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的三国乱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乱成一锅粥

烽火已点燃

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东汉王朝的丧钟敲响了……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初的一天清晨,寒风刺骨,细雨霏霏。首都洛阳的大街上行人还很稀少,一个人从巨鹿(今河北平乡)冒着严寒跑到洛阳来,他顾不上去看当时流行的角抵戏,也顾不上欣赏刚刚落成的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而是一口气跑到皇宫门口,要求面见皇上。

守宫的小太监轻蔑地上下打量了一眼这个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不禁哑然失笑:“你谁啊?还要见皇上!皇上是你见的吗?赶紧滚一边去,再胡闹,小心我把你逮起来!”

这人倒也不惊不诧,一边掏出一大锭银子塞到小太监手上,一边靠近小太监耳语了一番。

小太监一听,吓得不轻,一溜烟跑进皇宫通报去了。

这个神秘的人物叫唐周,他给汉灵帝刘宏带来的是一个惊天的大秘密。要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还得从一个叫太平道的组织说起。

太平道是东汉末年冀州巨鹿一带兴起的一个道教支派,其创始人是巨鹿人张角。

张角原是个不第秀才,据说某日在山中采药,偶得一本奇书《太平经》。张角一翻,见书中内容博大精深,天文地理、人间百态……无所不知,无奇不有。

更神奇的是,书中记载,上古时期黄帝统治的天下最为美好,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堪称太平世界。

太平世界?看到这四个字,张角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我们知道,自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前几任皇帝还说得过去,但东汉从中期开始,便渐渐走向了没落。大权落入旁人之手,宦官和外戚开始争权夺利,使得社会很不安定,民众痛苦不堪。

特别是汉灵帝于公元168年即位后,他将上一任皇帝刘志的胡作非为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加之该时期水灾、旱灾和蝗灾频发,民众几无活路,只好背井离乡,四处流亡。由于灾难是全国性的,流亡之路也不甚好走,很多人无衣可乞,无食可讨,纷纷冻死或饿死在路边。当时首都洛阳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流民尸体。

翻检史书可以知道,虽然大多数人都能温顺地接受天灾人祸导致自己悲惨死去的命运,但总有一些热血之士不甘命运的摆布,更不堪暴政的欺凌而奋起抗争——张角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饱读诗书的张角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像秦末的陈胜、吴广那样揭竿而起,绝非易事,得从长计议。而如今手中的这卷《太平经》,则恰好给了张角无穷的灵感……

此后,张角奉《太平经》为圣书,并依托其名成立了“太平道”。又将《太平经》中所谓的“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义,以传播太平道之名,四处宣讲。

不言而喻,太平道所倡导的世界在任何时代都是令人向往的,更别说是在民不聊生的当时了。因此,太平道一时信者甚众。

但是,无论张角将他心中的太平世界吹得多么天花乱坠,要想仅凭言辞长久地打动人心,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他还得拿出一些真功夫才行。

还别说,张角真有两把刷子。他自称“大贤良师”,鼓捣出一些五颜六色的“圣水”,还在纸上画了一些谁也看不懂的玩意儿,美其名曰“灵符”。据说,他用圣水、灵符治好了民间许多疑难杂症。当然,如果有病人的病情不见好转,与张角也毫无关系——心诚则灵嘛,你连太平道都不信,神仙也帮不了你!

我们知道,就算在医疗水平相当发达的今天,相信“民间偏方”和“民间高手”的仍大有人在,更别提那个信奉神灵的时代了。因此,当时的张角在民间百姓中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张角一边传道、一边鼓吹自己的神迹,还派出八个亲信弟子下山,以“善道”为基础去教化天下人。当然,八个弟子随身带着的,少不了圣水和灵符。

这八位弟子也没给师父丢脸,他们用了什么手段无人可知,但成效是显著的。经过十多年,八人招揽了几十万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八省。

光有人没有组织也不行。张角运用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将信徒们分为三十六“方”,大方大概有一万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每一方都指派一名亲信去领导,被称作“渠帅”。三十六个渠帅都听从张角的统一指挥。

有了奋斗目标,有了人马,有了组织,有了统一的指挥,举事的准备工作看似已经完成,但张角觉得还不够,因为还缺一个理由。

张角为即将展开的起事拟定的理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里的“苍天”自然是指东汉政权,“黄天”则指张角要创造的太平世界,而“甲子”是指年号,也就是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张角准备在这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五,于八个州同时发动起义。

计划停当后,张角先派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集合好荆州和扬州地区的数万信徒,准备于三月初五攻占邺城(今河南安阳北部),再伺机向洛阳进攻。

由于先前马元义已买通京都洛阳的宦官中常侍(皇帝近臣,类似于今天的秘书、顾问)封谞、徐奉为内应,张角便派自己的得力弟子唐周前往洛阳联络封、徐二人,以便在三月五日时里应外合,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计划看起来似乎很完美。然而张角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出自己的身边居然出了个叛徒。唐周到了洛阳后,可以说没有丝毫犹豫就去告了密,于是出现了本章开头的一幕。

唐周为什么要这么做?史书语焉不详,我们不得而知。有人说,唐周或许原本就是朝廷的间谍;有人说,唐周是为了荣华富贵;还有人说,唐周或许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张角成不了事,只有反叛,才能自保,而且还能换来富贵……历史的烟云已消散了近两千年,除了九泉之下的唐周,恐怕已无人能说得清。

但不管怎么说,唐周都像是蝴蝶效应中的那只小精灵,它轻轻地扇动了一下翅膀,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

得到情报的汉灵帝勃然大怒,立刻命人逮捕了马元义,并用车裂酷刑处死了他。随后,官兵开始逮捕洛阳城内信奉太平道的人,全国各地的官员也受命捉拿张角及其他太平道的头目。

唐周的叛变彻底打乱了张角的计划,他不得不立即动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提前一个月起义。

随着张角的一声令下,起义烽火迅速点燃。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则分别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张氏三兄弟率领起义军一面攻打州郡,焚烧官府,杀死官吏,一面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拥护。起义军将士都在头上包着一块黄布,故被称为“黄巾军”。

面对黄巾军的节节胜利,东汉朝廷上下乱作一团,只好急忙调兵遣将,镇压起义军。就在这当口,有个叫张钧的官员出了个主意。他给汉灵帝上奏章说:“张角等人之所以能兴兵作乱,民间百姓之所以趋之若鹜,甘心依附,其原因就在于张让、赵忠等宦官侵掠百姓,致使百姓苦难太重,只好铤而走险。如果杀死这些宦官,然后布告天下,以谢国人,不用大军征剿,造反自会平息。”

张钧奏章中所说的张让、赵忠两人是汉灵帝时期著名的宦官集团“十常侍”的首领,这个集团虽然被称为“十常侍”,但其实他们一共有十二个人。除张让、赵忠外,另十人是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guī)、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这十二个人无一例外是太监,而且都担任中常侍的职位。

应当说,张钧的建议是正确的,所言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些宦官不但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而且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可以说,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然而汉灵帝是怎么做的呢?他转身就将张钧的奏章给了宦官们看。

宦官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纷纷跪地求饶,表示愿意拿出家产来作剿敌的军费。

宦官们实在是多虑了,他们的主子其实压根儿就没想过怪罪他们。他不过是在给他们通风报信,以告诉自己这些心爱的奴才,有人想算计他们。

宦官们这才知道自己虚惊一场,纷纷站起来攻击张钧,说张钧曾学过太平道,与张角等人是一伙的。

在中国历史上,宠爱宦官的皇帝不少,但达到汉灵帝这种程度的不多。因为他曾公开声称:“张常侍(张让)是我父,赵常侍(赵忠)是我母”。

“爹妈”的话怎能不听呢?汉灵帝当即令人将张钧抓进大牢,并且严刑拷打。最终,一片忠心的张钧锄奸不成,反被昏庸的皇帝害死在牢中。

令奸佞当道,致忠臣惨死。一般来说,这样的皇帝不丢江山是很难的,何况起义的烽火已燃遍神州。

不过,大汉王朝的江山并没有丢在黄巾军的手里,因为有一个人为摇摇欲坠的腐败朝廷撑起了一片天。

这个人堪称东汉最后的“战神”——他,叫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