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白皮书哈佛商业评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浪潮集团:

深化人力资源转型 以进应变

齐菁|文

为中国IT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浪潮集团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一方面,它有着相对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它处于当今发展最快、变化最多的IT领域,“云+数+AI”新型互联网企业是浪潮集团的新定位。

在浪潮,人才被孙丕恕董事长比为最宝贵的钻石,2018年,在筹划面向未来的“云战略3.0”时,集团上下形成一种共识:所有的战略规划都要由人来落地,所有的事情最后都是人力资源的事情,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开启了人力资源的转型之路。疫情期间,浪潮集团人力资源在组织变革、数字化和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员工体验的转型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将坚持业务需求与弹性管理相结合,风险管控和业务捕捉能力明显提升。

浪潮集团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寻找发展机遇?是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实践支持并成就了浪潮的雇主品牌?《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独家采访了在浪潮工作超过20年的浪潮集团副总裁、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伟华,他分享了浪潮应对疫情在业务推进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实践,并且深入解读了近年来浪潮人力资源转型的经验。

科技战疫,在危险中寻找并抓住机遇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更是长期影响企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强调家国情怀和奋进精神的浪潮集团提出,企业和员工要共同建立在危险中寻找并抓住机遇的意识,围绕客户需求,员工快速构建数字化转型能力,推动企业具备业务转型的能力。

围绕客户需求,加快推进相关业务复工复产。2月3日,浪潮集团就快速利用已有的智能生产线,实现服务器生产提前复工,保障疫情带来的客户计算能力需求的增长;面对客户疫情防控管理需求,浪潮推出疫情防控指挥系统、健康码、易登记、物资预约等云上协同远程办公系统,满足政府及企业客户疫情下防控及复工复产需求。

“1+8园区复工解决方案”构建无疫园区。浪潮围绕复工复产的8个防疫场景,设计解决方案:例如在企业内部成立疫情应急指挥小组,层层设立至最小单元;构建四级疫情响应机制,对应四级响应体系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加强员工赋能,推进全员疫情防控应知应会培训;快速搭建疫情预防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员工行动轨迹和身体异常,助力复工安排和疫情防控及员工关怀实施等。

传递客户关怀,变疫情为客户经营契机。疫情期间,浪潮为云南省政府搭建大数据疫情监测指挥系统。实现疫情数据省、市、县三级穿透,成为云南省“防疫战”的“电子沙盘”。此后,在浪潮助力下,四川、重庆、湖北黄冈等50多个省市纷纷上线疫情指挥系统,海量数据穿梭大屏之上,为“战疫”提供精准支持。第一时间为湖北黄冈市捐赠抗疫物资,为多个省市开展用大数据进行疫情防控专题授课。销售一线通过疫情物资援助、为客户在线授课加强客户关系经营,推动线上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浪潮集团数字化人力资源架构

深化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刘伟华和团队曾对人力资源整体趋势做过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人力发展的四大趋势。“第一是无所不在的工作场域,这要求人力资源更加智能化与数字化;第二是人才驱动战略从原来的战略驱动人才转向愿景驱动人才;第三是员工体验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从管控转向服务;第四是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

因此,2016年,浪潮开始进行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设计出有覆盖员工全生命周期的“8+1+1”管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管理、干部管理、薪酬激励、目标绩效、招聘管理、学习发展、雇主品牌,配合共享平台和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见图)。疫情加速了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他们还总结出“六化一心”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坚持以人为核心,按照流程标准化、操作线上化、服务自助化、数据场景化、决策(分析)模型化、应用平台化推动各专业模块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各模块的打通。

疫情期间,浪潮加速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招聘管理首先快速响应,通过空中宣讲会、应用人才画像,实现在线简历投递、简历自动筛选、在线测评、远程面试及AI自助面试、在线入职等技术,实现招聘模式全面转型。在学习发展上,通过在线学习系统、将线下培训全部转移到线上,创新课程在线形式和学习形式,通过课程体系化、知识碎片化、学习趣味化,提升学习体验,营造在线学习氛围,推动员工自主学习。

打造平台+生态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及疫情防控管理要求,浪潮对员工在化危为机的行业洞察和理解能力、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出新要求,并且为推动员工适应新变化提供多方面支持。

例如,通过月度经营会议,定期对业务规划及进展、外部趋势变化洞察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等逐层传递到员工个人,使员工充分理解企业面对的危险和机遇,推动关键举措执行到位。此外,结合公司转型业务需求,加强人员结构的优化和配置,推动企业内部优秀人员向数字化转型等新兴业务转型,大胆提拔和选用具有数字化转型思维和能力的年轻人才。另外,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围绕企业成本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人力成本,构建人效模型,探索灵活用工模式,围绕经营业绩达成,加强各业务人力成本管控。

而在助力员工成长方面,浪潮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浪潮大学数字化在线学习平台,打造平台+生态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员工学习覆盖率、人均课时、开发课程、培训效益提升等,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例如周报、月报机制、奖惩制度、规范要求、基于达成持续优化调整学习平台运营策略,不断提升员工学习体验。浪潮大学学习平台已成为员工工作生活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员工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内部已经形成了“有疑问找浪大”的氛围。

其次,搭建完备的在线课程库和讲师库,鼓励全体干部、员工开发课程、沉淀工作方法论,学习发展团队总结推广课程开发方法论,利用AI语音、视频转化等方法,持续完善知识库课程体系,同时,利用虚拟课堂和数字化手段,满足员工即时性在线学习需求。

再次,利用混合式学习、岗位知识地图、员工训战结合3种途径,探索学习发展新思路、满足不同岗位员工成长需求,完成专业性、有效性的深度融合式培训模式转变。

据刘伟华透露,目前浪潮最重视培养的是员工的适岗能力,即保证不同岗位、层级的员工在工作岗位中发挥最大价值,持续提升人均产能。为此,浪潮通过分层打造干部培养体系,搭建岗位认证体系,核心岗位要求持证上岗,梳理员工技能知识地图,以考促学,训战结合,以赋能推动人力资产持续增值。面向不同层级干部,打造“活水计划”“金牌班组长”“中坚力量训战营”等精品训战项目,通过提升干部角色认知、战略规划、经营意识、管理能力等,提升“火车头”的动力;面向不同层级员工,从文化融入、岗位技能、实践演练等多个方面着手,持续赋能提效。

文化关怀 做有温度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产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在刘伟华看来,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就应该是吸引创造性人才,给予愿景施展的空间,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而不是在胜任力上分金掰两、斤斤计较,要从“打猎”转向“养鱼”,从管控转向服务,将员工体验当作产品来打造,做有温度的人力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让员工和企业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共享成果。

理念引领。面对巨大不确定性,2020财年初浪潮集团提出“未来已来,以进应变”的年度文化关键词,号召员工要以更加乐观的心态、积极进取的行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出希望员工具备“共赢心态、斗志不息、成长思维、极致追求”这四种特质并对其进行内涵阐释,将理念与员工行为相结合。通过高层文章学习、拍摄主题宣传片、园区氛围布置、周边文创产品等方式加强员工感知和认同。视频语言是如今热门表现形式,浪潮通过挖掘身边浪潮人的故事,将不同岗位浪潮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重要选择、自我成长用镜头展示出来。告诉广大员工以进应变不是一句口号,人生会有许多岔路口,只有坚持成长思维才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制度保障。开展有温度的人力资源变革项目。随着个体价值的彰显,组织与个人更多是共生共赢关系,个体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组织的作用从管理人变为最大程度的激发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2019年,浪潮提出“有温度的人力资源”变革项目,以员工体验为核心,围绕员工全生命周期梳理34个关键场景、120余个关键动作,将HR面向员工的管理、关怀动作流程化、标准化。例如,因个税改革造成员工工资的变化,刘伟华主动让薪酬中心给所有的员工一个一个核算,再一个一个发邮件,告知你会少交多少税,下月工资会是多少等等。此举大大超出员工的预期,很多员工回邮件称赞公司贴心,而薪酬中心的员工也真切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文化关怀。浪潮集团形成了“1234”文化活动体系,即以员工体验为核心,全年两大重大节点福利(中秋与春节),三个文化周(ShePower女性文化周、入司周年纪念仪式和女神节活动),四大主题文化月(浪潮幸福月、亲子文化月、工程师文化月、市场文化月)。疫情之下,考虑到员工心理可能存在的巨大压力,进一步扩大文化活动的规模范围,并开展专题性活动:如针对员工身心健康,开展员工心理健康咨询、21天不抱怨活动、网球赛、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针对驻外员工,进行专项关怀,为他们送去能量包、人物宣传等;同时在亲子文化月期间,举行家属开放日,让员工更多享受亲子时光,也提升员工家人对公司的认同感。

根据2019年员工满意度调研显示,浪潮员工认为浪潮最吸引人才加入和留用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创新、平台、奋进。不断在各领域追求创新的精神,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前景,积极奋进、充满斗志的企业文化,这些特质都是浪潮员工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而对于浪潮集团来说,“最佳雇主”既是一种认可,更意味着责任。最佳雇主是在面向员工、潜在候选人进行宣导时的最佳背书,在困难时期这个作用更加凸显。然而,最佳雇主也是要在职业发展、培养体系、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办公环境等多个方面表现卓越。在浪潮,雇主品牌部门在内部的名字是“员工关怀与沟通中心”,虽是小事,却真实体现了员工感受在浪潮管理者心中的份量和他们坚持打造由人才驱动的优秀企业的决心。

齐菁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特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