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环境挤压效应
冒险违章或处罚员工,是为了避开确定的损失。更加准确地说,是为了避开确定的损失感受,这是系统1的情绪。
如果对“损失”没有感受,那么“损失”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比如你对一个10岁的男孩子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会买不起房子、娶不到媳妇。”这种警示对他完全没用,因为他没有感受。但是如果你说:“你今天不把作业做完,明天会被老师批评。”这种警示就立竿见影,因为他产生了损失感受。
那么,企业会给作业人员哪些确定的“损失感受”呢?
欧依安盾的研究人员在多个企业长时间观察人员作业,发现作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疑问时,他们通常都不会选择停下来寻求帮助,而是倾向于选择冒险继续作业。
有一次,曾一鑫博士在现场看到几名作业人员在进行起重作业,他们将一根槽钢临时搭设在横梁上,槽钢并不固定。在槽钢中点位置,作业人员用并不合格的绳子绑了一个手拉葫芦,又用手拉葫芦直接捆绑了重物进行起重操作。
曾博士初步一看,就发现了明显的违章:下吊钩回扣到起重链条上,用链条捆扎重物进行起吊作业;手拉葫芦没有挂在稳固可靠的吊点上,而是挂在摇摇晃晃的临时槽钢上。
曾博士询问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知道曾博士是第三方机构的研究人员,告知其实情不会让自己利益受损,就明确表示知道自己在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当然,曾博士作为高级教练,采用了一些沟通技巧,以获取更多的真实信息。
曾博士继续追问,想知道他为什么明知故犯。
工作负责人给出了具体的理由。
首先,现场并没有稳固可靠的手拉葫芦吊点,而要搭设一个这样的合格吊点,至少需要耽误两天,还需要花至少2000元成本。
其次,如果今天不能按时完工,“会被领导骂死”,甚至被扣罚奖金,“起步价50元”。
所以,公司的经营管理环境提供了一种选项:确定的预期损失引起的损失感受。我们把这个选项叫作选项A。
曾博士继续追问,以深入了解工作负责人对安全法规的理解。
工作负责人并不是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必须按标准、按规章作业,否则出了事故要负责任,还有可能是刑事责任。
但工作负责人的解读是:如果小心一点,违章作业也不会出事。在正式起吊前,进行试吊,当重物离地后如运转正常、制动可靠,才继续起吊。这样,就不会有损失。
我们把这个选项叫作选项B。
选项B还有一种解读方式:有较小的可能性会出事故,甚至造成人身伤亡。最惨的莫过于号称最狠的安全标语所说的:“事故就是‘两改一归’,媳妇改嫁!孩子改姓!财产归别人!”但是,这种解读方式一般会被大部分人选择性无视,因为毕竟出事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它只是“风险”,是一个概率,并不是确定的损失。
曾博士整理了这个必须在瞬间完成决策的问题。你的选项是哪一个?
选项A:停下来。向领导报告,要求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但是这样做必定会挨批评,并且损失至少50元,有可能还要增加至少两天的工作量。
选项B:不停。冒险违章,小心一点的话,不会有任何损失。
冒险违章作业有可能蒙混过关!不冒险、不违章则会面临确定的损失——而损失是人们厌恶的,极力规避的。
如果与现场的作业人员一样,你会选择选项B——不停,冒险违章。
虽然曾博士经常在现场偶遇类似这样的情况,但毕竟是一个小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我们需要在一个随机的大样本上重复进行这样的测试,以验证这一个结论。
为了尽量大范围地获取样本,模拟逼近“贝叶斯法则”(当分析样本数接近总体数时,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接近于总体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我借助微信公众号“安全产业路由器”这个平台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且发布在朋友圈收集数据。
问卷中发布了两道测试题。
第一题:办不办许可的问题。
你现在作为工作负责人,清扫一批中压电气开关柜(6.9千伏),你和工作组成员已经干完了绝大部分工作,临近下班时,突然发现作业许可证里少写了一个开关柜,原因是你自己填工作申请时遗漏了。你今天上午已经跟王二麻子约好了下班后一起去喝酒,然后搓麻将——快乐的多巴胺(6)在等待!如果现在停下来,等作业许可证出来,干完就得到晚上9点多了,过程延长那么多,边际效益却相当小。而且,明天领导知道这事儿了还会批评你。现在正好没有人监督,如果偷偷干完,就10分钟的事儿,一切都还是美好的。
这一瞬间,你可能面临两个选项:
选项A(确定的损失):停下来。去办理工作许可。
选项B(感觉是风险极低的违章):不停。小心一点,赶紧偷偷干完收工!
“安全产业路由器”面向的群体是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早期是以管理者为主,而我的朋友圈又以管理者为主,这将使选B的比例低于真实比例。另外,正如做核电运行管理的施卫华老师在朋友圈的留言中阐述的:“如果是书面回答,百分之百选择先停下来,这道理谁都懂,但实际工作中,做出选择就难了。”所以,可以认为这次调查结果将比较保守地反映真实情况。
一共有221人参加了测试,其中26人选择了选项B,不停,偷偷干完!违章比例高达近12%!如果考虑与真实情况的差异,现场违章的比例可能远高于此。
不系安全带进行高处作业的习惯性违章也大有人在,我们也可以来理解一下他们的处境。于是就有了问卷调查的第二道题。
第二题:系不系安全带的问题。
大热天,室外高温将近40摄氏度,你现在要爬上5米高的变压器顶部去进行高处作业,你的安全带脏兮兮的,想一想都觉得戴着会很难受,而且变压器区域没有稳固可靠的安全带挂点,还得挂安全绳,感觉是多出来的工作量。现在,你就在作业现场,也没有人监督,面临两个选项:
选项A(确定的损失):挂安全绳,系安全带,让高温“烧身”!
选项B(感觉是风险极低的违章):不系安全带。相信自己的水平,赶紧偷偷干完!
最终一共221人参加了测试,其中10人选择了选项B,不系安全带,偷偷干完!违章比例高达近5%,如果考虑与真实情况的差异,现场违章的比例还会更高。
跟踪整个调研的过程,发现随着样本数的增长,比例变化很小,如表1.3所示。这说明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表1.3 办许可实验数据统计
注意:看完表1.3中数据,是不是觉得这个实验的结果也不符合框架效应?实验场景中,大部分人选择了“损失”(去办许可,系安全带),而只有12%与5%的人选择了“风险”(违章)。这怎么解释呢?原因可能是:这只是一个想象实验,没有真实场景体验;并且,实验参与者以企业管理者为主,他们其实是痛恨违章行为的。
国家能源局数据:2017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53起,死亡62人,其中有40%(20起)事故是高处坠落事故,造成29人死亡——原因很可能是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
作业人员并不是不知道不系安全带会有风险,但作业人员在现场如果不违章,会有哪些“损失感受”呢?“多出来的工作量”“不舒服”“因去找安全带而延误工期要被批评”“被罚款”……
可是,如果不违章,会有确定的收益吗?比如被表扬、被奖励。客观地说,在很多企业比较难给出这些收益。“正常”情况是,批评和处罚可能来得很快、很准,而表扬和奖励却又少、又慢、又不准。
以前与一位好朋友聊到这个话题,他作为管理者,笑着反问我:“遵章守纪不违章,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凭什么还要表扬呢?”
以此逻辑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领导不在少数,他们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持续表现出来的思想,将作业人员往天平左侧(违章)方向推。
不要漠视作业人员的智商。事实上,他们在作业现场时,每个人的“小算盘”都打得飞快。
他们只要用系统1稍微“考虑”一下,就发现自己处于“不得不”违章的境地。
厂长、安全总监、安全员在现场抓违章,其实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当然,大家都理解,如果不去抓,情况会更坏。而就算你每天都在抓,违章作业还是层出不穷。于是上头进一步加大要求,企业要准备更多的材料,迎接更多的检查……每个人都疲于奔命,违章却并不见少。
可见,企业内外的大环境对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挤压效应,使违章几乎成为被迫的“必然”选择,这使安全生产管理越来越复杂,管理负担越来越沉重,而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我们可以把这种挤压效应称为“环境挤压效应”——环境挤压效应导致违章成为“被迫”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