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小结
希罗多德《历史》的前四卷中介绍波斯帝国境内各民族史的部分向来是史学研究中的难点。由于希罗多德记载的内容头绪繁多,而后人往往又缺乏验证希罗多德说法可靠性的外部证据,因而我们对希罗多德波斯史质量的评价往往只能建立在《历史》内部文本的比对和后世读者的主观判断上,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随着学术界对《贝希斯敦铭文》及相关波斯史史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终于拥有了对希罗多德《历史》卷三中关于大流士登基始末记载内容史料价值进行判断,进而评估《历史》全书史料来源、叙述方法和史学成就的外部标准与宝贵线索。通过对希罗多德《历史》卷三和《贝希斯敦铭文》若干局部细节的比较,笔者认为,希罗多德的波斯史在人名记录、谱系梳理和宏观叙事等方面总体上相当可靠,对波斯帝国史的记载与阐释做出了巨大贡献,反映了作者收集、整理史料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严肃的治史精神。
然而,希罗多德积极的史学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史料的获取与记录方面;而在合理分析和取舍材料等问题上,希罗多德暴露了自己过于轻信和缺乏史料批判精神的弱点。就叙述大流士登基的部分而言,他几乎完全受到了大流士官方政治宣传的蒙蔽,不加批判地引述了大流士对王室谱系和王位更迭过程的、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说法,暴露了自身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史料批判精神的弱点和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其谬误对后人认识波斯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在《贝希斯敦铭文》提供的基本叙事框架之外,希罗多德广泛采用了希腊史诗、悲剧、喜剧、神话传说、哲学、修辞学中的主题、观念与叙事技巧,从而丰富了《历史》的内容,将之扩展成了一部兼具史学、文学双重特征的复杂著作。希罗多德在《历史》卷三中插入的附加情节影响了后世古典作家们波斯观的形成与发展。它们着力渲染波斯帝国的异域风情,开启了日后以波斯为题材或背景的希腊史学、小说作品创作传统的先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听众、读者的心态和在埃斯库罗斯、希波克拉底等人作品中有所反映的舆论导向,将波斯帝国表述为希腊文明的他者,通过对波斯的描述来返观自照希腊社会本身,试图借此来论证希腊文明存在的合理性;最后,希罗多德的波斯史对后来的古典作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他们塑造古典时代盛期具有明显民族歧视色彩的波斯帝国形象的资料来源。分析、比较希罗多德的波斯史与波斯帝国本身官方材料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希罗多德作品的史学价值、理解古典希腊史学草创阶段的叙事特征和把握西方文化史中族群观念的发展线索都是不无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