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植物检疫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生物也在环球 “旅行”,时空和距离不再是生物入侵的屏障,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口岸从进境植物及其植物产品中截获有害生物呈大幅增长趋势。
(一)扩大检疫覆盖面,开展多方位的检疫
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贸易和运输方式呈多样化的趋势,这使得病虫害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除了需要对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外,对其他传播媒介也应该给予充分关注。检验检疫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扩展了几项新的检疫内容。
对来自疫区的交通运输工具,包括火车、船舶、飞机等,实施植物检疫。这主要对食品舱及交通员工携带的应检物品实施检疫,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对集装箱和木质包装材料实施检疫。这两类都属装运容器性质,本身又具木质材料部分。在实施检疫中发现的疫情是相当可观的,各有关口岸多次从集装箱中检出美国白蛾、双钩异翅长蠹、皮蠹类及非洲大蜗牛等危险性害虫。
对装载农产品的船舶进行装运前的检疫。据有的口岸调查出境船舶害虫检出率达18.5%,所以,装运前船舶检疫可避免出口农产品受到污染。
增强对生物毒素的检测。植物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链格孢、交链孢、赤霉菌等可产生对人、畜健康有害的生物毒素,如黄曲霉素、T2毒素,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素、伏马菌素等。但生物毒素的检测还是较薄弱的环节,有关专家正对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生物毒素检测技术和标准等开展研究。
转基因生物和物种资源查验开创了新的领域。国务院赋予国家质检总局对转基因生物和物种资源建立查验制度的新职能。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转基因生物的监督管理,完善和建立了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查验体系、检测标准体系、实验室检测体系。
(二)分子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在植物检疫性病虫的检测、鉴定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取得可喜成果。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仅快速、准确、灵敏自动化程度高,易标准化,而且也解决了如种子上病菌及未显症病害的快速检测与鉴定等许多技术难题,符合植检特点和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检验检疫系统应用克隆与基因表达、DNA序列测定、基因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生物芯片等技术对检疫性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全面开展研究应用,如对梨火疫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番茄环斑病毒、李坏死环斑病毒、小麦印度腥黑穗病、黑麦草腥黑穗病、松材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白线虫、光肩星天牛、果实蝇、红火蚁等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分子检测技术还需深入研究,如检测试剂的标准生产、设备配套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另外,为了及时解决口岸上对昆虫检验鉴定上的技术问题,动植检研究所的专家与广东、北京、江苏等检验检疫局合作,利用宽带网络传播昆虫图像,进行远程鉴定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正进一步研究昆虫自动识别系统和建立相应软件。
(三)检疫除害处理技术多样化
长期以来,检疫除害技术主要依靠化学药剂熏蒸处理,方法单一,口岸缺乏专用处理设备。近年来,检疫除害处理技术有很大发展,目前检疫处理除熏蒸处理外,还广泛应用热处理、冷处理、辐照处理、微波处理和防腐处理等技术。针对不同植物产品和疫情,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保障检疫处理的效果。为了提高熏蒸处理效果,开展循环熏蒸技术和真空熏蒸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对圆筒仓粮食采用溴甲烷循环熏蒸技术,用溴甲烷、硫酰氟和环氧乙烷的真空熏蒸杀灭进口棉花的谷斑皮蠹、林木种子害虫,并研制了不同体积的真空熏蒸设备以及熏蒸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溴甲烷具有高效、穿透性强、快速、杀虫谱广等优点,是植物检疫中应用最广泛的重要熏蒸剂,但由于它是属于消耗大气臭氧层的物质,国际上已列为逐步淘汰。我国农业、粮食、检疫部门正在研讨替代的方法,包括对老熏蒸剂重新评价,改进现行熏蒸剂应用技术以及新型熏蒸剂的研究和开发等。
为了配合荔枝进口国的检疫要求,我国开展了荔枝蒸热处理杀虫试验,获得在果心温度达到45.6℃时,处理105min,然后置于2℃低温下处理40h,不仅能够100%杀虫,满足有关国家植检规定的要求,而且不影响果质,保持鲜荔枝应有的商品价值。另外,用热处理杀灭稻草制品如榻榻米、饲料稻草等上的水稻病菌和货物木包装上的天牛害虫等。
辐照处理技术的应用取得很大的发展,除了60 Co射线处理果实蝇技术外,近年来新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处理的技术,应用前景令人鼓舞。清华大学科技园专家采用3种辐射源,即电子束(EB)射线、60 Co射线、X射线对黑穗病的麦穗、病瘿和孢子粉等样品进行辐照处理,试验证明:电离辐照对黑穗病孢子的萌发有抑制和灭活效应。另外,试验证明对粮食中的杂草籽灭活也有成效。辐照处理既能杀虫又能灭菌、杂草灭活,是一种多功能的粮食除害处理方法。另外,由于进口木材体积大,搬运困难,对木材害虫处理一直是技术难题,现在用加速器辐照处理口岸进口整车木材的技术已取得突破。微波加热灭虫处理技术在旅邮检、种子、木质包装检疫处理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植物检疫处理设施有较大改善,除了在进口农产品任务较大的口岸配备了真空、循环熏蒸设备外,在福建莆田、江苏太仓、天津滨海新区等进口木材较多的地区建立原木除害处理区。专家们建议运用电子加速器除害处理系统来处理粮食、木材的病虫害,既方便有效,又环保无污染,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调研,不久的将来有望在有关口岸装备加速器辐照处理设施。
(四)开展外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体系
针对潜在危险生物,发展早期预警系统,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险预测能力;针对已入侵生物,发展外来生物生态与经济影响评估体系,构建快速反应机制和体系。
一旦外来生物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且用于控制蔓延的代价极大。风险评估是对有害生物随植物、植物产品传入、定殖和传播的可能性,以及传入后造成的经济影响的评估;风险管理是针对这些检疫有害生物提出管理措施,为检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某种有害生物可能对我国农林生产或生态造成威胁,通过开展PRA工作,确定有害生物的风险程度,配合国家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
做好PRA工作,实现检验检疫对植物及产品进出口的调控作用,根据SPS协议,通过PRA分析,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体制。当境外发生重大疫情并可能传入我国时,或在进境检疫截获重要有害生物,根据初步风险分析,及时发布风险预警通报。在引进外来物种时,除在检疫上把好关外,还应考虑建立外来物种预警制度,如对引进的外来物种先进行小面积培种,确定无害后再推广,即便是推广后也要进行监测跟踪,这样才能积极有效控制外来生物的侵害。加强科技投入,尽快找出外来生物入侵爆发机理,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爆发的预测能力。根据PRA寻找检疫风险关键控制点的功能,对发现的疫情,找准有害生物产生风险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严格控制,及时治理扑灭。也就是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扑灭,避免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五)动植物检疫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入中国国境的人员、货物大幅增长,与之相伴进入国境的动植物病虫害和有害物种数量增加,渠道增多,形式多样,有效监管和消除出入国境不安全因素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作为维护国家非传统安全第一防线的动植物检疫,其安全职能既关涉国家安全,又关涉社会安全与人的安全,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动植物检疫部门要找准定位,深化检验检疫与非传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加强国民动植物检疫安全意识培训,使动植物检疫在我国国家安全及发展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障消费者健康、维护国境安全以及促进贸易便利化相统一的目标。
(六)推进实验室建设,构建实验室检测网络支撑体系,促进动植物检疫发展
动植物检疫具有技术性的特点,它是以检验检测技术为依托的行政执法行为,检测技术手段就是动植物检疫的执法支撑。作为国门的第一道技术防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植物检疫实验室体系将对更好地履行动植物检疫职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外向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动植物检疫提出了更高的技术需求,基层动植物检疫实验室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动植物检疫技术需求。按照国家检验检疫部门的规划,我国将建立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区域中心实验室为骨干,综合性实验室为基础的实验室网络,进一步提升动植物检疫技术水平,以达到用准确的实验室检测防止疫病传入传出、化解技术壁垒、控制外来生物入侵、加强物种资源保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