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流感克星——板蓝根
在全民恐慌的“非典”“禽流感”“甲流”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时期,板蓝根曾被广泛用作防疫药物而家喻户晓,甚至被渲染成了“国民神药”而遭疯狂抢购,一度出现脱销状态,“家中常备板蓝根”也成了当下时髦的口号。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感冒迹象或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就会给孩子服用板蓝根作为治疗和预防性用药,因此,经常有病家问及板蓝根防治感冒的话题。板蓝根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儿科用,耳鼻喉科也在用,因其治咽喉病而闻名,当孩子感冒,出现嗓子红肿疼痛等变化时,用之正相宜。但对于如何用好、用对板蓝根且听下文。
板蓝根又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方可入药,在中国各地均产。菘蓝是一到两年生的草本植物,在乡野山地,如蒲公英一样是一种不起眼的小草,但在古代却是治疗温病不可或缺的中药之一。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归心、胃二经。《本草纲目》中言其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此外,关于板蓝根功效的记载还有很多,如《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本草便读》:“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中药志》:“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可见板蓝根善清实热火毒上攻之证,又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板蓝根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流感病毒、虫媒病毒、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解热、抗菌、抗病毒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多适用于风热型感冒和一些温热类疾病初起(如:温毒发斑、大头瘟疫、喉痹、疮肿、痈肿、水痘、烂喉丹痧等)应用效果良好,尤其是儿科常见的感冒发热、咽部红肿,每选板蓝根为主剂。药商将其加糖制成各种剂型,比较方便的有冲剂、散剂,口感较好易被接受,对感冒的防和治均有疗效,所以用的人多,几乎成了常备药物,也正是由于用的人多,所以乱用现象频繁,造成意外的反应不断出现,曾有病儿就因服用板蓝根后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并起药疹;也有关于服用不当造成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的相关报道,所以,病家问及此药的用法也不断,为此我曾多次宣讲,用板蓝根要辨证,不能一哄而用。
板蓝根本身是好药,合理应用才安全有效,出问题时往往不在药而在用。板蓝根作为清热解毒的苦寒药物,用于风热感冒、火热上攻之实热证则属对症治疗,对于患风寒感冒、体质偏虚有寒及脾胃不和之人误用之,轻则伤脾胃,重则损阳气。所以,不分寒热、虚实,一味应用板蓝根预防或治疗疾病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于小儿来讲,其脾胃柔弱,治疗疾病的用药剂量宜小,药味宜少,药性宜缓,而板蓝根过于苦寒,即使罹患风热感冒也不宜随意使用,至于预防性用药,也要注意体质状态和药后反应,长期应用更是不妥,以免苦寒败胃伤阳。古人讲“是药三分毒”,药与体合、与证合一般没问题,如若不合便易相悖,正所谓“有是病用是药,则病受之;无是病用是药,则元气受之。”药证不相对,既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板蓝根虽毒副作用小,但长期大量应用确亦可引起蓄积中毒,引发不适,出现头晕、脘腹冷痛、不思饮食、便溏等症。所以,应用板蓝根需辨证准确,掌握剂量才好。
其实,板蓝根不仅是一味中药,还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健康染料,这从它的别名中不难发现,多和色彩相关。在云南大理白族地区流传至今的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其所用的染料就选自当地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制成的蓝靛溶液,具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因此,他们常将扎染布制作成头饰、衣裤、被子、桌布等用品使用,既亲近自然,也有益于人体的健康,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代代传承下去,希望这种古色古香,带有少数民族特色又环保健康的印染技艺能被更多人知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话到此处,关于板蓝根的内容已谈了不少,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板蓝根有更多的了解,辨证用药时更加准确,但作为医者我仍然要强调对于疾病的预防,莫要完全依赖药物作用,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方式和适度的运动锻炼,才能让体质得到真正提升,对防病保健才更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