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疼痛的身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了解人体运动模式

想要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模式和身体失衡的形成原因,必须了解大脑是如何构造我们的体态,指挥我们的肢体运动的。

我们的大脑有点像是一台收集、储存数据并执行程序的电脑。这台电脑能够做出分析,还能够即时沟通身体的各种机能。在本书中,我们将对肌肉、肌腱和关节之间的交流进行着重说明。同样,为了指挥肢体做出各种动作,我们的大脑编制出各种程序模式,也就是让身体根据特定的程序模式产生反应的代码。这种程序模式让我们不用每天重新学习走路,在开车时不用反复思考刹车和油门的位置。我们将人体运动模式细分为一般运动模式和复杂运动模式。

·一般运动模式(也叫做基本运动模式),由信息和基本动作构成,这个模式适用于所有人。举例来说,几乎每个小孩学习走路都要经历一个相同的过程,从爬行(仰躺或俯卧,摆动双臂和双腿)开始,紧接着他们学会了手脚并用爬行前进,然后学会蹲姿,骨盆位于双腿之间,然后双腿发力站起身来,再学习如何站稳,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最后迈出人生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孩子在学会用语言来交流之前就已经学会了走路。因此,运动这门语言是通过感觉传输到我们的大脑中,这些感觉被收集,然后通过本体感受器传送给大脑。这些与生俱来的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身体的不同位置,如肌肉、肌腱、皮肤、关节……正是通过这些本体感受器传输信息,大脑才能对身体的姿势和关节位置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矫正姿势的反馈,让身体得以保持平衡。大脑发展出基本的人体运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复杂的运动模式。

·复杂运动模式(也叫做复杂或特定运动模式),这与复杂且精确的动作紧密联系。大部分艺术性的体育运动会用到这种模式。一个基本模式的构建越适宜人体,就会被多次重复,也会越稳定,也就是说,它能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构建和矫正更加复杂的运动模式。我们正是这样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让人受益终身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些大人或孩子身上看出谁的身体更加灵活。这些人在基本运动模式上得到了更成功、细致和完整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退役运动员可以很快恢复到以前的运动水平的原因之一,就算多年没有进行训练,相较于一个从未真正运动过自己身体的人来说,他仍然占据优势。这是否意味着普通人无法变得更加灵活矫健?当然不是。只要大脑能够发展并记录运动模式,普通人只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同时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训练难度就可以了。

错误的运动模式会让身体早衰

我们在上一章提到了不良体态,这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旧伤、错误的体育锻炼方式……这些原因导致肌肉失衡,从而迫使身体发展出新的姿势。

注意:

错误的姿势实际上是身体为了完成一个动作(走路、起床、打电脑、从椅子上站起来……)而进行的代偿,在重复几百甚至几千次后,这个动作会强化特定部位的肌肉群,导致肌肉失衡,也导致代偿性运动模式的形成,以此环环相扣,形成循环。

弗拉迪米尔·扬达(Vladrmir Janda)教授是一位专门从事机能再适应研究的医生,他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提出了运动失忆和肌肉失忆。他的研究证明了在某些外伤影响下,一些肌肉群会丧失其功能,出现或多或少的“记忆缺失”,甚至忘记了它们在身体里扮演的角色。扬达由此提出了造成特定肌肉群失衡的一些不良姿势。

对胎儿的影响

儿童时期形成的体态也有可能导致肌肉失衡,并影响成年后的体态。某些失衡的问题从胎儿时期就开始出现,另一些可能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并且与胎儿时期的失衡情况相结合,导致孩子最初的体态模式出现紊乱。下面我们将会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在怀孕期的最后几周,胎儿通常位于母亲的骨盆位置,并保持左枕前位,在这种构造下,胎儿头部朝下,身体弯曲,向左偏转,手臂和腿向内蜷曲,以便适应在子宫内受到的约束。在分娩时,胎儿会保持这种姿势,就算在此过程中,胎儿会被引导做出其他动作,这个胎位也仍被视为最正常的胎位。

艾达·罗尔夫(Ida Rolf)、高登·辛科(Gordon Zink)和弗雷德·普雷维克(Fred Previc)等专家发现:这种倾向是决定胎儿最终体形的重要因素。胎儿出生后会随着时间流逝越长越高,但是身体在旋转时仍然保留着胎儿时期的倾向。当一个人进行旋转测试时,通常情况下,他的头部在寰枕关节位置更容易朝左偏转,腰骶部也是如此。根据胎儿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运动模式很有可能是在孕期的最后三个月里形成的。随着胎儿的逐渐成形,胎位的差异呈现出多样化。

母亲子宫内的空间会在妊娠期的最后三个月里变得越来越狭小,胎儿的手臂和双腿通常呈蜷曲状,头部位于双腿之间或朝向正前方,而不是偏向身体一侧。枕后位(脸朝前)是指胎儿头部偏离了正常的偏转方向,过于偏向身体后方。现在,世界各地的诊所和医院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并处理这样的问题,出现枕后位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不正确的姿势;

·母亲的坐姿不正确会影响胎儿腰部脊椎的正常弧度,甚至造成过度弯曲;

·上半身稳定肌群萎缩;

·腹横肌、斜肌、多裂肌和腹直肌支撑不当;

·缺乏合适的手动按摩治疗;

·在分娩前期、期间及后期,对胎儿结构性矫正不够完善。

在胎儿于母体内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腹直肌(形状如同一板巧克力)和相关的支持韧带显示出高度的可伸展性(弹性),母体内会产生一种名为松弛肽的激素分泌物,这种物质能为胎儿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生长环境,确保分娩过程顺利和安全。然而在怀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随着母亲的腹部隆起,腹直肌也会朝身体的侧面偏移。这通常是由于腹壁所承受的强大腹内压力拉扯着腹白线导致的,腹白线位于腹部正中线位置,由肌腱和筋膜组成,同时也将两块腹直肌分隔开来。当承受正常压力时,这一区域内的两块腹直肌会在腹部正中线的位置上汇聚,并且给予腹部充分的支持。如果准妈妈和进行产检的医疗团队忽略了腹直肌的缓慢侧移,那么随着腹部隆起,支撑躯干的稳定肌群,例如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多裂肌,就会由于过度伸展变得脆弱。重力作用使孕妇腹部向前凸出,这会导致腰背部的伸肌承受极大的压力。由于背部肌肉和腹部肌肉之间的不平衡,腰背部竖脊肌会产生收缩,以减小地心引力对腹部的施力影响,不幸的是,这不仅会加剧背部的弯曲程度,还会增加椎间盘和后椎骨平面的压力,使得腰背部的疼痛感更加强烈。孕妇的腹部支撑系统的任何一点改变不仅会影响胎儿的位置,还会因为对抗地心引力,导致孕妇腰背部产生剧烈的疼痛。幸运的是,准妈妈们如果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接受有经验的医生的按摩,在怀孕期间就只会感到轻微的腰部酸痛。本书中提到的锻炼非常适合准妈妈练习,不但能够改善不良体态导致的错误运动模式,还可以与其他产前锻炼方式相结合。

大脑侧化和基本运动模式

由于胎儿惯性,孕妇在移动时的加速过程会使得胎儿的头部偏转。对左侧大脑的重复刺激会增加胎儿前庭器官(维持平衡的器官)内的神经活动。长时间的惯性压力很可能是造成纤维性结缔组织增生的原因之一,从而导致胎儿早熟、左侧前庭系统过早发育、右侧运动优势优于左侧。事实上,前庭的信息会传到身体的相反侧。因此,当处于站立状态时,大部分成年人的左腿比右腿承担了更多的重量,因此,从神经学上来说,左脑的提前发育会通过神经影响右脑的发育,促使右侧运动优势的形成。

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运动优势和前庭系统相互协作支持,例如:通常情况下,足球运动员利用左脚保持平衡,用右脚去踢球;篮球队员在左脚的推动力下跳起,用右手持球投篮;网球运动员将重心放在左脚,右手挥拍击球。为了证实大脑侧化理论,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和研究,发现大部分成年人的左下肢更加粗壮,肌肉更加发达。由于大脑侧化,胎儿在母亲体内就已经开始发展出基础的体态和运动模式,从宝宝出生开始,这种由大脑侧化引起的针对身体某一侧的“偏向性”便会一直存在。

上述的各个方面都会对个体成年后的体态和运动模式产生影响,这也是本书提出的一些矫正方法的理论基础。

运动模式可以被矫正

为了矫正一个运动模式,大脑需要准确、大量并重复地收集新的信息,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在现实中,长时间的不良坐姿所带来的身体损伤无法因为几分钟的锻炼而得到消除,即使是每天都进行这样的短时间锻炼。要矫正错误运动模式,必须接受并频繁实践新的运动模式。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日常进行的锻炼方案,重建各关节紧绷-收缩和松弛-伸展之间对应的平衡关系。这项任务是很困难的,因为这要求我们持续地关注身体的变化情况,为此付出努力。即便是一个最细微的运动矫正方案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饭前洗手、工作之前喝杯咖啡一样。

如果你感觉肩部、背部、膝盖、髋部或者脚踝处有疼痛感,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停止复健或停止服用药物,因为对于缓解疼痛而言,复健和药物都是必要方法,同时也能防止你为了消除疼痛而执行其他错误的运动模式。但是这两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疼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疼痛总会复发的原因。

以杰克(Jacky)为例

杰克曾经特别热爱运动,喜欢在运动中挥洒汗水,1970年到1985年间,他还是一位不错的足球运动员。此外,杰克是一个能工巧匠,喜欢自己动手做些修补工作。但是,杰克天生就有脊柱过于弯曲的问题。在他的足球运动生涯中,由于从来没做过相关的拉伸和热身活动,杰克开始感觉到背痛,尤其在腰背部区域特别严重。那时候,杰克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个问题,但是长期不当的足球训练导致他脊柱弯曲加剧,从而加速了腰背部椎间盘的自然磨损。现在,杰克再也不做任何运动了,与其说是不能,更多的是不想,因为身体无法承受运动带来的痛苦。近几年时间,由于背部疼痛不断地加剧,他只能依靠消炎药、短暂的休息、卧床休养和偶尔的物理治疗来暂时缓解疼痛。但是即便他只做很少的一点运动,疼痛的感觉便会再次袭来。最终,杰克屈服于现实,再也没做过运动。由于担心疼痛复发或是闪到筋骨,他连走路也十分小心。不过,即使杰克的椎间盘出现问题,只要他下定决心并且遵循合适的方法,就能够好转,甚至可以有规律地从事体育运动。事实上,考虑到他的体态和正确的运动方式需要大量的精力,还需要随时自我关注。将各种锻炼方案付诸实践需要改变不良习惯,还要考虑到每天的时间安排。改变是一个需要精力、时间和毅力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有客观条件,还要做到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进步,真正改变。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我们会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

错误的运动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运动模式由大脑决定,无论人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大脑都可以通过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收集有关身体和各个关节的信息。此外,还有两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也叫作感觉器官感受器:眼睛和内耳(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它对胎儿的影响)。当我们闭眼站立时,我们会立刻感觉到肌肉活动增加,这是为了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但是当肌肉或者肌腱组织中的感受器失效时会怎么样呢?身体一侧肌肉会变得僵硬、过于强健;另一侧则过于脆弱和放松,这就使得感受器无法再给大脑提供精准的信息。此时,大脑会发出指令,迫使身体维持在某一固定姿势,这就导致了代偿的加剧和肌肉的失衡。疼痛感也会干扰本体感受器发出的信息,我们将在后续章节进行详细介绍。

如何解决机体功能障碍?

利用正确的信息重新改编大脑程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有点像我们自由舒展身体时所体会到的感受:伸展身体会带来舒服的感觉。对于大脑来说,这就像重新打开一扇窗,然后发现身体存在着另一种现实,大多数人都体验过这种感觉,但是一旦神经肌肉的拉伸效果消失,窗户又会再次被关上。

注意:

·根据记忆中记录的程序,我们的身体会采取相对复杂的程序和运动模式,使关节周围的肌肉群合理地收缩和放松,使得人体能维持某一状态或者实施某一特定动作。

·某些因素会对人体运动模式有不良的影响,例如:日常不良姿势、久坐、外伤、肌肉失衡、某些神经性疾病。

·人体运动模式和机能障碍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在任何年龄重新学习一套运动模式,而需要考虑的,只是时间投入多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