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的三国乱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天

在烽火遍神州的情况下,皇甫嵩成功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在东汉晚期的政治舞台上,皇甫嵩是一个难得的精忠报国之人。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人。出身于将门世家,叔叔是曾经做过辽西太守的皇甫规,父亲是曾经做过雁门太守的皇甫节。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皇甫嵩自幼便熟习弓马,对战争有异于常人的感受和认知。

青少年时期的皇甫嵩,跟着叔叔混过,也跟着父亲混过,但无论在辽西还是雁门,他都与一个相同的敌人打过交道——鲜卑。

鲜卑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早先因实力不济,曾跟随匈奴人时不时地侵扰汉地。

到了东汉末年,随着匈奴西迁,鲜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他们趁机占据蒙古草原,填补了匈奴西迁后留下的空白,渐渐成为东汉的又一大敌。

鲜卑人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骑兵部队,与匈奴骑兵一样,具有凶猛彪悍的特点,实力非汉军可比。不过皇甫嵩丝毫不怵这些,少年时期的他就曾在叔叔和父亲的带领下,多次与鲜卑骑兵交手。他后来在战场上的精明果敢,对骑兵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就是源于这一时期的实战经历。

但皇甫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夫,他除了有一身好武功,还饱读诗书,随便写一篇文章都能羞煞好多读书人,堪称文武全才。

皇甫嵩从政治派别上来说,属于中立派,几乎不和任一集团有过多的瓜葛。唯一例外的是,他和当时的“清流派”大儒陈蕃往来比较密切,关系非同一般。某一年,皇甫嵩因父亲去世,从临汾县令的任上离职回家守孝,陈蕃便在他守孝期满后,将其举荐给外戚窦武为官。

对皇甫嵩来说,这可是他人生的大好机会。因为当时的窦武是外戚大将军,太后窦氏的哥哥。

没想到皇甫嵩却拒绝了这个诱人的机会。他的理由是:“窦家无远谋,必招祸也。”

事情果如皇甫嵩所料。不久之后,外戚窦家便在与宦官的争斗中失败,宦官势力更借机大肆排除异己,逮捕与自己不同阵营的人。一时间,被逮捕的竟高达数千人。皇甫嵩因他独到的看人眼光,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

这场株连甚广的冤狱,从公元168年一直持续到公元176年。东汉就这样在宦官和外戚不遗余力的折腾下,终于迎来了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

起义爆发初期,东汉王朝的中央军受腐败所累,战斗力早已严重受损,完全不是起义军的对手,被打得根本找不着北。

此时的皇甫嵩,官居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太守,处边境之远却也忧其君。他迅速向朝廷提出建议,希望拿出皇宫里的钱财和供皇帝游玩打猎的良马赠给军士,以提升士气和军力。

惶恐不安的汉灵帝早已没了主张,只好悉数采纳。而且还任命皇甫嵩为中郎将,要其率领手中的四万东汉铁骑,镇压起义军。

皇甫嵩手中的部队,是东汉北方边境的驻军,常年和鲜卑的骑兵作战,战斗力比较强,远非东汉内地军队可比。皇甫嵩大显身手的时刻,由此开始。

不过,不经历风雨,确实很难见到彩虹。皇甫嵩刚一上任,就劈头盖脸挨了一闷棍。最郁闷的是,这当头一棒居然是自己人打的。

公元184年农历八月,皇甫嵩抵达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受命镇压在当地活动的黄巾军。当时这股黄巾军连战连捷,甚至已经兵逼洛阳。皇甫嵩的任务,就是消灭他们,解除京都的威胁。

但皇甫嵩千里奔驰到这里,还正喘着大气呢,饭也来不及吃,斜刺里忽然冲出几大股穿着同样衣服的散兵游勇,瞬间就将皇甫嵩的部队冲得七零八碎。

原来这些乱兵是前方被打散的东汉中央军,他们在黄巾军的追击下,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哪管是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皇甫嵩眼见局势失控,只好招呼近旁的人退守到长社地区(今河南长葛县东北)。一点数,他带来的四万精锐,还没正式开打就只剩下了千余人,而随即赶来包围的黄巾军长波部,却有数万人。

危急之下,皇甫嵩倒也颇有大将风度,一点没有惊慌失态。他先是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以勉励士卒,尔后更是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

白天的战斗中,他们拼死顶住了黄巾军对长社城的攻击。夜晚来临后,皇甫嵩看出了黄巾军的致命弱点——依草结营。换句话说,就是消防安全存在致命之处,所以说自古以来防火防盗很重要。

皇甫嵩当即笑着对部下说道:“兵有奇变,不在众寡。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我们乘黑夜放一把火,他们一定惊恐万状,四处乱窜。到时候我们再冲杀出去,这事就成了。”

天遂人愿,当晚果然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们扎好火把、悄悄登上城墙,他先派一部分精锐士兵潜出城外,利用黄巾军营帐周围的杂草,一边纵火一边大呼小叫,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则借此声势,率领剩下的人马倾巢而出,直扑黄巾军营帐。

其实遭遇火攻并不是最可怕的,毕竟当时黄巾军的人数远远多于官军,但这群由农民临时组织起来的部队毫无战斗经验,一见火起便惊慌失色,犹如一群无头苍蝇到处乱窜,基本丧失了还手之力。

就在皇甫嵩杀得性起的时候,东汉的援军也已赶到。两帮人马合力,很快就将黄巾军长波部数万人马杀得片甲不留。

因为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皇甫嵩被朝廷封为都乡侯,而在这场战斗的关键时刻赶来,与皇甫嵩并肩作战歼灭敌军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曹操。

长社之战胜利后,皇甫嵩马不停蹄,开始了他镇压黄巾起义的一连串战斗。他擅长高速骑兵作战,在平原地区,经常在敌军还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败敌人。

此后数月间,皇甫嵩转战河南、河北、陕西各地,带给黄巾军一个又一个的噩梦。特别是在这年十一月的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之战中,他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趁黄巾军列阵尚未完成之时发动骑兵突袭,一举斩杀主将张宝,随后发动总攻,农民军将士共伤亡十一万人之多。

在此之前的农历九月,张角已经不幸病逝。而张梁则在农历十月的广宗之战中为皇甫嵩所杀,其部下近十万人也或死或降。

张宝一死,便宣告了黄巾军的主力基本消失殆尽。虽然此后各地残留的黄巾军仍然在不断战斗,但在朝廷的重兵围剿下,已掀不起什么波澜,最终归于失败。

至此,这场轰轰烈烈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准备、有纪律、有目标的农民起义,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落下了帷幕。

镇压起义有功的皇甫嵩自然受到了汉灵帝的嘉奖,被封为侯爵,一时风光无限。不过,皇甫嵩的使命并没有结束。在此后的多年里,他陆续参加了多次平叛战争,俨然成了东汉的救火队员。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皇甫嵩拥有了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实力强大的军队。有人劝他,在这乱世干脆自立为王算了,为什么要在别人的手下讨饭吃?皇甫嵩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不但如此,每次战斗胜利后,皇甫嵩还主动交出兵权,以避免朝廷的猜忌,而一旦朝廷有了危难,就算自己从前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也甘当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并且表现得无怨无悔。

所以有人说,东汉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轮,正是有了皇甫嵩的存在,才在摇摇晃晃中又支撑了数十年,而没有沉沦在黄巾起义的巨浪里。

不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朝廷死心塌地的皇甫嵩,却也因为自己的愚忠,干了一件特别蠢的事,直接把东汉王朝推上了万劫不复的边缘。

皇甫嵩干的蠢事是:拒杀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