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康复护理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患者教育

学习目标

1.能阐述患者教育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能列举患者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常用方法。

3.能针对个案,运用“知—信—行”模式,合理安排患者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4.能针对个案,准确评价患者教育效果。

患者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促使患者自愿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达到防治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教育活动。自从美国精神病学、内科学教授恩格尔(G.L.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学者们便以新的视角研究了患者的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P)是迄今用来解释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最常用的模式。该模式认为,“知—信—行”是三个连续的过程,首先患者应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正确的认识,然后建立起积极的信念,才有可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科学行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为核心,以“知—信—行”转变为近期目标,以防病、保健为远期目标,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健康教育知识,协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指导患者形成科学的健康行为。

专科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主要起到以下作用:①帮助患者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②为患者提供大量有关健康的相关知识;③指导患者采纳健康的建议,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④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健康行为;⑤开展患者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

一、患者教育的主要内容

有研究表明,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认知和评价,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知—信—行”模式阐明了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的递进关系,该模式认为,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是行为改变的重要动力,行为改变则是目标。遵循“知—信—行”模式,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从知识、信念、行为3个方面进行。

(一)知识

知识是指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该阶段护士主要为患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其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对患者的信念、行为产生影响。以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为例,护士应先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危险因素、急救处置措施等。如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与早期症状是什么,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发病后有哪些急救处置措施等。

(二)信念

信念是指患者对某种疾病的态度和信念。要达到行为改变的目标,必须以知识内容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例如,为帮助脑卒中患者建立积极康复的信念,护士可从脑卒中预防途径、早期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认知、认同训练,强化患者对脑卒中的危害性、预防的重要性及预防途径、遵医的重要性,以及脑卒中早期治疗和预后等多方面的认同。同时,还可以动员家庭重要成员给予患者支持和监督、使用“案例法”、同伴现身教育法等来坚定患者的信念。

(三)行为

行为是指患者在知识、信念的影响下所采取的生活方式。例如,脑卒中患者的行为指导应包括饮食相关行为、合理的运动行为、必要的药物应用行为、相关疾病预防监测与治疗行为、情绪控制与调节行为等,使患者能合理饮食、遵医服药、适当运动、监测疾病状况,从而维持健康。

二、患者教育的常用方法

患者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有个体指导、小组讨论、集中授课、建立健康俱乐部、电话随访、网络平台的应用等。

(一)个体指导

个体指导是健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以护士向患者口头讲解、给予文字资料、亲自示范等形式进行。在进行个体指导前,护士应预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状态、患病经历等,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指导。例如指导吞咽障碍1~3级的患者学习间歇性经口放置胃管操作时,护士应对照宣教手册,向患者口头讲解间歇性置管的操作流程并示范,然后指导患者自行置管,了解和评价患者的掌握情况,并详细说明其错误的地方,详述相应的步骤和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等。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法是由护士组织6~20名成员进行集体讨论,互帮互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式健康教育每期都会有特定的主题,护士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不同需求将患者分成不同小组。开展健康教育时,小组成员围坐成圈,护士根据本次主题提出一个问题,让患者轮流回答,以此展开讨论。护士鼓励患者对他人的回答予以回应,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对患者的观点进行评价,采用视频、图片、举例、模型、小组成员示范等方法,解释和说明谈论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护士鼓励患者进行讨论、互动,患者通过表达观点和提出建议获得较强的赋权感和自信心,促进自我学习和健康管理。此方法针对性较强,参与者精力较易集中,有助于提高成人患者教育的效果。通过患者的集思广益,可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

(三)集中授课

集中授课法是护士通过多媒体等进行示范性的健康知识教育的方法。集中授课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容量较大的信息,且容易组织,成本低,能节约护士的时间,一次授课多人受益,但易受授课地点和授课时间的限制。当患者较多时,授课护士难以了解患者对讲授内容的反应,不能充分照顾患者的个别差异。

(四)建立健康俱乐部 

健康俱乐部是由专科护士组建,多学科医务人员共同协作,定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疾病相关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团体。通常采取集中上课、分组活动、个别辅导、示范表演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俱乐部以患者为中心,形式多样,患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研究表明,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掌握解决疾病相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其依从性,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电话随访 

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可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帮助,有效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李伦兰等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发现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其遵医行为,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具体做法如下:

1.对患者的电话随访 在患者出院后3~7d、1个月、3个月时,由护士结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手册》,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电话随访。根据不同时段患者关节与肌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包括肢体关节及肌力的锻炼、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定期检查等,同时做好记录。每次电话随访时间为20~30min。

2.针对家庭督导员的电话随访 由护士每半个月通过电话与家庭督导员沟通1次,了解患者的功能锻炼实施、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等遵医情况,强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院外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真正发挥家庭督导员的作用,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依从性。

(六)网络平台的应用 

微信、QQ等网络平台可以搭建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结合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例如,可运用相应的软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软件包含知识库、互动、资讯等模块。①知识库模块:包括脑卒中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常见并发症知识、脑卒中的日常康复训练和心理情绪调节方法等内容;②互动模块:包括专家在线、发表帖子等,实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在线沟通;③资讯模块:由软件管理员定期推送脑卒中相关资讯,如脑卒中康复最新进展、大型义诊活动等。

三、患者教育的效果评价

一项患者健康教育实施后,最早出现变化的是知识水平的提高,其次是信念的转变,然后才是行为的改变,而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则是远期效应。目前,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尚未统一。

(一)患者教育效果分级标准 

参照美国2000年护理评价标准和分类系统,护理工作者可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以下等级测量:①患者未获取有效的健康教育知识;②患者仅获取部分健康教育知识;③患者已获取所需求的知识;④患者树立了健康教育信念;⑤患者养成了健康行为。

(二)患者教育效果评价时机

患者教育的评价根据评价时机也可分为:①近期效果评价,即对患者知识、信念的评价;②中期效果评价,即对患者行为变化的评价;③远期效果评价,即对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的评价。

(三)患者教育效果评价工具 

在患者教育的效果评价过程中,护士应优先选择权威的测评工具进行评价。其次,可在“知—信—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特征,自行制订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工具,通过对患者健康信息的知晓率、对健康信念的认同程度、健康行为的改变来衡量患者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例如张冬梅等人根据“知—信—行”理论,结合脑卒中患者疾病特征及其主要照顾者的情况,构建了“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信—行问卷”,包括3个分问卷:①知识分问卷,主要调查照顾者对疾病危险因素知识、生活起居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脑卒中征兆知识、脑卒中处理知识、运动锻炼知识的知晓率。例如“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采取“知道”或“不知道”两级评分法,分别计1或0分。②信念分问卷,主要调查照顾者对危险因素、预防保健、用药、脑卒中征兆、脑卒中处理、运动锻炼方面的态度。例如“您认为患者在家是否有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测血压?”采用五级评分法,“完全没有必要”计0分,“非常有必要”计4分。③行为分问卷,主要调查照顾者在监督、提醒和帮助患者在预防保健用药、运动锻炼方面的行为,对脑卒中征兆的判断及发生脑卒中的处理。例如“您有没有提醒或帮助患者定期监测血压?”采用五级评分法,“从来没有”计0分,“总是”计4分。3个分问卷的得分相加即为总分,分数越高说明照顾者的“知—信—行”水平越好。

(方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