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师德”修炼之路
“师德”修炼,通常表现在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等几个方面。如果再进一步凝练“师德”之精髓,则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要义。“师德”修炼之路即由此打开。
(一)师德修炼的灵魂是师爱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一,这种爱体现在全面保护学生安全。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教师自然负有保护之责,这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它要求教师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范学生的危险行为,并能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给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其二,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教学中去,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愿意交流,并时常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师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恰当的师爱能成倍地放大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二)师德修炼的前提是博学
有句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这也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爱岗敬业”“终身学习”的基本根由。事实上,“经师易得”只是相对于“人师难得”的一个说法,要做一个称职的“经师”,仍然非下苦功不可。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13]博学是教师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当下教师最核心的素养,是教师素养中最重要、最具广泛迁移价值的本领。
(三)师德修炼重在立德垂范
记得西方有位著名哲学家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多么形象的比喻!它将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描绘得何等生动!以己传情,自然而然,相依而生。起点是以身相许,目的是启人心灵,培育人的灵魂。我们经常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只有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才能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的重责。比如,如何才能有效“传道”?首先你自己就要明道、信道。新时代教师应明之“道”、应信之“道”,关键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到的“大德”!这些,我们是否都准备好了?“爱国守法”“教书育人”等是否均已成为所有“筑梦人”的自觉行动?以上修炼,不仅要体现在认识态度上,而且要表现在知行合一的具体行动上,尤其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鞠躬尽瘁,献身教育。
[1]《荀子·致士》。
[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3](唐)韩愈:《师说》。
[4]陶行知:《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新教育》1922年第2期。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第581页。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第7页。
[7]新华社记者:《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新华社北京2016年9月9日电。
[8]《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办通报》2016年第31期。
[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第9页。
[10]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第5页。
[11]陶行知:《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陶行知全集》第2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第352页。
[1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第14页。
[1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