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4卷·村庄类第19卷·长江区域第9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稻作体系

“水为母,稻为父”是胡家坝村民对水稻的生动概括。1949年之前,胡家坝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水稻是村民食之源、生之根。水稻的生长依赖水源,处于鄱阳湖中下游的胡家坝,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水域条件,加之鄱阳湖中下游土壤肥沃,因此,水稻、水源、沃土共同构成了胡家坝农业生产的传统。本节依据胡家坝农业生产要素,主要从稻作概况、稻作环节、稻作分工、稻作纠纷四个方面考察1949年之前胡家坝的稻作体系。

一 稻作概况

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水稻是胡家坝村民的主要农作物(参见图2-5)。水稻的种植需要田地、水源、灌溉等基础条件。为了更好地揭示1949年之前胡家坝的稻作概况,本部分主要从“稻作与田地”“稻作与水源”“稻作与灌溉”三个方面撰写。

图2-5 村落水稻田

资料来源:图片拍摄于2016年7月。

(一)稻作与田地

1949年之前,胡家坝田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水田;一类是旱田。其中水田为主,旱田为辅。水田主要分布在胡家坝境内,旱田多分布在山野林脚,部分低丘地区也会呈现水田搭着旱田的景象。这些构成了胡家坝田地的主要面貌。田地在外形上主要呈现“斑、块、片”的形态,据当地村民讲述,不同田地形态反映不同的地位。斑状田地,一般都是贫困村民种植的田地,块状田地,一般是普通村民种植的田地,片状田地一般是富有村民种植的田地,连片集中种植的田地,一般归地主大老所有。对此,吕宜钭老人讲述,在1949年以前,村落不同村民占有田地不同,富裕村民一般占有的最多,田地多而肥;普通村民占据田地适中,一般以块为单位占有;贫困村民占有田地最少,一般以斑点状呈现。此外,据老人讲述,不同田地的占有也能反映姓氏的不同,大姓氏一般占有片状田地,中等姓氏一般占有块状田地,小姓氏一般占有斑点状田地,胡家坝占有田地最多的是胡姓、方姓、吕姓等,大姓氏田地一般都连片集中。

田地面积决定水稻规模,不同面积的田地种植不同规模的水稻。片状田地一般种植水稻规模较大,主要由地主大户经营,块状田地种植规模适中,主要由普通村民经营,斑状田地种植规模最小,主要由贫困村民经营。传统时期,水稻收成主要靠天,降雨较多,水稻就丰收,降雨较少,水稻会歉收,为了多种植水稻,村民一般会互租水田。

不同水田售卖不同价格,片状水田售价最高,块状水田售价适中,斑状水田售价最低。据当地村民讲述,片状水田售价可达几十个银圆,特别是一些肥沃片状水田,一般售价更高。块状水田售价有高有低,有时会高于片状水田,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地缘邻近,与购买村民居住距离近;二是土壤肥沃,比片状田地肥沃;三是便于灌溉,遇到干旱天气,距离河塘近的田地售价最高。斑状田地售价最低,售价的主要依据是面积,斑状田地只有几分地,因而即使再肥沃,一般也售不出高价钱。据吕士温老人讲述,1949年之前,水田要比旱地值钱,有时候一块水田可换三块同样面积的旱地。水田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是否与村民家地缘邻近;二是看土地的肥沃程度,土地越是肥沃,售价越高;三是看水田面积的大小,水田面积越大售卖价格越高;四看与河塘邻近程度,与河塘邻近的田地一般售价高;五是看风水方位,风水方位越好,售价越高。

水田售卖的时候需要签订契约,据当地村民讲述,契约一般称为“水田约”,签订“水田约”需要有一定的规则程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田约”一般只在本村落内签约,外村姓氏不签“水田约”;二是“水田约”签约需要“证田人”在场,否则不予认定;三是“水田约”签约需要双方在场,家庭妇女不可以签约;四是“水田约”签约需签字画押,双方当事人、“证田人”各执一份;五是“水田约”涉及水田较多时,需要请保长、甲长出面作证。

水田是村落最重要的田地,是村民的衣食之源,因而一般不允许外卖给其他外乡人,只能在本村落内买卖。据当地村民讲述,水田不外卖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规矩,一般村民都不会破坏规矩,但有的时候也会将自家水田售卖给外村姓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遇到大灾之年,水田歉收,只能外卖;二是外姓氏出价高于本村姓氏,且售田者与外村购买之人相熟。售卖的时候需要签订“水田约”,签约时需要有“证田人”[23]在场,“证田人”一般是本村落内有名的地主大老,签订完契约之后,水田买卖双方需要请“证田人”吃饭。

“水田约”必须由买卖双方当家人签约,家庭妇女不可以代替签约,当家人不在,可由当家人儿子签约,如当家人没有儿子,可由当家人兄弟代签。“水田约”签订之后,签订双方、“证田人”各执一份,主要是防止双方反悔,以后发生矛盾纠纷。签订“水田约”一般涉及亩数较少,但有时也会涉及亩数较多,据吕宜钭老人讲述,当时有涉及10亩以上水田的买卖。如涉及水田买卖亩数较多,在签订“水田约”时,除了“证田人”在场之外,保长、甲长也需到场作证,以防买卖双方或其中一方事后反悔。保长、甲长出面作证,需要“跑路费”,“跑路费”一般不超过2块银圆。

(二)稻作与水源

水稻的生长除了需要田地,还需要水源,水源在胡家坝地域境内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河塘;第二种是河流;第三种是湖泊;第四种是河渠。靠近河塘、河流、湖泊、河渠的田地一般水稻生长茂盛,遇到旱灾之年,一般也能有收获,因而是各姓氏争相购买的主要对象。据当地村民讲述,靠近河塘、河流、湖泊、河渠的水稻除了能保证收成以外,最重要的是方便灌溉,遇到特大旱灾之年,可以避免长途引水,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还可以节约劳力。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水源因素,1949年之前,胡家坝村民争相购置的一般是靠近湖泊的水田。据当地老人讲,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靠近湖泊水源稳定,不会自然蒸发;二是靠近湖泊方便引水,便于浇灌田地;三是靠近湖泊水田肥沃,利于水稻生长。

靠近沟渠的水田与其他水田相比,一般售价较低,主要原因是沟渠并不是稳定的水源,容易蒸发,而且沟渠可以人为改道灌溉,因而售价较低。对此,吕士温老人讲述,传统时期,村民都会优先购买靠近湖泊的水田,能够购买靠近湖泊水田的一般都是大姓氏人家,如吕姓、方姓、罗姓等,其他小姓氏一般没有足够的钱币购买。小姓氏一般都会购买靠近沟渠的水田,一来方便灌溉;二来售价较低。

靠近水源的稻田,村民常会人工扩大稻田面积,远离水源的稻田,村民一般不会扩大稻田面积。据当地村民讲述,稻田与水源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是水源越丰沛的地方,村民越会人工扩大田地面积;离水源越远,村民越不会扩大田地面积。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靠近水源,便于水稻生长,因而村民会在耕种的过程中故意扩大地缘面积;二是靠近水源,田地与田地之间并无固定边界,特别是遇到洪水外漫时,田地之间的边界很容易消失,因而村民会在重新认定边界时故意扩大自己田地的面积,特别是富有的地主大老;三是靠近水源,便于生活,外来村民容易买房置地,扩大生产、生活区域。据吕宜钭老人讲述,胡家坝村民都想在鄱阳湖附近种植水稻,但鄱阳湖湖区可耕田面积有限,因而只能是富有村民种植,贫困村民一般只能种植远离鄱阳湖湖区的田地。普通村民要想种植鄱阳湖湖区水田,需要出高价购买,但高价有时地主大老也不会卖,主要原因是地主大老想将好的田地留给子孙后代。

(三)稻作与灌溉

除了地主大老的土地靠近鄱阳湖湖区,其他村民的土地一般都远离鄱阳湖,为了在旱天保证水稻生长,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一般会人工挖渠灌溉,挖渠灌溉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村民自家挖渠灌溉;二是村民合伙挖渠灌溉;三是地主大老组织挖渠灌溉。

1.自家挖渠灌溉

自家挖渠灌溉主要是村民自己家挖渠灌溉,自家挖渠一般发生在与其他姓氏田地较远的情况下,与其他姓氏没有共用边界,因而一般自己挖渠灌溉。自己挖渠灌溉,其他村民也会帮忙,帮忙不需要钱币,主要基于邻里情谊,但为了感谢帮忙人,挖渠人一般会请帮忙人到家吃饭喝酒。自家挖渠自己出挖渠工具,如邻里村民愿意帮忙,一般也由挖渠人提供工具,帮忙人损坏生产工具,挖渠人不会让其赔偿。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1949年以前,胡家坝村民都会自己挖渠,特别是贫困村民,一般都是自己挖渠,地主大户才会请其他人挖渠。贫困村民之间在挖渠的时候会主动帮忙,帮忙时需要的生产工具一般由挖渠人提供,在挖渠的过程中将生产工具损坏,挖渠者一般不让帮忙人赔偿。

2.合伙挖渠灌溉

村民合伙挖渠灌溉主要存在于地缘邻近、田地搭界的情况下。相邻田地的村民,为了共同使用沟渠灌溉水田,一般会合伙挖渠。合伙挖渠规模有大有小,少则两家,多则四到六家。合伙挖渠灌溉需要出工具和劳力,出劳力一般是出耕田者。若有两家合伙挖渠灌溉,一家出1个耕田者,另外一家也需要出1个耕田者。出工具一般按照“同出互补”原则,如有两家合伙挖渠灌溉,一家出1把铁锹,另外一家则需出1把锄头,如在挖渠的时候发生了损坏,一般不需要赔偿,但多次损坏工具,一般需要照价赔偿。挖渠的时候需要“同出同回”,“同出同回”主要是相互监督,防止一方故意偷懒误工,如发现一方偷懒误工,一般会口头责告,但若多次告诫不听,(另一方)下次将不会再与其合作挖渠。对此,吕敬常老人讲道:旧时候村民都很爱惜自己的声誉,在挖修沟渠时不会故意偷懒耍滑,但少数村民好吃懒做,在与人合作时故意偷懒。发现偷懒合作者一般会口头警告,多次警告之后,如偷懒者依旧不听,下次再合作时,其他村民将不再与其合作,认为偷懒耍滑者是没有信誉之人。

3.组织挖渠灌溉

组织挖渠灌溉主要是由地主大老组织,所涉及的主要是村落公共沟渠。传统时期,胡家坝有公共沟渠,据当地村民讲述,公共沟渠主要指集体共用的沟渠,是沟渠中的主干沟渠,稻谷田地的引水主要由公共沟渠引至,公共沟渠不挖掘或者被堵塞,下游分支沟渠将不能顺畅引水,详见图2-6。

图2-6 公共沟渠与挖渠灌溉

公共沟渠的挖掘由地主大老组织,地主大老根据沟渠沿途所涉及的水田,将水田主人召集起来挖掘,挖掘内部有着精细分工:地主大老一般不挖或者少挖,主要职责是看管与维护,沿途所涉水田主人分工合挖,按照“同工同具”的原则挖掘,例如公共沟渠沿途经过四家村民水田,甲村民在地主大老的组织下,出具1个劳动力和1把生产工具,相应乙村民、丙村民、丁村民也出具1个劳动力和1把生产工具。公共沟渠所涉水田主不愿意挖掘沟渠,地主大老将不允许其使用公共沟渠的水源。对此,吕士温老人讲述,公共沟渠是大家伙共用的沟渠,谁都需要出力出工具,如有人故意偷懒不出力,地主大老将会禁止其使用公共沟渠的水源灌溉自家田地,传统时期,村民一般都愿意“同工同具”,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二 稻作环节

1949年之前,胡家坝村民种植水稻主要有以下主要环节:选种、晒种、灌田、犁田、插田、看护、割禾、回收。各环节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家庭缺乏劳动力,其他村民也会帮忙。本部分主要撰写稻作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而展示稻作经营中的关系。

(一)选种

选种是水稻种植的第一个环节,选种一般由当家人进行,妇女和孩童不得选种。据当地村民讲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水田种植是家里面的大事,大事一般由当家人做主,妇女、孩童没权定夺;二是妇女以操持家务为主,耕田选种的农事男性更在行。家主选种的时候主要有以下规则:一是看稻谷种子是否颗粒饱满;二是看稻谷种子是否色泽光亮;三是看稻谷种子是否残缺不整;四是看稻谷种子是否发霉损烂。

颗粒饱满、色泽光亮、圆润不缺的稻谷种子一般是最好的种子,可以下田种植,发霉损烂、残缺不整、色泽暗淡的稻谷种子一般是坏种子,家主在筛选的时候会将其舍弃。传统时期,选种是胡家坝村民耕田种植的头等大事,选种好坏直接关系到第二年水稻的收成,因而各家村民都会选择最好的谷种。富裕村民家会预留最好的谷种,普通村民家一般没有好的谷种,部分贫困村民家没有第二年谷种。为了第二年的收成和养家糊口,普通村民和贫苦村民一般会向地主大户借谷种,借用谷种有一定的规则。

一是看是否与地主大老相识,互识的村民可以借用,不相识的村民不可以借用;二是看利息的高低,借用利息较高,地主大老一般都愿意借用,利息较低,地主大老一般不愿意借用。据当地村民讲述,利息的高低主要由地主大老定夺,地主大老定夺利息的时候主要依据谷种质量:颗粒饱满、色泽光亮、圆润不缺的稻谷种子利息较高,普通村民借用1担谷种,第二年需要还3担同样质量的谷种;发霉损烂、残缺不整、色泽暗淡的稻谷种子利息较低,普通村民借用1担谷种,第二年需要还2担同样质量的谷种。三是借用地主大老的谷种一般不需要中间人,也无须签订契约,以口头协议为主,但仅限于和地主大老认识的人,如地主大老不认识,一般需要通过管家,并且需要签订合约,签订合约时保证人需在场。对此,吕宜钭老人讲述,地主大老借用谷种一般只限本村村民,外乡村民一般不予借用,本乡村民在借用的时候主要看关系,看是否与地主大老相熟,与地主大老相熟悉,一般可以直接借用,无须通过管家、签订契约,但地主大老不熟悉,一般需要保证人,并且事先需要经过地主管家通告,然后再签订契约。

(二)晒种

晒种是水稻种植的第二步。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会将新收获的粮食储存在后院,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再取出来选种,由于储存宅院阴冷潮湿,新取出来的谷种不宜直接下地,因而会将谷种晾晒,以保证谷种正常生根发芽。对此,梅小玉讲道:以前听爷爷说,每到种植稻谷的时候,胡家坝村民都会集体晒谷子,谷种晾晒是种稻的一个重要环节,谷种晾晒不好,埋在地里也很难生根发芽,因而村民都是选择有太阳的时日,晒置谷种。

晒种有一定的步骤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家人与妇女、孩童一起晾晒谷种;二是上了年纪的长者不参与晒谷,但会在旁边提议;三是晒谷除了要有阳光,还会请风水先生;四是晒谷之前需吃一顿饱饭,全家同桌吃饭。

1949年之前,胡家坝村民晒种有一定的讲究,晒谷之前必须要吃一顿饱饭,且在吃的时候家主、长者、妇女、孩童在一个桌上。据当地村民讲述,吃饱饭再晒谷寓意今年好收成,今年的收成可以让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能吃饱饭。晒谷需要出力,传统时期晒谷多以家庭为单位,当家人、长者、妇女、孩童会一起在宅院内晒谷,当家人主要负责扛、提、拉谷种,妇女和孩童主要负责撒、晾、晒谷子,家庭长者一般不会出力,但会在旁边指挥,看那个地方做得不好,指导晾晒。晾晒谷种需要选择有阳光的日子,但有的时候除了要有阳光,讲究的村民也会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看是否适宜晾晒,有阳光且风水正好,村民便会敲定日期,开始晾晒。有阳光,但风水先生说不适宜晾晒,村民一般会重新选择日期,重新晾晒。据当地村民讲述,胡家坝村民晒谷种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是晴天,阳光光照如何;二是看风水先生选择的天日,如风水先生同意晾晒,一般是好天日。如风水先生不同意,即使是阳光天,村民也不会晾晒。请风水先生看日期,主要是祈求谷种下地正常发芽、破土、结谷,因而村民一般都会花钱请聘。

晒谷的时候需要帮忙,特别是大户人家晒谷一般都会请人帮忙。据当地老人讲述,传统时期,地主大户家在种植水稻的时候都会提前晒种,晒种规模可达二三十亩,主要是方姓和吕姓。大户人家晒种缺少人手一般会在村内招人,招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头告知村民,一般是管家告知本乡“灵通人”[24],然后由“灵通人”告知村民;二是地主大户管家直接在公告墙上张贴聘用消息,让路人知晓,然后由路人相互传告。传统时期的胡家坝以“灵通人”传告为主,原因在于普通村民不识字。

帮地主大户晒谷时间较短,一般少则一天完成,多则三天完成。晒谷时需要吃住,吃住一般由地主大户家包管,一日三餐,以粗谷菜汤为主,晚上睡觉的时候睡在偏房。帮忙晒谷需要工钱,工钱按天日结算,据当地老人讲述,从早到晚干一天,一般可以拿到半块银圆,有时候地主大户觉得干活好,也会将报酬提到一块银圆。帮地主大户干活晒谷的人一般是本乡村民,外乡村民一般很少来,本乡村民不在地主大户家吃住,一般在领取报酬的时候,会比在地主大户家吃住的人领取更多。据方晨生老人讲述,1949年之前,方家就聘用过村民晒谷,方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大老,家里面养长短工数人,但由于农活较多,有些年份也会聘请晒谷人,聘请来的晒谷人一般在方家居住两天,吃六顿饭,走的时候方姓会给晒谷人报酬,报酬一般是一块银圆,一块银圆在当地是很高的报酬,因而贫困村民都想来方家晒谷。

(三)灌田

选种、晒谷之后,村民会平整水田,平整水田需要灌水和排水,灌水和排水是水稻种植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下地谷种的生长情况,因而村民会特别注重。水田地里缺水,村民就会引水灌溉,让田地盈满水,以便种植;水田多水,村民就会排水放水,让田地保持正常水位。

灌水和排水作为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一般都以家户为单位完成,但有的时候,邻里村民也会出面帮忙,帮忙一般以邻里和睦为基础,只要邻里关系好且水田邻近,一般都会相互帮忙。帮忙需要出力出工具,出力一般没有固定标准,一般是田地邻近的村民主动帮忙,有时候是田主一人,有时候是田主与其儿子两人帮忙。在帮忙的时候也会出工具,工具出具比较灵活,有时由田主出具,有时由帮忙者出具,但一般以田主出具较多,工具在帮忙的时候发生损坏,一般不予赔偿。对此,当地老人讲述,灌田相互帮忙,一般时间较短,少则半天,多则整天,帮忙的时候一般都由被帮忙者出工具,工具损坏一般不需要赔偿。灌田时是否帮忙一般根据邻里关系好坏而定,邻里关系好,一般都愿意帮忙,如邻里关系不好,一般不愿意相互帮忙。

(四)犁田

灌田之后紧接着就是犁田。犁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力犁田;一种是畜力犁田(参见图2-7)。传统时期的胡家坝村民以人力犁田为主,人力犁田需要两人合力完成,一个人牵引犁头,另外一个人平整犁田之后的田地。犁田以家户为基本单位,一般是当家人与儿子一起犁田,妇女、老人一般不参与犁田。畜力犁田一般是用耕牛犁田,用耕牛犁田可以节省劳力,一匹耕牛配上犁田工具再加一个劳力就可以完成。据当地村民讲述,当时能用得起耕牛的一般是大户人家,只有大户人家才可以用耕牛犁田,小户人家一般用不起耕牛,小户人家想用耕牛,必须向地主大户借用,向地主大户借用耕牛有以下规则:一是需要提供钱币“甜头”;二是必须是与地主大户相熟的人;三是必须是本村范围内的村民;四是用完耕牛之后需请客吃饭;五是借用耕牛期间不许转借他人。

图2-7 村民犁田图景

资料来源:图片拍摄于2016年7月。

传统时期,村民借用耕牛必须事前向地主大户提供“甜头”,“甜头”必须是货币或其他值钱的东西,如布匹、粮食、瓷器等,否则一般不会借用。借用者必须是本乡范围内与地主大老相熟的人,与地主大老不熟悉或外乡村民一般很难借到。借用期间必须要保证耕牛健康,否则就会被要求赔偿,此外,借用的时候只能自家村民使用,不能转手让给其他村民使用,否则一旦被地主大老发现,下次将永不再借用。借用结束之后,需要请地主大老吃饭,请地主大老吃饭必须是在港河集市饭铺,在普通村民家里吃饭,地主大老一般不会出席,据当地村民讲述,主要原因在于地主大老是本乡域内有脸面的人物,一般不会屈身在村民陋室内吃饭。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传统时期,地主大老都是有头脸有身份的人物,一般不会轻易与普通村民吃饭,如果吃饭一般都会选择在港河饭铺上,否则就是一种身份自贱的行为。贫困村民有事相求地主大老,一般都需花费近半年的钱币,否则无法在港河有名的饭铺请客。

1.“牛伙计”

1949年之前,胡家坝拥有耕牛的村民较少。据方晨生老人讲述,当时拥有耕牛的只有方姓和吕姓两家,其他姓氏均没有耕牛,为了应对农忙时耕地畜力的缺乏,当时胡家坝村民成立了“牛伙计”(牛组织)。“牛伙计”有本地“牛伙计”和跨村“牛伙计”之分。

2.本地“牛伙计”

本地牛伙计由本地村民组织成立,规模有大有小,少则两三户,多则五六户。牛伙计组织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房屋邻近;二是田地接壤;三是工具互补。房屋邻近的村民容易结成牛伙计,主要原因在于方便照应,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商议解决。田地接壤也方便村民结成牛伙计,方便耕牛连片集中耕地。工具互补也是结成牛伙计的条件,据吕宜钭老人讲述,如果工具互补,有些村民不在乎地缘远近也愿意结成牛伙计。

本地牛组织内部有着明晰的分工:耕牛由牛组织成员轮流认领喂养,喂养周期不固定,一般以一个星期为单位,一个星期轮流一次,在用耕牛耕地的时候,一般以天为基本单位,如两天更换一次。耕牛在耕地的时候生病或者体力下降,所有牛伙计都需要负责,实现责任共担。当时耕牛一旦丢失,村民一般会直接报告保长或者甲长,但据当地村民讲述,胡家坝地区没有丢失过耕牛。

本地牛组织成员也可以退出牛伙计,退出牛伙计一般需要口头告知其他伙计成员,并在退出的时候宴请其他成员,宴请的地点一般是村民自家,宴请不一定要有肉,但一定要有酒,而且第一个举杯的必须要是退出牛伙计的成员。

3.跨村“牛伙计”

由于本村耕牛缺乏,胡家坝村民也会组织成立跨村“牛伙计”,跨村“牛伙计”一般规模较大,耕牛数量可达2~3头。据吕宜钭老人讲述,当时跨村牛伙计最大的规模可达20户。

跨村牛伙计在入伙计组织的时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牛伙计内部有自己熟悉的村民,且村民愿意帮忙推荐。二是大家有多样的生产工具,最好是可以互补的工具。三是牛伙计人品较好,没有偷盗行为。

跨村牛伙计内部也有着精细的分工:耕牛由牛组织成员轮流认领喂养,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般是一个月轮流一家。在领养的过程中耕牛生病或者死亡,全部责任由领养者自行承担,其他伙计不担负任何责任。在领养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其他牛伙计有权让领养者退出牛组织,但退出前要向其他成员赔偿死亡的耕牛,赔偿的方式是货币赔偿。据吕敬汉老人讲述,当时一头肥耕牛大约需要15块银圆,有时会更多(参见图2-8)。

图2-8 胡家坝村落耕牛

资料来源:图片拍摄于2016年7月。

跨村牛伙计各成员由于居住距离较远,且以一个月为轮流周期,因而成员都会选择提前领养耕牛,一般获得提前领养耕牛权利的都是有威望的大姓氏,小姓氏一般都会按照轮流的次序等待,轮流次序安排由大姓氏决定。

跨村牛伙计有时会发生耕牛被偷盗的现象,耕牛被偷,牛伙计成员,特别是大姓氏成员将会牵头调查,如果调查未果,牛伙计将会到保公所报案,由保长或甲长出面调查。

(五)插田

插田在胡家坝地区又称为插秧,插秧要在犁田之后,田地平整完成后,村民便开始插秧。1949年之前胡家坝村民插秧有一定的习俗。插秧之前需要吃一顿饱饭(插秧饭),寓意插秧顺利,秧苗快速生长。据当地老人讲述,“插秧饭”比平时丰盛,有酒有菜,能吃上“插秧饭”的一般都是准备插秧的当家人,妇女、孩童一般吃不上插秧饭。插秧以家庭为单位,但有的时候也会请帮工,帮工帮忙插秧也需要吃“插秧饭”,酒肉必不可少。在田地开始插第一株秧苗的必须是田主本人,帮工的村民不可以插第一株秧苗,据当地村民讲述,主要有两个寓意:一是自己家的水田,第一株必须要自己当家人插秧;二是由别人插第一株秧苗,会将田气带到别人家,本家水田今年收成将减少。插秧结束之后,水田主人一般会故意剩下一到两株秧苗,并在走到自家宅院的时候,提前将剩余秧苗扔进宅院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秧苗认识回家的路,等到水稻收获的时候,稻谷可以一粒不剩地回到宅院内。据吕宜钭老人讲述,插田的时候胡家坝村民会有很多讲究,插田结束之后,村民会故意留下秧苗,在快到宅院的时候,提前将秧苗扔至宅院内,主要有两个寓意:一是希望水稻丰收,扔得越高寓意水稻谷堆越高;二是希望收获的水稻全部运回宅院,颗粒不剩,不允许有浪费,否则会引起上天惩罚。

插田时也有需要请帮工的,请帮工的一般是地主大户人家,需要管饭管住,本村村民和外村村民都可以到胡家坝帮工。帮工不需要签订帮工合约,以口头协议为主。帮工报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谷子;一种是钱币。一般以谷子居多。据当地村民讲述,谷子一般是一天半斗谷子每人,帮工人不在地主大户家吃住,谷子可以给到一天一斗谷子。除了将谷子作为报酬,钱币也可以作为报酬,钱币一般是两天半块银圆,帮工人不在地主大户家吃住,钱币可以给到三天一块银圆。对此,吕宜钭老人讲述,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都很贫苦,一般都以挣粮食为主,粮食是村民最喜欢的报酬,帮地主大户插秧两天,一般可以挣到半块银圆,当时半块银圆是很高的价钱,在其他村落内一般都是插秧四天才给半块银圆,也正因为胡家坝出价高,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愿意来帮工。

(六)看护

插秧结束之后,水稻便可开始正常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田主看护,田主看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止其他村民损坏;二是防止耕牛坏田;三是防止秧苗病虫害;四是及时引水排水。

水田插秧之后,秧苗便可生长,但田地一般都靠近道路,因而时常会有村民踩毁秧苗,为了防止村民踩毁秧苗,田主一般都会守秧护田,守秧护田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当家人、长者、妇女、孩童都可以看护田地。具体由谁看护田地,一般由当家人指定。看护田地没有固定的看护时间,一般以上午居多,下午和晚上看护居少。据当地村民讲述,主要原因在于上午村民忙着办事,道路人来人往,容易踩毁水田秧苗,因而田主看护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和晚上,村民在道路流动较少,因而不需要特意看护。据吕宜钭老人讲述,胡家坝村民水田都种植在港河正街两旁,港河正街是沟通南北的重要过道,因而人流量很大,过往的人流有时会有意无意地踩毁秧苗。秧苗踩毁需要赔偿,但也分具体情况:本乡村民踩毁,一般不需要赔偿,但要口头致歉;外乡村民踩毁,不仅需要口头致歉还需要赔偿损失。

耕牛坏田也是田主看田的原因,据当地村民讲述,传统时期,胡家坝耕牛很少,因而在田地之中很少见到耕牛坏田。此外,耕牛一般不会随意乱放,都会有专人看放,但有的时候看护人没有及时看护,耕牛会自行跑到水田踩毁秧苗,水牛一旦跑到水田,将会踩毁大量秧苗,损坏程度极大,因而只要看到田间有耕牛,村民都会及时看护本家水田。据当地村民讲述,胡家坝境内耕牛很少,有耕牛的都是大户人家,如吕姓、方姓、胡姓等大姓氏。本村落没有发生过耕牛毁田事件,但发生过外地耕牛毁坏本村田地的事件。据说,有一次外村户主没有及时看护好自家耕牛,然后耕牛自行跑到胡家坝水田,将吕姓水田一半踩坏了,因为此事吕姓将外姓牛主告到了保公所。

秧苗发生病虫害,田主会及时看护本家水田,看护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请道士到田间做法;二是到药铺买药水打虫。据当地老人讲述,秧苗病虫害一般发生在两个时节,一个是干旱时节,一个是雨水时节,下雨太多或者下雨太少,水田都容易发生病害。请道士到田间做法是胡家坝村民常用的驱虫方法,请道士做法需要交“跑路费”和“驱虫费”,“跑路费”和“驱虫费”由田主支付。道士到田间之后,便开始做法,做法有一定的规则秩序,一般当家人、长者可以靠近旁观,妇女、孩童不可靠近旁观,否则会做法无效。请道士做法一般以家户为单位,但有的时候邻田也会发生病虫害,村民为了节省道士“跑路费”和“驱虫费”,会合伙请道士做法。合伙请道士做法费用由合伙人共同支付,做法的时候道士会站在邻田中间一并做法。合伙请道士做法事后需要请道士吃饭,吃饭可以在港河饭铺也可以到村民家中,具体取决于合伙人商议。据梅小玉讲述,道士做法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也不管用,如果管用,其他村民便会邀请道士到自家田地多做法,如果不管用,村民一般不会再邀请其到田间做法,被多次邀请的道士,其“跑路费”和“驱虫费”也会越收越多。

到药铺买药水打虫也是村民驱虫的主要方式,但一般仅限于地主大户家,普通村民一般用不起药水。地主大户田地发生病虫,一般会让管家到县城购买药水,药水一般由药铺老板开方,然后管家再根据开方抓取药材勾兑。药水勾兑好以后,地主大老会让管家带着长短工到田地撒药水。撒药水的用具一般是小木桶裹着粗布,做工的拎着裹着粗布的木桶均匀地将药水洒在秧苗上。遇到撒药人手不够,地主大户也会聘请村民帮工,聘请村民一般基于邻里关系,管吃管住,撒完药水之后,以粮食作为报酬,具体粮食数额已无从考证,但据当地村民讲述,撒药一天粮食不会超过一斗。据方晨生老人讲述,秧苗撒药一般是地主大户才能做得起的事情,普通村民一般都会联合请道士做法。秧苗撒药有时也会有结余,结余一般都会赠送其他地主大老,其他地主大老不需要,地主大老才会赠送给普通村民,且只限和地主大老关系较好的村民。

插秧结束之后,水田需要及时引水排水,田地水源过剩,秧苗会被淹死,田地水源短缺,秧苗容易干涸。因而,为了秧苗生长,田主一般会依据田地情况,实时引水排水,引水排水以家庭为单位,一般以当家人和儿子一起引水排水为多。但有时所种水田较多,田主需要请人帮工,请人帮工的一般是地主大老,普通村民水田种植有限,无须请人帮工。

地主大老请人引水排水,主要聘请本乡村民,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本乡村民优先;二是年轻壮硕优先;三是田地邻近优先;四是居住邻近优先。

地主大老请人引水排水,会优先聘请本乡村民,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本乡村民不需在地主大户家吃住,因而方便省事;二是本乡村民知晓品行,方便管理。除了范围限制在本乡村民,地主大户在聘请的时候会优先聘请年轻壮硕的村民,主要是方便干活。同时,在聘请的时候会优先考虑田地邻近和居住邻近的村民,据当地村民讲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田地邻近的村民方便引水排水,便于照看田地;二是居住邻近的村民可以顺带人情,便于以后相互帮忙。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地主大老在请人引水排水时,首先会让自家长短工去做,自家长短工有其他事情要做时,一般会在本村聘请邻里帮忙,邻里帮忙主要基于关系和距离,关系越好距离越近,一般越容易被地主大老聘用,关系不好居住距离又远的村民,一般不易被地主大老聘用。地主大老聘用会支付一定的报酬,报酬一般是谷子,两天半担谷,关系要好,有时也会两天1担谷子。

(七)割禾

水稻经过看护之后,一般在6~7月便可割禾。割禾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一般是当家人和儿子在田地割禾,从早上出发到下午,都在田间割禾,晚上的时候回到家中。妇女主要承担送饭责任,负责按时做饭送至田间地头。割禾的时候需要吃饱饭,因而妇女一般会在割禾的时候多添加菜品,菜品中会多放麻油。据当地村民讲述,割禾时当家人和儿子一般起早割稻,妇女也要陪同早起,一则为当家备置早饭,二则准备午饭,由于妇女一般都是小脚,因而路上花费时间较长,遇到田地较远时,妇女将午饭送至田头,有时会是下午时间。

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割禾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内部自行分工割禾。但田地较多的地主大户家,割禾时节一般会聘人帮忙。聘人帮忙主要限制在本乡村民中,外乡村民一般不予聘用。聘用时主要聘用年轻的劳力,不会聘用妇女和孩童,聘用需要支付报酬,报酬一般是谷子。据当地村民讲述,谷子一般是一天一斗,是熟人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一般一天可达一斗半谷子。对此,吕宜钭老人讲述,割禾时节,村民愿意割禾的主要目的是挣谷子,特别是一些贫困村民,到7~8月的时候,家里面的剩粮已经很少,为了续接粮食,一般都愿意到地主大户家割禾。胡家坝地区割禾规模较小,据说其他乡落,割禾规模很大,有时割禾能持续近10天。

到地主大户家割禾,地主大户会依据聘请人员的能力给予层级报酬,能干的、年轻的、肯出力气的村民一般会获得额外奖励,奖励一般是钱币;偷懒的、耍滑的、不肯出力的村民一般会受到责罚,责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克扣粮食,不按一天一斗谷子发放;二是不再聘用,等第二年再招割禾人的时候,不会再聘用。发现有特别偷懒者,不仅不割禾,而且故意漏割禾,造成谷子浪费,地主大老不仅会将其报酬全部克扣,同时也会通知本乡其他大老永不再聘用。据当地村民讲述,阳峰乡当时就有一个割禾者被地主大户责罚全部报酬,并且通知本乡其他大老,不再聘用此人。最后割禾者只能到其他村落讨生活。

(八)收获

割禾之后,水稻便可以回收。回收时节一般是7~9月,回收水稻有一定的规则习俗:当家人需要回收第一捆水稻,然后其他人再相继扎捆回收,由当家人扎稻回收第一捆主要在于讨吉利,自己的土地自己回收,寓意粮食丰满,自力更生。此外,在回收送家的时候,当家人也要第一个将扎捆水稻放置在宅院中,寓意粮囤满仓,颗粒尽收。传统时期,稻谷运输主要用木车推送,推送的过程中如有遗漏,当家人会与儿子一一拾取,儿子没有一一拾取,当家人会当众责骂。

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回收稻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力回收;一种是用车回收(参见图2-9)。人力回收是普通村民和贫困村民回收的主要方式,主要依靠人力背送,一般由当家的和儿子背送,有时妇女和老人也会临门搭把手。为了方便背送,村民与村民之间会相互搭伙,搭伙规模有大有小,以邻里地缘相近为原则,搭伙内部轮流背送,例如有三家村民搭伙背送,村民甲、村民乙帮助村民丙背送完之后,村民甲、村民丙再搭伙帮助村民乙背送,以此类推。背送的时候需要出具绳索和镰刀,绳索和镰刀由合伙村民共同出具,在背送的过程中绳索发生断裂,一般由背送人负责赔偿,赔偿金额由各方商议决定。用车回收发生在富裕村民家,富裕村民家一般都有木车,割禾完之后,会由当家人推送木车运至家中。有些富裕村民家中水田较多,为了方便回收,一般会请人帮忙,请人帮忙以邻里为主,帮忙结束之后会有报酬,报酬有三种形式:一是留客吃饭;二是赠送稻谷;三是赠送钱币。留客吃饭仅限邻里和睦的村民,相邻之间平日互相帮助,因而不收取稻谷和钱财。赠送稻谷和钱币一般针对不太熟悉的村民,帮忙完之后地主大老会按照工量赠送报酬,工量越多,赠送越多,工量越少,赠送越少,具体钱币和谷物数量已无从考证。

图2-9 传统时期胡家坝木车微缩模型

资料来源:木车微缩模型由胡家坝76岁的俞圣记老人制作,图片拍摄时间为2016年7月。

收获水稻的时候有时会有偷盗的行为,少部分村民会趁着收稻忙碌时节天黑偷稻。偷稻一般发生在普通村民与富裕村民之间,贫苦村民为了多打些稻谷,会趁着黑夜偷取富裕村民家水稻。据当地村民讲述,偷稻一般不会偷取太多,否则容易被富裕村民发现。一旦被富裕村民发现,将会被扭送至保公所,有的时候也会被富裕村民痛打。据方晨生老人讲述,每次在收稻的时候,都会有贫困村民偷取富裕村民的水稻,偷稻的贫困村民有的是本乡村民,有的是外乡村民。偷稻一般在夜间进行,很难被富裕村民抓获,一旦被富裕村民抓获,将会被痛打,然后扭送至保公所。当时偷稻的村民一般都是外乡饥饿村民,本村村民不敢偷取。

三 稻作分工

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在经营稻作的时候缺少人力和工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民在经营稻作的时候有着精细的分工。稻作分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内部分工:二是邻里互助分工;三是地主招聘分工。

(一)家庭内部分工

家庭内部分工主要指在经营水稻的时候,家庭内部成员出力、出工具的基本情况。1949年之前,村民种植水稻多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可划为三个层级:一是核心家庭;二是主干家庭;三是扩大家庭。核心家庭主要指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未分家)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扩大家庭(已分家)指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在经营水稻的时候,当家人做主,当家人安排水稻种植全流程,妇女和未婚子女没有权力定夺。在具体种植过程中,当家人会安排儿女,特别是儿子跟随到田间耕作,儿子在耕作过程中受当家人指挥,通常都是跟随在当家人后面,按照当家人种植的步骤,重复跟随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如遇到不懂的环节,儿子必须向当家人请教,否则会被当家人认为不孝,自作主张,糟蹋粮食。

在核心家庭中妇女在稻作分工中主要从事两种事务:一是帮忙送饭;二是帮忙拾掇。送饭一般只送两餐,午餐和晚餐(早餐全家都在家中吃),将餐饭送至田头,妇女需等当家人吃完之后,再将餐具拿走,不可提前回家。除了送饭,妇女也会帮忙拾掇,拾掇一般在两个地方拾掇:一个是家庭宅院内;一个是田间地头里。在家庭宅院内拾掇主要指拾取遗落在地面的谷粒,在拾取的过程中,家庭长者也会陪同拾取,当家人不会拾取。在田间地头拾掇主要指拾取遗落在田间的稻禾,拾掇过程由当家人指挥,有时候当家人也会帮忙拾掇。据吕宜钭老人讲述,妻子帮忙当家人在当时很常见,妻子一般都在家中收拾家务,但在农忙的时候,妻子也会帮忙下地。是否帮忙下地,一般取决于当家人,听取当家人的安排。下地之后的妻子由于裹着小脚,一般不能干重体力活,只能在田间地头拾掇。

主干家庭在经营水稻的时候,由当家人做主,当家人安排已婚子女从事水稻种植。基本种植流程是:当家人携已婚子女到田间地头,除了儿子要下田地,(如有)新娶的儿媳也需跟从下地,但儿媳下地之后不需干体力活,多以帮忙拾掇为主。据当地村民讲述,新过门的媳妇,当家人一般都会让其下地拾掇,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树立当家人权威,让新来的媳妇听从自己的安排;二是让新过门媳妇勤俭持家,体验种植流程;三是检验新媳妇是否是干农活的好手,是否娇生惯养。

已婚子女跟随当家人下地,需听从当家人的安排,什么时候下地、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回家全由当家人定夺。已婚儿子在田地务农的时候,需要多出力,否则会被当家人认为带不出手,不是干活的好手,会受到当家人责罚,责罚的方式一般是不给吃饭或者少给饭。在主干家庭中,每年打下的谷子当家人会与已婚子女分配,分配由当家人决定,已婚子女无权干涉,否则会被认为不孝。在分配的过程中,当家人一般会按照“出力多少”来分配,已婚子女出力多,一般分配的也多,已婚子女出力少,一般分配的也少,具体“出力多少”由当家人说了算。据方晨生老人讲述:出力多少是当家人分配粮食的主要依据。在平时的务农过程中,当家人就会留心已婚子女干活的情况,到年底的时候,当家人就会依据已婚子女平时务农的情况,进行谷子分配。即使有子女干活不积极,一般也会分配到粮食,在胡家坝地区村民一般认为只要是自己的子女都应该照顾。

扩大家庭在经营水稻的时候,当家人不能全做主,已分家的子女可以自行决定生产经营,但当家人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扩大家庭在经营水稻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家人与已分家子女合种田地;二是当家人与已分家子女分种田地。当家人与已分家子女合种田地也由当家人说了算,但在年底分配谷子的时候,需要五五对分,例如收获300斤谷子,当家人分配150斤,已分家子女也分配150斤。遇到灾害年,在年底分配谷子的时候还会六四分配,当家人占四成,已分家子女占六成。据当地村民讲述,主要原因是已分家子女是青壮年,需要多吃粮食,当家人年事较高,无需太多粮食。当家人与已分家子女分种田地,当家人无权干涉已分家子女的生产经营,但需要帮忙的话,当家人也会到分家子女田地帮忙。当家人虽不能直接干涉已分家子女的生产经营,但当家人可以给出生产建议,已分家子女通常都会听取。年底打下的粮食,当家人与已婚子女互不分配,但当当家人老的时候,已分家子女需要提供“养老粮”。

“养老粮”有多有少,村民各家情况不一。“养老粮”的提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已分家子女是否对当家人孝顺,对当家人越孝顺,“养老粮”提供越多;二是已分家子女当年种谷收成情况,种谷收成越多,“养老粮”提供越多;三是已分家子女数量的多少,分家子女越多,到年底提供“养老粮”越多。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注重养老送终,儿女在父母年迈之后,需尽孝道,不尽孝道将会被乡亲责骂。对此,梅小玉讲道:胡家坝村民注重子女是否孝顺,孝顺的子女邻里都会夸赞,不孝顺的子女,邻里都会责骂。当时家族出现了不孝子,一般会由族长出面说教,族长无法劝说,地主大老将会出面劝说。对于不孝子最严厉的惩罚是将其赶出胡家坝。

(二)邻里互助分工

邻里互助分工主要指在经营水稻的时候,邻里乡亲相互帮忙。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在水稻经营中的邻里分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缘互助分工;二是血缘互助分工;三是手艺互助分工。

地缘互助分工主要指在水稻经营过程中,地缘邻近的村民相互合作,在水稻种植互相帮助中的分工。地缘互助分工以地缘为单位,地缘距离相近的村民一般相互搭伙共同经营水稻,主要体现在水稻种植中的三个环节:一是插秧;二是割禾;三是收获。地缘互助分工规模较小,一般以距离相近的2~4家为主,实行轮流帮种制,例如有三家村民,甲村民、乙村民先帮助丙村民种植,包括插秧、割禾、收获,丙村民种植完之后,丙村民再帮甲乙两村民种植。具体谁先种植,一般看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看家庭富裕程度,富裕家庭村民先种植;二是看村落威望高低,村落威望高的村民先种植;三是看家庭水田亩数,水田亩数越多越先种植;四是看邻里相处关系,邻里人缘越好越先种植。

家境富裕、村落威望高、邻里关系好的村民一般都会首先接受帮忙,据当地村民讲述,地缘合作内部主要看谁家富裕,谁家富裕一般就会先帮谁。地缘互助分工在分工的过程中需要出工具,一般按照平等原则,例如甲村民出1把铁锹,乙村民也需要出1把铁锹。工具在生产中发生损坏,一般需要赔付,但关系好的熟人,一般也不需赔付。据当地村民讲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地缘互助分工主要取决于地缘距离,一般地理居住越近,越容易达成分工互助。除此也会看邻里关系,邻里关系好,一般容易达成互助,邻里关系不好,互助很难达成。

血缘互助分工主要指在水稻经营过程中,血缘亲近的村民相互合作,在水稻种植中达成分工。血缘互助分工主要以血缘姓氏为单位,同一姓氏相互帮忙。1949年之前胡家坝的同姓村民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本村同姓;一种是外村同姓。

在水稻经营分工中,一般以本村同姓为主,本村同姓相互帮忙。帮忙需要出力出工具,出力出工具没有具体规则,多以血缘亲近为准则,据当地村民讲述,越是近亲,出工具出力越多;越是远亲,出工具出力越少。本村同姓帮忙种植水稻讲究“你来我往”,例如今年方姓甲村民帮助方姓乙村民田间耕作,明年方姓乙村民需要帮助方姓甲村民田间耕作。本村同姓相互帮忙结束之后,需要留客吃饭,留客吃饭一般需要有酒有肉。外村同姓帮忙一般发生在灾害年,如遇到水灾、旱灾等极端天气时,外村同姓将会回村帮本村同姓的忙,帮忙时需要吃住,吃住都在被帮忙者家中,在水田耕作的时候需要使用工具,工具由被帮忙姓氏提供,在生产中发生损坏,一般不予赔偿。此外,外村同姓帮忙结束之后,被帮忙者一般会提供“回程费”,“回程费”有多有少,具体数额已无从考证,但据当地村民讲述,“回程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亲戚关系远近;二是帮忙是否实诚;三是返程路途远近。一般内亲、帮忙实诚、返程路途较远的村民会得到很多“回程费”。据吕宜钭老人讲述,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邻里村民一般都会相互帮忙,但有的时候遇到大灾之年,外村同姓的村民也会回来帮忙,帮忙需要管吃管住,在走的时候被帮忙者要赠送“回程费”,有的时候帮忙者会多要“回程费”,有的时候帮忙者不要一分“回程费”,“回程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亲戚关系,越是内亲“回程费”给得越多。

手艺互助分工主要指在水稻经营过程中,手艺互补的村民相互合作,在水稻种植中有所分工。手艺互助分工主要看村民所精通的种稻手艺。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各户都有自己所擅长、精通的手艺,如村民甲擅长、精通割禾,村民乙擅长、精通晒谷,村民丙擅长、精通选种,为了提高生产种植效率,村民之间往往会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结成分工互助组。据当地村民讲述,手艺互助分工规模不大,一般以邻里为基础(互助分工的主要标准是看谁的手艺更高),进而搭伙种植。手艺互助分工一旦达成,种植效率会很高,按照手艺进行分工协作一般不需要管吃管住,完成农事之后,手艺村民会各回各家,但等到全部农事结束之后,手艺村民一般会互请吃饭。吃饭要请到家里吃,不会到港河集市饭铺吃。据当地村民讲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请到家里吃饭显得亲切,方便下次手艺互助;二是手艺互助的都是贫困村民,没有多余的钱到港河饭铺宴请。据方晨生老人讲述,1949年之前的胡家坝,各村民主要擅长两种事情:一种是经商;一种是种稻。在种稻上各家当家人都有精通的种稻领域,如方姓擅长打谷、吕姓擅长选种、罗姓擅长看护、邱姓擅长收获。各姓氏为了早日回收稻谷,一般会相互帮忙,帮忙时主要看手艺,只要手艺人相互达成口头协议,手艺互助分工便可形成。据老人讲述,当时手艺分工最多的是胡姓和罗姓,两家居住位置也很近。

(三)地主招聘分工

传统时期,胡家坝村民大都是贫困村民,每年种植水稻的时候,贫困村民会到地主大户家帮工,帮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家帮工;一种是个人出力帮工。全家帮工是指村民全家都到地主家帮工,男主负责田地事务,女主负责家务事务。据当地村民讲述,全家帮工仅限和地主大户关系好的家庭,否则地主大户不予接收。个人出力帮工以打零工为主,一般是地主农忙的时候,本乡村民到地主大户家打工。

水稻种植繁忙时节,地主大户会将新招聘的村民进行分工,分工一般按照以下原则:一是看村民是本乡人还是外乡人;二是看村民壮硕程度;三是看村民行事的品行。

地主大户所聘请的帮忙人有乡内人也有乡外人,针对乡内人地主大户一般会安排轻活、好活,如打谷、撒药、捆谷等事务,对外乡人,地主大户一般会安排重活、苦活,如割禾、犁田、收获等事务。此外,在吃饭的时候也有所区分,乡内人和乡外人吃饭一般都在地主后院吃饭,但乡内人有时候也可以到前院与地主大户一起吃饭(不在同一桌吃饭)并且闲谈,乡外人一般不被允许到前院吃饭。在睡觉的时候,乡内人和乡外人都在地主大户偏房睡觉,但靠近窗户的床位一般都安排本乡人睡,远离窗户的床位一般安排外乡人入睡。据方晨生老人讲述,地主大户对所招聘的本乡人和外乡人一般都会同等对待,但有时会特别关照本乡人,主要体现在睡觉、吃饭、报酬等方面。本乡帮忙人在睡觉、吃饭、报酬上都要好于外乡人。

除了看乡内乡外人,地主大户也会看所聘请帮忙人的体力,对健硕的年轻人一般会安排干重活,如割禾、犁田、收获等事务,对身体较差的年轻人一般会安排轻活,如打谷、撒药、捆谷等事。但在结算报酬的时候,地主大户所发的报酬将不会一样,干重活、苦活的村民一般领取报酬较多,干轻活、易活的村民一般领取报酬较少。据当地村民讲述,当时干重活、苦活的村民有时两天可以领取一块银圆,但干轻活、易活的村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领取一块银圆。据方晨生老人讲述,银圆报酬给多给少全看地主大户,地主大户喜欢、欣赏帮忙人,一般会给很高的报酬,地主大户不喜欢、不欣赏帮忙人,一般会给很低的报酬。报酬的高低一方面看干活等级,另一方面主要看熟人关系,相熟的报酬相应也高。

帮忙人品行也是地主大户分工的主要依据,对帮忙人品行主要有两种考核方式:一种是前期聘用考核;一种是中期干活考核。地主大老在请帮忙人的时候,会提前询问其他村民,其他村民说帮忙人干活实在,地主大户一般会聘用。此外,帮忙人到地主大户家干活的时候,地主大户也会对其留心,看干活是否实在,对干活实在的帮忙人地主大户一般会留用很长时间,对干活不实在的帮忙人,地主大户下次将不再聘用。

依据帮忙人的品行,地主大老会安排相应农事,对品行较好的帮忙人,地主大老会安排割禾、犁田、收获等重要事务,针对品行较差的村民,地主大户一般会安排打谷、撒药、捆谷等轻微事务。据当地村民讲述,割禾、犁田、收获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需要品行端正的人帮忙,否则容易造成损失,如帮忙人故意漏隔稻苗,故意漏犁田地等。依据品行好坏,地主大老也会支付不同报酬,具体报酬金额已无从考证,但一般对品行好的帮忙人地主大户会支付高报酬,对品行差的帮忙人地主大户一般会支付低报酬。此外,品行好的帮忙人干活又多又好,地主大户也会单独请客吃饭。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地主大老一般不会请帮忙人吃饭,最多就是帮忙结束之后多给报酬。地主大户请客吃饭,一般是帮忙人干的活非常好,地主大户想来年(第二年)再续用。

四 稻作纠纷

传统时期,村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纠纷。据当地村民讲述,稻作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借稻纠纷;二是割禾纠纷;三是看护纠纷;四是收获纠纷;五是偷稻纠纷。发生矛盾纠纷时,一般先由矛盾双方调解,矛盾双方无法调解,一般会由族长出面,族长无法调解会请地方有威望的大老出面解决,地主大老出面一般能都调解,但遇到大的矛盾纠纷,如杀人放火、强抢淫掠等一般会交地方保公所解决,由保长甲长立案审查。

(一)借稻纠纷

胡家坝村民在种稻的时候容易发生借稻纠纷,借稻纠纷一般表现为两类:一类是贫困村民向贫苦村民借稻;一类是贫困村民向富裕村民借稻。

贫困村民向贫苦村民借稻一般会因还不起而发生纠纷。据当地村民讲述,贫困村民在旱灾之年,一般都会优先向邻里借稻,邻里一般也是贫困村民,因而只能借几斗稻谷。通常年份借用的稻谷一般都可以按时归还,但如遇到连续旱灾年,借谷村民常常还不起,还不起的时候,贫困村民之间就会发生争执纠纷,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闹出人命。贫困村民和贫苦村民之间因借稻发生纠纷一般由双方自行调解,双方不能很好调解,一般会请本姓族长出面解决,本姓族长出面解决一般村民都会听从。调解成功之后,调解双方需要请本姓族长吃饭,需选择在港河集市饭铺,费用由矛盾双方共同支付。

贫困村民向富裕村民借稻一般会因稻谷数量发生纠纷。据当地村民讲述,每遇到大旱或大涝之年,贫困村民就会因为缺稻谷种子向富裕村民借用,借用时需要有两个方面的明确规定:一是数量上的规定;二是质量上的规定。通常而言,数量上,借用富裕村民1担谷子,贫困村民第二年需还2担谷子,在质量上,借用富裕村民上等谷1担,贫困村民第二年需还2担上等谷或3担普通谷。因为沉重的借用租金,普通村民在第二年的时候通常还不清,因而时常与富裕村民发生矛盾纠纷,有时富裕村民通晓人情,也会适当减免,但多数富裕村民不愿意减租。当贫困村民与富裕村民发生矛盾纠纷时,一般由富裕村民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会请地方大老出面说和。据当地老人讲述,地方大老说和有时会故意偏向富裕村民,造成结果不公。对此,吕士温老人讲述,贫困村民与富裕村民发生矛盾纠纷,一般吃亏的都是贫困村民,富裕村民有时会联合地主大老一起制定调解规则,调解规则一般都偏向富裕村民。贫困村民向保甲长举报,保甲长有时也会收取富裕村民的“甜头”,因而最终吃亏的还是贫困村民。

(二)割禾纠纷

割禾过程中一般也容易发生纠纷,据当地村民讲述,割禾纠纷一般发在地主大老与普通村民之间,一般是地主大老请人帮忙割禾,在割禾的过程中帮忙人与地主大老发生纠纷。割禾纠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类:一是割禾数量纠纷;二是割禾农具纠纷;三是割禾报酬纠纷。

帮忙人在地主大户家割禾一般会事先与地主大户约定割禾数量,如每人一天最高割禾数量为一亩,超过一亩之后需要加收额外报酬,但在具体割禾的时候,地主大户往往不愿意多掏报酬,只按最低报酬数量支付,因而与帮忙人发生口角纠纷。此外,据当地老人讲述,帮忙人在给地主大户割禾的时候,容易损坏或丢失镰刀,损坏镰刀之后,地主大户一般会克扣报酬(本乡帮忙人不克扣),由此也会引发纠纷。同时帮忙人干完活之后,地主大户会给帮忙人清算报酬,但在清算报酬的时候,往往会故意克扣报酬,由此也会引发纠纷。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了一个事例:有一年胡家坝方姓招收帮忙人割禾,一共招收了三个人,两个本村人,一个外村人(阳峰乡),平时三个帮忙人干活都很勤快,在临走的时候都得到了方公的夸赞,但在发放报酬的时候,方公给本姓氏两村民多发放了半斗粮食,外村帮忙人认为这是一种克扣报酬的行为,当即与方公理论,方公不与其理论。外村人将方公所为告到了保公所,保公所保长出面,让方公自行调解,方公最终将半斗粮食补还给外村人,但告知其方家以后不再聘用其当帮忙人。

因割禾发生矛盾纠纷,一般都由矛盾双方自行调解,不会直接报送保公所,除非发生重大伤人事件。据当地产村民讲述,当时在胡家坝割禾的有很多外乡人,有次在胡公田地割禾的时候,一个外乡人与本乡人发生了矛盾,外乡人拿着镰刀向本乡人砍了一下,顿时本乡人流血不止。当时在田间隔禾的其他帮忙人直接将外乡人扭送至保公所,保长要求外乡人支付医药费和赔偿费,同时让胡姓一起支付部分赔偿费。

(三)看护纠纷

据当地村民讲述,看护纠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故意踩田纠纷;一类是排水纠纷。

踩田纠纷一般发生在普通村民和过路人之间,胡家坝水田主要分布在港河正街两旁,过往路人来来往往,有时候会有醉酒路人故意踩踏田地,当发生踩田事件的时候,村民一般会对其进行处罚,处罚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赔钱;一种是赔粮;一种是赔物。通常而言,过往路人一般都是赔钱,赔钱数量需要双方商议定夺。路人不愿意赔付,村民一般会将其送至保公所,让保长甲长判定。据当地村民讲述,一般情况下过路人都不会赔偿,认为这是小事一桩,但村民会拖着过路人不让其前行,因而过路人会或多或少都会赔付。据老人讲述,有次踩踏田地的是一位港河商人,当时商人很识礼数,不仅赔付钱币而且还道歉示悔。

村民在看护水田的时候也容易引发排水纠纷,据当地老人讲述,排水纠纷一般发生在地缘临近的田地之中,一般是上游村民未经过下游村民的允许就排放田水,以致下游村民水田被淹。发生排水纠纷之后,村民一般都会找排水组织解决,排水组织是专门解决排水纠纷的组织,调解言和之后,矛盾双方需要请排水组织大老吃饭喝酒。排水纠纷较大,涉及人命损害时,矛盾双方会经由排水组织向保公所提案,让保公所保长甲长出面解决。据吕士温老人讲述,排水纠纷在胡家坝时常发生,发生排水纠纷的时候,村民都会找排水组织,请排水组织大老出面解决,排水大老一般是地方上有威望的老者,只要排水组织大老出面,排水矛盾都会得到解决,解决之后,矛盾双方需要请地主大老吃饭,吃饭地点一般要选择在港河集市饭铺。

看护水田的时候,地主大老和富裕村民发生了矛盾纠纷,一般会由保长甲长直接出面解决,解决的方式一般是口头就地调解,双方不听劝阻,一般保长会让保丁将双方扭送至保公所,对其进行立案核查。在审查的时候,双方可以送“甜头”,保长会宽大处理。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地主大老和富裕村民因水发生矛盾纠纷,一般都会自行解决,但有的时候也会闹得特别大,这时保长甲长就会出面解决,解决的时候保长一般会公平断论,但有时也会收受“甜头”,使断案结果偏向送“甜头”的人。

(四)收获纠纷

水稻成熟以后,村民会将水田稻谷送至宅院内,在送至宅院内的时候有时也会发生矛盾纠纷:一是借用木车时发生矛盾;二是人力背扛时发生矛盾。

借用木车时发生矛盾纠纷多见于富裕村民和富裕村民之间。据当地村民讲述,传统时期,富裕村民家中都有木车,有的地主大户家木车可达五六辆。富裕村民在平时劳作时一般不需要借用别人木车,但在洪涝时节,木车会变得特别紧缺,因而富裕村民会向本村其他富有村民借用。借用的时候需要保证按时归还且不能有损坏。但有时在拉车的时候,木车容易磕碰,一旦有磕碰,借出村民便会向借用者索要赔偿,由此引发矛盾纠纷。据当地老人讲述,富裕村民之间因借车发生矛盾一般不会太大,但会很伤邻里和气。出现矛盾纠纷之后,一般由本乡族长或者地主大老出面劝和,劝和的方式是请双方到茶楼喝茶。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了一个事例:

罗姓和邱姓在胡家坝平日很是要好,在居住位置上也很邻近,遇到紧急的事情,两家都会相互帮忙。有一年胡家坝发生涝灾,罗姓向邱姓借用了两辆木车,用于推送稻谷,但在推送至冯家岭的时候,一辆木车跌落至丘底,木车一侧全部被压坏。罗姓当面向邱姓赔礼道歉,表示下次注意。但邱姓认为罗姓不仅应赔礼道歉,还应照价赔偿。罗姓认为邱姓品行不正,故意索要钱财,因而与邱姓争吵不断,最终大打出手。此事被吕姓、方姓知晓后,吕、方二姓出面调解,但罗、邱二姓不予认同,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吕、方二姓请保公所保长(保长姓方)出面立案,判定罗姓不仅向邱姓赔礼道歉,同时也赔偿邱姓车补费。而邱姓同样需要赔偿罗姓医药费,同时因打人要向罗姓致歉。

水稻收获的时候也容易发生人力背扛矛盾。据当地村民讲述,人力背扛纠纷主要发生在贫困村民和贫困村民之间,相互合作背扛的时候容易发生矛盾。据当地老人讲述,主要在于背扛的数量,例如甲乙两村民合作轮流背扛谷捆,甲村民背扛谷捆5次,但乙村民背扛谷捆10次,甲乙两村民就会发生矛盾纠纷。因人力背扛引发的矛盾一般是小纠纷,主要由纠纷当事人自行调解,但有的时候纠纷较大,一般会请地主大老出面解决,地主大老出面解决需要请客吃饭,请客吃饭的费用由矛盾双方共同负担,但有的时候也由一方负担,一般是理亏一方负担。据当地村民讲述,人力背扛所引发的纠纷一般都是小纠纷,大纠纷一般都不会发生。小纠纷一般都由矛盾当事人自行解决,解决之后会相互轮流请客吃饭,如甲乙两家发生纠纷,甲村民先请乙村民吃饭,乙村民接着再请甲村民吃饭。吃饭点菜需要照顾被请村民的口味,不可随意乱点。

(五)偷稻纠纷

1949年之前,胡家坝地区经常发生偷稻,偷稻容易引发偷稻纠纷,据当地村民讲述,偷稻纠纷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乡偷稻纠纷;二是外乡偷稻纠纷。

本乡偷稻行为一般很少发生,据当地老人讲述,主要原因是本乡村民都相互熟悉,一旦发生偷稻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因而本村村民一般不偷盗。但遇到大灾之年,本乡村民也会偷稻,进而发生偷稻纠纷。本乡村民偷稻一般是贫困村民偷取富裕村民稻谷,偷取时间一般是在晚上,偷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单独偷取;一种是全家偷取(带子女偷取)。偷稻一旦被富裕村民抓到,将会被直接扭送至保公所,同时在扭送保公所之前,也会被富裕村民痛打一顿。据当地老人讲述,有的时候富裕村民抓到偷稻者,也不会直接将其扭送至保公所,主要原因是都是邻里,特别是在大灾之年,能犯偷稻行为,一般是家里最为贫困的村民,有时会看在邻里关系上对其说教。据吕士温老人讲述,本乡村民一般不偷盗,偷稻一般是因为家境实在困难,富裕村民抓到偷稻者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直接扭送至保公所;一种是对其进行说教。究竟取决于那种方式,主要看两个标准:一是看是自己偷取还是带子女偷取,全家偷取一般会被扭送保公所;二是看是否与富裕村民关系和睦,如果是富裕村民熟悉的贫困村民,一般富裕村民会放一马,对其进行说教。

除了本乡村民有偷盗行为,也有外乡村民会来本乡偷稻,外乡村民到本乡偷稻一般发生在干旱时节,一般也是在夜里,外乡村民推着木车来本村偷稻,偷稻人数有多有少,一般至少两位。外乡偷稻者一旦被本乡村民发现,一般都会被直接扭送至保公所,在扭送保公所之前本乡村民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将外乡村民痛打一顿;二是将外乡村民捆绑游行。一般以第一种为主,但若偷稻行为恶劣,例如放火焚烧,本乡村民也会将其捆绑游街。对此,方晨生老人讲述了一个事例:

有一年秋季,外乡几个村民到胡家坝偷稻,夜里推着木车将吕姓稻谷装载满车,正要推走的时候,被打更人发现,于是被吕公和伙计一起捆绑至保公所,在捆绑至保公所的时候,被吕姓伙计围住痛打,当时有一位外乡村民差点丢了性命。据老人讲述,扭送至保公所后,保长对偷盗村民进行了惩罚,要求出钱赔偿吕公损失,具体数目已无从考证,交付钱币之后才被释放。此事之后,吕公要求外村偷稻人永不能踏入胡家坝,否则再见会直接将其扭送至保公所,按照偷盗者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