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诗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佛光寺[1]

旧游多凋残,独幸老无恙。西来穷胜迹,山色资幽况[2]。林麓闻钟声,寻彼远公行[3]。殿前罗群松,殿后起叠嶂。阇黎指顾间[4],顿悟默相向[5]。万佛具一心[6],空然了无相[7]。岂待入定时[8],而能断诸妄[9]!须弥在咫尺[10],焉用飞锡杖[11]。明发勿复言[12],千崖从兹上[13]


[1] 此诗作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冬,抒写游览山西五台古寺院所见所感,境界清幽,感悟遥深,颇得“顿悟”三昧。孔天胤评“万佛”、“空然”二句曰:“殆为佛光开出正相。”冯惟讷亦评曰:“名理入妙。”(引文俱见《适晋稿》卷四)佛光寺,在山西五台东北佛光山山腰,北魏建。

[2] 资:通“至”,极,最。《礼记·缁衣》:“资冬祁寒。”郑玄注:“资,当为至,齐鲁之语,声之误也。”

[3] 远公:即慧远(334—416)。东晋高僧。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东晋太元六年(381)入庐山,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并与十八高贤结莲社,同修净业,因被后世净土宗人推为初祖。著有《法性论》等。

[4] 阇(shé舌)黎:梵语。即高僧,可为僧众轨范者。指顾:一指一瞥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迅速。班固《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已实。”

[5] 顿悟:佛家语。即顿然破除杂念、觉悟真理之意。南朝宋名僧道生首立顿悟义;后来禅宗的南宗更竭力鼓吹顿悟说,认为人人自心本有佛性,不须诵经坐禅和累世修行,倡言“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坛经·般若品》)。

[6] 佛:此指佛法。一心:即佛家所谓万有之实体真如(永恒常在的宇宙实体)。大乘禅认为:万法之相如波,波之性即水;万法之性即真如,水随缘而生波之象,真如之体应缘而现万法之相。

[7] 无相:佛家语。隋净影寺之惠远撰《大乘义章》卷二:“言无相者,释有两义:一就理彰名,理绝众相,故名无相;二就涅槃法相解释,涅槃之法,舍离十相,故曰无相。”此即包括真理之绝众相和涅槃所谓善男子无“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等十相。

[8] 入定:佛家语。谓僧人静坐敛心,不起杂念,使心定于一处。

[9] 诸妄:佛家语。谓各种烦恼。

[10] 须弥:梵语。佛教传说的山名。佛经说南赡部洲等四大洲之中心,有须弥山,处大海之中,上高336万里,顶上为帝释天所居,半腹为四天王所居。

[11] 锡杖:僧人的禅杖。杖头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

[12] 明发:黎明。

[13] 千崖:谓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