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哲学精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大易哲学源流

“道情酬唱”一幕演过了,人类史上留下三家哲学思想:孔子的儒家哲学、老子的道家哲学与释迦牟尼的佛教哲学。释迦牟尼的佛教哲学因印度彼土彼民之宜,乃寓哲学于宗教的路数,非本书所论;至于孔、老二家哲学,以二人同生于中国之故,虽然学说重心不同,说教方式有别,然论其思想来源及理路,则同为继承中国远古流传下来的哲学思想——易,只是二人分途努力,做弘扬开创。所以别而言之,为儒、道二家,合而言之,实为易学一家,二人虽殊途而同归;易学也由此发展为极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本书之所论,即为此二人合力经营之“大易哲学”。

那么,我们即当于此先综要一览大易哲学的源流。

易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之伏羲氏。在中国历史演进程序中,伏羲氏生当畜牧时代之初,约为公元前47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王”。彼时一般人民理智未开,而伏羲氏独具异禀,哲思初发,画八卦,始创易学。八卦者,乃八组思想符号,易学中通称之为“象”,它们是:

这八组卦象便是易学的初期面貌。当时是天道思想(自然思想)支配人心的时代,且文字尚未发明,伏羲氏乃以上面八组卦象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界最通常的现象。对应于上面的八卦,这八种自然现象是: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自然现象是形下世界的事物,而八卦符号源起于形上思想,伏羲氏乃透过八卦的思想符号说明了形下世界万物所以发生的形上的渊源。就人类哲学思想的表现于具体记录而论,伏羲氏的画成八卦实为第一道曙光。

自伏羲氏以后约三千五百年,到了殷、周之际,周文王兴,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又因此时文字已经制作运用之故,文王又为每一卦作了卦辞与爻辞,易学面目为之一变。六十四卦及其名称为:


小畜

同人 大有

噬嗑

无妄 大畜 大过

(以上为《易经》上经三十卦)

大壮 明夷

家人

归妹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

(以上为《易经》下经三十四卦)

文王之重卦及作卦爻辞,原是为了“以神道设教”《易经·观卦·彖传》。,因为当时社会是神道思想时代,人民相信天神地祇人鬼的权势,文王乃利用这一套卦象以占断吉凶,名之曰“筮”。筮虽是术,但所根据的所以吉、所以凶、所以悔、所以吝的道理,则是本于由伏羲氏八卦而发展成的六十四卦哲学。所以表面看来,文王是将易学改妆易容作了筮术的工具,而实际上乃是借筮术的推行发扬了易学。自文王以后,易学思想更精微、更广泛地被人们认识了;尤其重要的是,由于筮术流通之故,原来伏羲氏只是讲万物生成的理论的易学,至此开始致用于人事,使思想理论与实际生活趋向于结合为一。这是周文王对易学的大贡献,史称“文王演易”。

文王后又五百余年,至孔子。此时神道思想又衰,人智大开,是为人道思想时代的来临。人民于此时已不愿再盲目信仰鬼神,宁肯通过理智判断以裁度事物,孔子遂起而改革易学,摒弃筮术占断,纯粹以哲学思想解说文王之卦爻辞。孔子自称其态度是“述而不作”,即不变更卦爻辞的吉、凶、悔、吝之断,而透过理智,从哲学的立场去做解说。这一做法正是将伏羲氏、周文王的哲学思想一起显明出来,而孔子更弘扬开创,为易学建立起以“人道”为重心的思想体系,史称“孔子赞易”。孔子的易学具见于《易经·十翼》中,所谓“十翼”,乃指这十篇解说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辞的文字:

《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易学自伏羲氏历周文王,至孔子,约四千年,三位大圣,间世而兴,踵事增华,合力经营此一大哲学,故后来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赞道:“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谓上述三人,“三古”则谓三人所处之三个时代。

孔子为顺承伏羲、文王之学而集大成者,与孔子同时,老子也致力于易学研究,其思想趋向与孔子不同,乃专精运思于大易哲学之形上方面,推极道始,开创出另一玄学思想体系,是为道家易。孔子之易学则为后人称为儒门易,易学由此分为儒、道二家。孔、老二人对易学的贡献同样伟大,一方面向下开展经营人道,一方面向上开展推理入玄,各在其思想领域内精研创发,建立思想体系。有此二人之努力,易学乃得到极高之成就,易之言“大”,即合孔、老二家之思想体系为一大体系而言。然而,就易学发展史上说,孔子以其为顺承伏羲、文王向下开展故,被后人视为易学之正统,班固言“易历三圣”,乃不及老子,我们说孔子得易之“正”;老子则是立足于伏羲、文王之易学基础上,向形上创发,我们说他得易之“奇”。是二人者,一正一奇,正如日月双璧之运行于易学之天,缺一则失易学之完美。

大易哲学发展至于孔、老,可谓登峰造极。为了明白起见,且以简表0-1表示此一流变之大概如下:

表0-1 大易哲学流变简表

按:有关此表之详情,请参阅拙著《先秦易学史》。与孔、老同时,尚有筮术易一支,唯筮术当时已不被视为哲学思想,故未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