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保持定力建设一流大学
(2018年12月25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座谈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深情地回顾祖国、学校以及个人40年来难忘的成长经历,会议开得非常好。刚才王宗光书记等8位同志的发言,讲得很精彩。大家都从他们的发言中受到了启发,也由此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周之前,也就是12月18日,中央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我们今天在场的同志,应该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收听收看了这一次大会的情况。确实如刚才有同志发言中讲到的,这个大会真的令我们很感动。特别是对100位改革先锋和10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所进行的庄严热烈、独具匠心的表彰,我们在菁菁堂集体收看实况转播时自发地多次热烈鼓掌,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意。而在这100位改革开放的先锋身上,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气势恢宏、直抵人心的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在党内外、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交流三点印象最为深刻的感受。
第一点感受是,这个讲话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非常深刻的历史评价,深得党心、民心。
总书记讲话中的第一句话就深深打动了大家。他说1978年12月18日,注定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会被永远铭记的重要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我觉得这个表述非常准确、非常重要。它对于廓清我们思想上的困惑,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杂音,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五四运动以来的三个里程碑事件,建党、建国以及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的改革开放,这三个历史事件被并列在一起,由此可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将我们国家带到了国民经济崩溃的边缘,而且“左”的思想严重地禁锢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因此,我觉得由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用“伟大觉醒”来评价改革开放,非常准确、传神,深得党心、民心。
当然,我们交大人对于“觉醒”二字可能还有特别的感受,因为我们常常讲,交通大学是诞生于甲午战败的硝烟和觉醒之中,正是因为觉醒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所以才有了我们这所中国近代大学,才有了交通大学的历史地位。这是我今天和大家做的第一个分享。
第二点,我觉得总书记的讲话总结了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令全党全国人民备受鼓舞。
总书记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这样一个精辟的概括,鲜明地描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通篇讲话中,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总书记也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和提炼。包括在讲历史成就的时候讲的“十个坚持”;讲改革开放经验的时候,讲了“九个坚持”,彼此之间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每一个坚持都是我们走过的路。大家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我们应当认真地汲取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三点,我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讲话与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反映了我们党在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都已经高度成熟,使我们能够充满信心地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我们知道我们党在过去的40年中始终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这一点大家在总书记讲话时就能很明确地感受到,从邓小平同志到江泽民同志,到胡锦涛同志,到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之下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在报告里都非常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而且有很好的总结。这种一以贯之的发展,使得我们有强烈的确定性。当前,其实大家最为担忧的是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全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当前还是要以“确定”应对“不确定”。这一过程毫无疑问会遇到不少的挑战。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我们跨过了“千山万水”,但是还是要准备“跋山涉水”。我们现在已经攀登到中间,但是继续攀登可能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会更多,我觉得总书记这个提示和告诫,非常重要。
这里我再展开说一点,12月18日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19日就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19日的上午又做了一次重要讲话,分析了国内国际的形势。总体上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我们要认识到形势的艰巨性,要有应对困难和考验的思想准备。因为现在看来,至少在过去这二三十年里面,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我们国家的政府是十分慷慨的,也是极有战略眼光的。如刚才王宗光书记所讲,当年交大要解决的是薪酬能否按时足额发放的问题,而现在学校和学院要解决的是给大家发的薪酬是不是公平合理,能否调动大家积极性的问题。刚才那位海归老师说,现在选择学成回国,期待的是有成就自己事业的更好机会和平台,这和前辈回来的时候思想境界不完全一样。我觉得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很多人出去留学,都会首先想好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干什么。这和我毕业的时候确实不一样,我们那个时候出去留学,通常较少考虑以后回来干什么。我记得我出去当访问学者的时候,王书记是党委书记,她反复关照我要按时回来。因为在我之前,我校向那所学校派去了三十几位访问学者,尚没有一个按期回来的,我当时是学校的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我要是去了不回来,那就变成笑话了。但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在当访问学者期间,如果我申请转为攻读博士,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当时就是这样一种情况,比如我研究生时就读的机械工程系8206班,总共只有20位同学,后来有15位同学到海外去发展了,都在海外取得了博士学位,并且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了。他们当时选择留在国外无非是期待更好的生活和发展。但今非昔比,中国的一流高校这些年进步非常大,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人才回归的势头不可阻挡。当然,面对近期的国内外形势,我们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学校有可能从突飞猛进的增长阶段逐步进入平缓增长期。
第二句话我想要说的是我们一定要充满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之必然。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有充分的信心。他也做了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大家可以学习一下《人民日报》近期的几篇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我们有自己的制度优势,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以上是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几点体会,和大家简单做一点分享。下面,结合我们学校的工作,我再简单地谈三点意见。
第一,要坚定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壮志,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定力和准备。
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做了一些研究,感觉到我们现在确实离世界一流大学越来越近了。我们有一批老师,包括今天发言的教授,已经到了世界一流学者的层次和水平上,虽然他们的平均薪酬比国外还是少一点的,但都能够体面地生活。我们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也是在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上。另外,我们生源质量达到了世界一流。因此,我们对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有信心。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与世界顶尖大学比较我们还有多方面的差距。我们目前的国际排名大步向前有的还是靠量取胜,在“质”上还有所不足。这一点学校领导班子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管是务虚会上的讨论,还是平常班子内部讨论的时候,同志们都是要讲问题,我觉得这个风格是中央倡导的,就是要给大家一定的压力,进而激发出大家的奋斗精神。总之,我们要有雄心壮志,早日稳定地进入世界百强的行列里。这个世界百强只是笼统地讲我们的综合实力,对每个学科,我们培养的学生,其质量是不是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们还得要从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一些分析和判断。要紧紧围绕着培养一流人才这一办学根本,来做好我们的一流大学建设。当然,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学生,还要有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社会服务,以及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方面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第二,就是要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走向深入。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学校是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学校。率先组团访美其实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当时就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心之下,我们作为第一个高校代表团访问美国并在美国考察了整整47天,现在看来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这生动地体现了交大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刚才王书记特别提到坚持改革开放还是要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当年的同志有当时的思想包袱,今天的同志可能也有今天的思想包袱。大家在推动改革创新方面,还是有一点谨小慎微,这可能会使得我们错失良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鼓励大家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作为,推进改革。这一点我们大家要深刻领会。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怎样把改革落到实处的问题。四年前,2014年12月29日,教育部批准了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改革的方案。这四年来,我们的综合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包括我们凝练了“学在交大”“院为实体”“多元评价”三大改革抓手,但是距离我们的期待还是有一些距离。学校党委初步考虑,在这个学期末的务虚会上,我们要围绕着深化改革再做一些研究工作。下学期的全委会,我们也想重点针对交大的深化改革,进行思想动员,部署重点任务,用改革作为动力,使得学校能够继续奋勇向前。
现在的高等教育改革,强调的是综合改革,需要统筹,需要有总体的谋划。但并不能因为说是一个综合改革,最后就把自己困住了。各种事物确实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不能因为连到一起以后,就觉得改不下去了,这一点是我们要破除的思想障碍,一定要努力地争取通过改革激发出更大的活力。我看这些年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经常强调要抓好“放管服”,要通过激发活力来促进发展。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工作,但是还要进一步做。
第三,就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胸怀,凝聚更多的人才,发挥人才的优势。我们学校的三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交大现在3000多位专任教师中,有近2000位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海归是多数,非海归的是少数。我们师资国际化的比例不低,绝对数则与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相差不多。国际化程度提升了,是我们的优势。怎么样把人才资源利用好?我们要多管齐下做工作,一方面还要继续精准地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我们觉得现在学校里优秀的中青年师资还是偏少,尽管总量和结构还可以,但是对标兄弟高校,工作不能放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好,引进以后能够让大家把力量发挥好。我曾经在几次会议上讲过,这里我想再强调一遍。我们要有这样的意愿,让海外归来的教师20年后,不仅以自己为祖国贡献了力量而自豪,更为自己的学术水平不逊色于在海外名校工作的同行而欣慰。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让我校培养的博士20年后,不仅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而且成为世界一流学术机构竞相争取的对象。事实上,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很多回来的老师,还保持着和国外同行大体相当的研究水平,这是我们比较欣慰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方面的机会会更好。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除了中青年老师自身的努力以外,我们学校的方方面面要为人才发挥力量和才能开辟舞台。校院两级领导和各办学骨干都要有这样的胸怀和雅量,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潜心育人,提携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