于象的认识,长生阴真人注曰:“象,谓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对于水火坎离的认识,长生阴真人注曰:“天文谓火,地形谓水。”林屋山人全阳子俞琰述曰:“坎,月也。离,日也。”又曰:“坎外阴而内阳,月之象也。离外阳而内阴,日之象也。”《周易参同契》各家注本较多,内容也不尽相同。汉代道家杨雄《太玄经》也列卦象,但与后世不同,也没有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则详列六十四卦并做释解,也没有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
相传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早已佚失,经道家藏匿得以保存,由陈抟推出。陈抟曰:“八卦之书,始于伏羲,有画无文,先天之《易》也。六十四卦,重于文王,卦下有辞,后天之《易》也。”其后朱熹、邵雍等人尽之以发挥。
二、象与数
1.《易》源于象数
《易》源于象数。杨力指出:“一部《周易》全在一部象数,象数是易理的瑰宝,没有象数便没易理。”
《国语·周语下》云:“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文之象也。”
兴南子曰:“宇宙虽大,不离其数,万物虽多,不离其象。明象数者,知宇宙万化,通天下万变。”因此,易理根源于河图、洛书,根源于八卦象数。
2.象
象,是事物的形象、征象。《易·系辞传下》云:“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系辞传上》指出:“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易·系辞传上》又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系辞上》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在乎日月。”《易·系辞上》又云:“圣人立象以尽意。”《孟子·告子下》云:“有诸内,必形诸外。”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中曰:“万物载名而生。圣人因其象而命之。”王充《论衡·乱龙篇》云:“虽知非真,示当感动,立意于象。”
3.数
河图数字图
洛书九宫数字图
可以看出:河图数字图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洛书数字则进一步指出了九方位置。
古人占筮都是用数字来表示。1950年,河南安阳发现了一些商代卜骨,1956年陕西西安又发现了一些西周卜骨,卜骨上有一些“奇字”,1957年,唐兰先生第一次指出,这些“奇字”是由一、五、六、七、八等数字组成。1978年,张政烺先生指出这些“奇字”就是卦画。研究表明,商代数字卦,有一、五、六、七、八、九,天星观楚墓发现的简牍上的数字卦,用数也有一、六、七、八、九,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西周铜戈上,也有一、六。
4.象与数的关系
学者唐君毅说:“中国先哲以数由理象而成,不离理象而独立,故数之结合即象之结合,与理之感通互摄。”丹道经典《灵宝毕法·内观交换第九》云:“以象生形,因形立名,有名则推其数,有数则得其理。”因此,象与数的关系是先有象而后才有数,因象而名数。
三、《黄帝内经》中的象
《素问·示从容论》云:“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1.象天地日月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病理与天地运行有着内在的联系。《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灵枢·外揣》云:“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失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2.阴阳应象
中医学认为,天地万物、自然现象都可以以阴阳之象表现出来。《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3.五行象
用五行与自然现象、人体五脏六腑及功能表现相联属,以五行类物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4.脏象
“脏象”一词,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素问·灵兰秘典论》《素问·五脏别论》《素问·脏气法时论》等二十多个篇章。综合《黄帝内经》脏象理论,可有形态象、性质象、职能象、时空象四类。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
《素问·刺禁论》指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王冰说:“肝象木,王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也;肺象金,王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对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与协调关系有着详细的论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即通过外象而把握其内在功能。
5.经络象
《灵枢·背腧》云:“肾俞在十四椎之旁,皆挟背相去三寸所……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腧穴为经络的敏感点,经气变化之象通常表现在腧穴,而五脏六腑之象也通过经络表现在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又云“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为水出之源,少商穴是肺经之气始发部位,故命此穴为井穴。荥,水流细小貌,鱼际穴是肺经之气流注微弱部位,故命此为荥穴。输穴处经气渐盛,像水流灌注盈满而转输到他处一样。经穴处为经气隆盛,好似水流滚滚,激波逐浪。合穴处为经气汇合部位,如同百川汇集,归流大海。故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命名之意,是取水流从源到流,由小到大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体内营卫气血流注这五个不同部位的盛衰情况,借以说明营卫气血运行和分布的规律。
6.色象
色象指体表皮肤、黏膜组织及外在器官表露的颜色,其色泽的变化可以表现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灵枢·五色》云:“色明不粗;沉垩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又云:“五色……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色散,即色疏而浅,为邪浅病轻之象,主病将解;色抟,即色聚而深,为邪深病重之象,主病久渐聚。先散后抟,主病加深;先抟后散,主病将解。
《素问·五脏生成》有“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之色的描述,此五者色象均润泽光亮,是正气充盛之象,属有生气之象。
7.脉象
脉象是通过诊察脉的变化以观察机体脏腑组织气血的运行变化,以诊察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中医学认为,脉为血气之先见,其变化与天地阴阳、气血运行密切相关。《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脉者,血之府也。”《素问·五脏生成》云:“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8.运气象
五运六气也是以象为表现的。风、寒、暑、湿、燥、火在《黄帝内经》运气理论中称为“六气”,六气和五运在天地中的表现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可称为“运气象”,自然界气候、物候的变化都是五运六气象的反应,在人体也有明显的象反应。如表现厥阴风木的六气特征时,人体可有情绪波动,烦躁易怒;表现阳明燥金时,人可有口干、口渴的表现。
9.疾病象
象类病症:疾病的外在表现,为病象、症象或证象。《灵枢·五阅五使》言:“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灵枢·本脏》载:“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此类描述均非解剖所见,而源自医者察人体功能活动之象所得。
取象求因:
根据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化现象,推求疾病的病因,是“取象求因”的一个典型例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五运六气影响人体发病可称为“运气因”,运气因多是人体发病的诱因,风寒暑湿燥火亢而为害属于外因,五运六气因素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如瘟疫等还可以是主因。
象论病机:
根据疾病的外在表现以推测发生疾病的机理,谓以象论病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 郁,皆属于肺……”论述了十九条病机,以象推测疾病发生的病位和病性。
以象诊病: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望闻问切诊察病因病机,是以象诊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则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以象论治:
根据象的表现,确定治则治法的方法,谓以象论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取象五运之郁为人体“五郁”立法,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四、《黄帝内经》中的数
《黄帝内经》中数的内涵有三,一是天地之数,二是记生化之用之数,三是易之数。
1.天地之数
《素问·离合真邪论》:“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此数为天地之常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天地之数,终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天地之数起始于上下半年,上半年天气主之,下半年地气主之,
2.记生化之数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又:“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此数用以记生化。
3.易数
《黄帝内经》应用了河图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数五、四、六代表河图所指之方位。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委和之纪……眚于三……从革之纪……眚于七……涸流之纪……眚于一。”委和之纪,以数三指代东方;从革之纪,数七指代南方;涸流之纪,数一指代北方。
《黄帝内经》应用了洛书之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说明太过之年用成数,不及之年用生数,土独以生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述了九宫:“丁丑、丁未岁……灾三宫……己卯、己酉岁……灾五宫……辛巳、辛亥岁……灾一宫……癸未、癸丑岁……灾九宫。”是以《洛书》九宫之数,东宫为三,中宫为五,北宫为一,南宫为九。
《灵枢·九宫八风》云:“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其气主为热……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根据斗纲所指洛书九宫,以定八风的方位,推测气象及疾病的吉凶。
五、结语
象与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古人观象纪数,以说天地之道。在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传河图、洛书,八卦以画。以文解卦而成易,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象数是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应用了易学思想,用其象数指导研究天地人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黄帝内经》中的象包含了广泛的内涵:象天地日月、阴阳应象、五行象、脏象、经络象、脉象、色象、疾病象等,用象思维以援物比类。《黄帝内经》中数有天地之数、记生化之数和易之数,用以说明天地之道、人体阴阳变化、推测气象变化对疾病与地理方位的影响等。张景岳指出:“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研究象数源起及其与《黄帝内经》的关系,对深刻理解《黄帝内经》思维方法,建立中医象数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