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新型风险(《哈佛商业评论》2020年第11期/全12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众说 | Interaction



敏捷高管团队

达雷尔·里格比(Darrell Rigby)、萨拉·埃尔克(Sarah Elk)、史蒂夫·贝雷兹(Steve Berez),《哈佛商业评论》2020年5月刊



公司最高级领导者也必须接受敏捷原则,这其中最大的难点是,高管们必须在常规运营和寻求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文章的大前提是“敏捷的主要目的是创新”,很可惜,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恰恰相反,敏捷(大体上跟“精益”是同一个概念)在质量方面有许多规范,而且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其作用是维持运营稳定。

平衡模型完全是一团糟,而且说不通。“过于静止”和“风险太高”并不是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比方说,在我们这个未知的世界里,产品“过于静止”就是一件“风险太高”的事情。

再比如,一个敏捷过程的“静止”阶段会消除不确定性,展现灵活的内容。采用一种意在降低风险的思维方式反而会“风险太高”吗?

我当然同意这篇文章的结论,特别是对敏捷思维的理解以及对领导力和管理的启迪。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讨论敏捷思维的文章,这样可以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个重要的议题。

——马茨·简马尔姆

读者


真是一篇有深度又有见地的好文章,让我很有共鸣。这篇文章提供了非常详实的例子,指引高层领导者支持敏捷转型。我很喜欢那个让领导者看看日程,想想哪一场会议能把事情讲清楚、哪场会议用来消除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负责数字化转型的人都该读一读这篇文章。

——布赖恩·坎贝尔

读者


领导层要转变思维模式,提升速度、灵活性和透明度,公司利润和股市表现可能都会随之提升。

——欧赫内·恩科姆巴

读者


好文章,讲解了有利于提升敏捷性的敏捷方法。不过归根结底,这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问题,需要高层领导者以身作则。我真心觉得“敏捷”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所以与其说“保持敏捷”,不如说“变得敏捷”。

——贝亚特·朔里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