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软实力:香港新时代的竞争和文化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科技推動可持續發展

盧偉國博士SBS, MH, JP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黃錦輝教授邀約為其新書作序,我當然樂意。

錦輝兄絕非困守象牙塔的學者,他在科研工作中,十分注重優化應用,並首創利用資訊科技為政商機構提供度身訂造的電子剪報服務。瀏覽電子剪報如今已成為立法會議員每天的“指定動作”,為掌握社會脈搏和研究政策提供不少便利。

錦輝兄十分關心香港的長遠發展,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他除了組織資訊科技界專業學會之外,早於2007年中,已聯同一批來自科技界、工商界和學術界的有心人,爭取香港特區政府恢復設立“科技局”,既在報章刊登聲明,又在立法會外集會請願,向議員和政府官員表達業界的強烈訴求。從那時候起,只要是推動政府成立“科技局”的活動,都不難見到他的身影。他也勤於筆耕,本書的不少文章,我早已在報刊“先讀為快”。這些文章既涉及科技在經濟民生等不同領域的應用及其衍生的問題,也討論到創新及科技對文化與社會的影響,頗有啟發性。

與錦輝兄的種種交往,令我深信大家分享一份共同的信念,堅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能夠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時至今日,香港經濟無疑已發展到一個十字路口。一方面,本港多年來過於依賴金融、貿易和旅遊等支柱產業,忽略發展新興產業,“只重財技,不重科技”,經濟發展不夠多元化,削弱了香港抵禦外圍經濟衝擊的能力。另一方面,區內其他經濟體,包括內地、韓國、新加坡等,在經濟和產業發展方面積極進取,成績有目共睹。此消彼長之下,香港在多項競爭力排行榜中的排名都有所下降。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年公佈的《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香港13年來首次被深圳超越,跌出“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無疑為香港敲響了警鐘。與此同時,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2015年至2016年全球競爭力排行報告,顯示香港競爭力儘管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7位,但在“創新與先進”範疇表現差強人意,排名全球第23位,遠較新加坡為低。該範疇中的“創新”一項更是香港得分最低的項目,全球排第27位。

如何優化本港產業結構,推動創新,加強競爭力,已成為當前香港社會的迫切課題。因此,在2015年3月19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本人動議了一項議案並獲得通過。議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長遠、全面及平衡的產業政策,貫徹公共財政“該用就用”的原則,從土地供應、稅務優惠、專項資助、人才培訓、官產學研相結合等多方面,提供綜合配套,策略性地刺激不同產業的增長,吸引外來投資,以鞏固“支柱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及活化“傳統產業”。

本來,香港具備不少競爭優勢,例如奉行法治,資訊自由流通,擁有高效而廉潔的行政體制,有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世界級的科技基建設施,更擁有國際化的商貿網絡和融資平台,可以發展成為“新興產業平台”。可惜過去多年來,由於缺乏適當的政策支援,本港的創新及科技等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現屆特區政府上任之後,情況有所改觀。一方面,增加投放資源,例如,在《2015年施政報告》宣佈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50億元,加強資助研發。另一方面,當局在2012年提出的政府架構重組中,已建議設立科技局。但由於少數議員“拉布”阻撓,最終令科技局“胎死腹中”。其後,當局在2014年再度宣佈啟動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但部分議員為了打擊政府管治威信,不惜拖延新局的成立,關於創科局的撥款申請最終因部分議員“拉布”而未能於上個財政年度結束前通過,以致整個立法程序必須重頭再來。至於財委會能否在2015-2016年度會期之內順利通過相關撥款,至本文執筆之時仍是未知之數。試問長此內耗下去,香港如何與其他城市競爭?

但我深信,有“危”也有“機”,挑戰與機遇並存。國家正在制訂“十三•五規劃”,並且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香港應善用本身的優勢,積極謀求參與區域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為此,本港社會必須減少內耗,政府必須着重以創新及科技推動產業向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使香港重新煥發創新和創業的活力,為新一代提供更多的向上流動機遇。

謹以此序,恭賀黃錦輝教授新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