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哲学精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大易哲学体系概观

上述大易哲学源流至孔、老,谓二家思想一上一下,分别发扬开创,若有默契。这种情形,在古今中外学术界中,洵可为一大异彩。二人学说之详,将分别论于本书的正文中,但此处仍不得不先将二家思想之异趣,做大要之说明,期读者先把握到整体的概念,以利于会通后文区分纲目之讨论。

孔、老二家易学之思想出发点,质言之,同出于“乾元之始动”。“乾元之始动”这一名词,需要相当多的文字作解说,且留待正文第三讲中细述,这里只说一个大概。“乾元”是孔子制作的名词,为别于“太极”而立。“太极”是一大自然流行的作用,无所谓“始”,也无所谓“动”,以其为绝对的存在,无“始”“终”与“动”“静”的相对意义。“乾元”则在思想上下降一层,落入了与“坤元”的相对,对照于“坤元”而言,“乾元”为“始”、为“动”;故孔子立“乾元”之名,义即指“自然流行的太极”开始现出了指向或目的(向“生生”而流行,见正文第三讲)。孔子由此开始,向下开展出他的生生不息的哲学体系;老子则也是由此开始,向上推理开展出他的推“有”入“无”、入“自然”的玄学体系。

上面这一基点的认识是根本。于是,孔子由“乾元始动”的基点出发,下落“坤元”之顺承,“乾元”与“坤元”续续起用不已而生物生人,这是孔子哲学体系的下行路线。然后,由人折返上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体察“乾元始动”之基点,由此复进入太极之自然流行,则为上行路线。所以孔子哲学体系是一下一上或一往一返的双轨路线。老子也自“乾元始动”出发,视“乾元始动”为“有”,何以言“有”?太极之自然流行,原无意识、无指向,不知其为“有”,及落入“乾元”,始动而指向生物,故为“有”。既有“有”,乃从而上推“无”,由“有”推“无”推“道”,而由“道”揭出“自然”一义。“自然之道”为老子玄学体系向上推理之极致,犹孔子之体系之下归趋于“人”。而老子也正与孔子同,上推“自然之道”一义之后,复折返下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以论说宇宙万物之生成。老子的玄学思想体系也是一上一下或一往一返的双轨路线。

孔、老二人思想体系之各为上下往返,相映成趣如上述,然而尚不止此,二人学说之珠联璧合,更有丝丝入扣之处。孔子在其以人道为重心的哲学体系中,也尝推“乾元”入于自然(见《易经·系辞传》首章“易”“简”之义),只是简略言过,而留其详细解析的工作于老子。老子在其玄学体系中,也时而论及人事(见《老子》),也只是简略而言,而委其确立人道细则之责于孔子。故老子宇宙生成之下行路线,与孔子之下行路线相契合连续,而孔子之反乎道之上行路线,也与老子之上行路线统合为一。是二人之学说,不止自为一往返周流之体系,且又相汇合、相结联、相锲入而成一大往返周流,是即大易哲学之思想体系。现在为了明白起见,兹以图0-1表示如下:

图0-1 大易哲学思想体系

另外,乘此时叙述之便,笔者且说明一下本书在写作方面对孔、老二家学说是如何安排的。这里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关于二家易学应分应合与孰先孰后论述的问题;一是以何种方式论述二家易学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很明显的,不应该也不能将二家易说杂糅在一起,故笔者决定分别论述;孔子的儒门易为顺承易学之发展趋势,为正统,故论述在先;老子的道家易则在后。对于第二个问题,笔者曾颇费踌躇,因为二家各有其上述往返周流之自然发展路线,依其原方式,则可保持其原学说之精神,如变更方式另作安排,则弊多利少;故最后决定即依上述二家之思想开展路线排定论述纲目,读者可以望各讲之纲目而知二家哲学如上图之往返周流之状,以及整个大易哲学之为一大不可分之整体。至于各讲之分配,第二讲至第七讲为孔子之儒门易,第八讲至第十讲为老子之道家易,儒门易占篇幅多,以其学说较繁故;第一讲为大易哲学之“道”“象”“术”“数”之介绍,而最后第十一讲则为综述。

自近代西方哲学行世以来,国人耳濡目染于西方哲学久,在著述上多采西学方式,区作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等。这种分疆立界的方式,一眼看上去固然分明,但对于易学实不适宜。易学的真精神乃表现在它的通体一贯的流行义上,它的思想体系自有一气承接的条理,如果采西学方式将易学原有的整体结构打破,而依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等安排,实无异于将一栋结构完美的建筑物拆毁,然后再依木、石、瓦、块分别堆积;这样,看起来类别固然分明,实际上却是愚行。东西方学术精神不同,各有其阐明其学说之妥当方式,以西人治学方式整理中国学术,虽已成为20世纪以来学术界普遍之风气,然笔者认为,尚需审视其对象为哪一门学术才能决定。如易学者,依其原有方式则见其哲学精神,失其原有方式则丧其哲学精神,故不宜盲目追从西方。这一点是今日学术界所当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