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本质是害怕面对不确定
许多玩过象棋和围棋的朋友,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见了比自己强的对手,就会不由得紧张焦虑,恨不得赶紧找到击垮对方的破绽。之所以不由自主地这样做,是因为有一种失控的恐惧感,感觉难以控制局面了,就心急着寻找突破口。反过来,遇见了比自己弱的对手,心态就会比较放松,也会不由自主地放缓动作,因为觉得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即便不能立刻打败对方,至少不会输。
心理学家认为,“不确定”与“焦虑”之间关系紧密。当我们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情形时,会产生一种不在掌控之中的不安全感。面对一种潜在的失控或不安全,我们所感受到的焦虑,其实就是潜意识里的恐惧,甚至是危机生存的恐惧。不确定性越大,我们的焦虑程度就越高。从这个层面来说,要缓解焦虑,务必要先处理恐惧情绪,协助自己找回掌控感。
·方法1:运动与正念,调节植物神经
运动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加大脑的多巴胺与内啡肽,让人获得平静与放松。比如,瑜伽、慢跑、游泳,都能够增加大脑中积极情绪的回路,从植物神经方面帮助我们调节恐惧情绪。除了日常的运动外,正念也是要极力推荐的一种缓解焦虑的方法。
所谓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不评判的注意带来的觉察。相关研究显示,两周以上的正念,能够增加个体内心的平静感,改善睡眠质量;八周的正念,对人脑部的功能有显著的改变,被试者负责注意力与综合情绪的皮层变厚,与恐惧、焦虑相关的杏仁核区域脑灰质变薄。
·方法2:系统脱敏,提高对恐惧的耐受力
系统脱敏疗法也称交互抑制法,是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的。
这一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简而言之,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惧状态,在求治者能够忍受的范围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刺激强度由弱到强,逐渐训练求治者的心理承受力、忍耐力,最终让其不再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惧。
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这一训练的话,千万不要勉强,可以寻找咨询师的帮助。
·方法3:清晰地描述令自己恐惧的东西
经常有来访者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昨天老师让我试讲一个课题,我特别焦虑……”对于类似的情况,咨询师通常会用具体化的方式让其描述当时的情形,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参加?你讲的是什么课题?为什么要讲这个课题?你在哪一刻感到焦虑?焦虑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来访者在描述的过程中,会对整个事件进行反思和觉察,理清头脑中的思绪,看清整个事件的全貌和细节,并感知到自己的情绪。当一个人对自己焦虑、恐惧的东西变得了解和熟悉时,他会觉得更有控制感,从而减缓焦虑。
·方法4:对头脑中的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序
焦虑的人,头脑中往往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念头,在同一时间会想到很多件事。可以想象得出来,叠加起来的问题一股脑全来了,还要全部处理,势必会让人焦头烂额。要处理这样的情况,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头脑中想到的事情列一张清单,并进行优先级排序。然后,选择优先级最高的那件事,全神贯注地去处理,完成一个再进行下一个。
这样的话,不仅能让所要做的事情变得一目了然,还可以在完成一项任务后获得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行动,从而有效地减缓焦虑情绪。如果是一些长期的、难度较大的任务,可以对目标拆解、细分,制订详细的计划,明确执行方案、截止日期,按部就班地去做。当一块难啃的骨头被切成了多个小块,看起来就没那么可怕了,也能提升个体对整个事件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