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信息保护趣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回 辨古文 中华文化寓意远聆雅韵 东方隐士源不断

据统计,自从地球诞生以来,人们能够辨识出的在这个星球上生活过的(或正在努力挣扎活着的)各种生物可能高达一万亿种,而真核生物物种接近一千万种,其中约有六百五十万种是陆地生物,二百二十万种是海洋生物。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已经使人类认识到在芸芸众生中,不仅仅只是人类拥有道德情感,其他一些所谓的低等生物也具有某种“道德底线”,就如同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今日简史》当中举的例子那样1。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过哪怕是一只海豚(据说海豚的智商只比人类差一点点)穿着海豹皮做的比基尼,或者威风凛凛的非洲雄狮穿着羊皮做的开裆裤,或者大猩猩用树叶遮掩自己的私处了吗?没有!一只都没有!!我们甚至能够想象到在现实世界当中,如果哪一天人们发现了一种因感到羞耻而遮掩自己身体的生物(含羞草不能算!),那该是多么令人震撼啊!! !

论速度,人类在陆上跑不过猎豹,在水中游不过海豚;论力量,人类举重拼不过蚂蚁,跳高比不过跳蚤;论脑容量,人类在蓝鲸面前也甘拜下风……但为什么是我们人类最终主宰了这个星球1?这一切与人类津津乐道的智力进化、不断提升的道德水准,以及不断加强的隐私保护意识有什么内在联系吗?随着人工智能梅开三度2,基因工程技术也蠢蠢欲动,将来的人类毫无疑问会变得更加智慧,身体也可能会更加健壮。但人类的道德水平,包括隐私保护意识一定会不断进步吗?如果答案是“是”,那又应该如何与越来越“聪明”的自己相适配呢?

据说,在我们共同的露西奶奶曾经生活过的那块土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别跑得太快,请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现在就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首先来看一看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隐”“私”二字从何而来吧。

先从古老的东方开始。仓颉,这位相传是中华文字的创造者,他是如何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隐”“私”二字的?

“隐”字的篆文由五部分组成:拆开之后包括“阜”,寓意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组合在一起的寓意是:“远离人群、深居山野,因藏匿而稳心。”

而“私”字,篆文由两部分组成:“禾”,代表粮食,在农耕时代也就代表着财产;“厶”,代表一个裹在胞衣中头朝下、尚未出生、不辨性别、不明模样的胎儿。据说仓颉造出“私”字的本义,是指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天天吃大锅饭的环境中(前提是如果有得吃的话), “人们总是对某些部落成员暗藏的家产或不知其详的胎儿感到不安”。

图2.1 《老子骑牛图》(明)

在中华文明三千年璀璨的历史长河当中,国人把“隐”与“私”这两条小舟各自驾驭得出神入化。不过要是以现代“隐私”的概念来衡量的话,中国古代的“隐”字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包含了“隐私”二字的含义。而历朝历代的史官们,还专门给这些“史上最注意隐私保护”的人群起了一个雅号:隐士。如果我们给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们排个名的话,谁能拔得头筹呢?道家始祖李耳(老子)李老师如何?入选理由:他“一言不合”就写下了史上最短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术论文《道德经》1,在函谷关前把它当作“买路钱”留给了城防司令尹喜。“老爷子您下一步去哪儿啊?”尹司令接过这部宝书之后一定会关切地问。但这位西周皇家图书馆馆长1却仰天长啸,骑着青牛扬长而去,真可谓“大显之后又大隐”啊。老子隐身何处大概是道家研究者们希望解答的千古之谜。然而,抛开“老子去哪儿了?”(不是爸爸去哪儿了)这个远古的八卦旧闻不谈,如果人们以稍微严谨一点的态度来探究道家文化,就不难发现道家的哲学思想是如何深深融入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液里去的,又是如何与中华文化中的“功成身退”“归隐山林”“告老还乡”等处世哲学一脉相承的。

图2.2 著名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专家李约瑟

“道家思想有两个来源。首先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们探索的是大自然之道,而非人类社会之道。因此,他们不求见用于封建诸侯国的朝廷,而是隐退于山林之中,在那里沉思冥想着自然界的秩序,并观察它的无穷的表现……”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当中论及“道家及道家思想”的起源时,首先就明确地提出了道家思想的这一大特色2。与儒家等“显学”强调要积极“入世”介入朝政救民于水火不同1,道家的哲学理念是探讨天地之大道,需要静思、独处,需要“出世”。这一点与本书下一章要谈到的古希腊哲学思想颇为类似。而数千年来中国的文人士子们其实就是围绕着“入世”“出世”而不停变化着自己的身份与角色的。只不过后来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不少文人即使是摆出“出世”的姿态,但更多的还是思考人间大道,为下一次受帝王垂诏“入世”做好铺垫,而不是去思考宇宙、自然以及科学之道,以至于到了现在“大师满街走,隐士很稀有”。当代的大科学家钱学森临终前都不得不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2而李约瑟虽然发自内心地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和技术发明赞誉不已,但随即也提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在中国?”3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书作者也无法回答,所以还是回到隐私和隐士身上来吧。

图2.3 《竹林七贤》

如果要问除了“老子”这位东方隐士界的鼻祖之外,中国后来隐士群体的天团级代表人物又有哪些呢?答案可能非三国时期的卧龙岗诸葛亮以及嵇康等“竹林七贤”莫属,尽管前者是假出世1,后者是真潇洒,不过“隐、遁”已经成为历史上中国传统文人的学术名片,以至于在任何年代都可以随手拈出不少“隐出了名”的侠士。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明中源自道家的“隐文化”隐的就是个人的心境、个人的追求,甚至个人的境界: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反正这是咱自己的私事,与汝何干?而中国古代这种文化传统也是与现代意义上“隐私”的本质含义最为接近的。所以我们大致上可以这么讲,在中国文化语境当中,当你说到“隐”的时候,其实就是想“隐自己的私”。

尽管如此,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个人隐私的巨大挑战,国人也是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才慢慢有所认识并逐步开始关注的。笔者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十余年前我们所在的科研团队曾参加了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答辩,与其他“高大上”的研究方向相比,我们的研究“平淡无奇”,内容是研究医疗信息系统中病人个人健康数据的保护技术。也许刚刚听完前面其他团队拯救地球一般高大上的答辩,评审委员会一位网络安全资深专家听完我们的论述后,很不屑地自言自语道:“只有高级领导人的病历才需要保密,一般人的病历有啥秘密可保?”不知道现在这位专家读到“夫人生完孩子后,刚出院回到家就接到给孩子剃胎毛、拍满月照之类的电话”“揭秘某某殡葬行业黑幕,人还没咽气信息就被出售”,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之后会作何感想。如果对此没有严格的法律制约和先进的隐私保护技术,那么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再过二十年,当人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会有人鬼鬼祟祟地向您推销:“这位大哥,我看你骨骼清奇,太阳穴高高隆起,确实是一个练武之才。但大哥你的学习成绩恐怕,嘿嘿……是不是从小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还经常被班主任请家长?想要修饰一下您孩子的基因让他每年闭着眼睛都拿奥数金牌吗?我手里有‘懵山猪’公司生产的上等货色,正好匹配您的基因……”值得庆幸的是,一些隐私立法走在前面的国家,已经把基因信息纳入了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之中。读者将在本书后半部分读到相关的内容。

有道是“谁言古人无隐私,但忧未来新趋势”。

说完了古代东方,让我们一起再去探索一下古代的西方,看一看那里有什么与隐私相关的典故呢?与东方的隐士文化又有何异同呢?它们与现代隐私保护理念以及保护技术又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呢?

从下一回开始,我们主要探讨欧美国家个人隐私保护的历史和现状,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