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际依恋
2.1.1 人际依恋的概念
目前绝大多数对依恋的研究都集中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上,发生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包括母婴依恋和成人依恋。
20世纪60年代,精神分析学家Bowlby(1969)在观察了婴儿与照看者(主要是母亲)分离的表现后,提出了依恋理论,即婴儿与照看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
Hazan et al.(1987)研究发现,依恋理论同样适用于成人,并提出了成人依恋(adult attachment)的概念。成人依恋是指成人与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之间的情感联结。
2.1.2 内部工作模式
个体与生俱来有与依恋对象接近以免除自己在面临困境时受到心理和身体威胁的倾向(Mikulincer et al.,2005),而照看者的回应和敏感性影响着个体从出生直至成年后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这种个体在早期依恋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关于自我和他人的表征被称为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Collins et al.,2004)。早期关于内部工作模式的研究主要关注依恋类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Elicker et al.,1992;Rothbard et al.,1994);而 Collins et al.(1994)和Ijzendoorn et al.(1997)研究指出,个体的内部工作模式是分层次的,个体面对不同的依恋对象,其依恋类型可能有所不同,Lieberman et al.(1991)甚至指出个体与同一个依恋对象的依恋类型也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随着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依恋类型(王争艳等,2005;Ross et al.,2001;Fraley et al.,2000),这说明即使早期与养育者的依恋关系并不理想,个体的内部工作模式仍然有可能发生改变。这为本书研究组织依恋,找到影响组织依恋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
2.1.3 人际依恋的类型、维度与测量
2.1.3.1 人际依恋的类型
(1)母婴依恋的类型
Ainsworth et al.(1991)通过陌生情境实验(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观察婴儿在母亲“分离”与“在场”的不同情境下适应陌生环境、体验分离焦虑以及与陌生人相处的不同反应,并根据观察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婴儿依恋类型:安全型(secure)、回避型(avoidant)和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合称非安全型依恋(Misciagna,2005)。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他们感到安全时,能够主动探索周围的环境,在他们感到不安全的时候,能从与母亲的联结中获得安慰;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无论母亲在场还是离开,都显得无动于衷,只是不停地探索着周围的环境,看起来容易被人误解为平静,但实则是一种防御性适应;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婴儿离不开母亲,无法自主探索周围的环境,对母亲的离开表现出特别悲伤(Wallin,2014;顾思梦,2014)。Main et al.(1990)发现了第三种非安全型依恋,即未解决型/混乱型(unresolved/disorganized)。这类婴儿在陌生的环境中或面对陌生人时,往往会表现出杂乱无章或缺乏组织的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安全感,并表现出敏感、恐惧以及面对养育者时过分任性等特征(张伶,2012)。
(2)成人依恋的类型
Hazan et al.(1987)依据Ainsworth的分类,将成人之间的依恋关系也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简称焦虑型)三种。安全型指既能保持独立也能保持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信赖他人也乐意被他人信赖,在人群中大约占56%;回避型指对亲密感到不安,很难完全信赖他人,希望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约占人群的24%;焦虑型指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心不被接纳,过于渴求密切的人际关系,约占人群的20%。
除了Hazan et al.(1987)提出的成人依恋的三种类型外,Bartholomew et al.(1991)基于内部工作模式的自我(self)和他人(others)维度,把成人依恋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安全型、先占型(preoccupied,又称迷恋型)、冷漠型(dismissing)和恐惧型(fearful)。安全型的个体积极看待自己和他人,即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关心的,他人是敏感的、友善的、能够也愿意提供帮助的,因此安全型的个体既能够与他人保持较亲密的关系,又能够保证一定的独立自主性,不会过度依赖他人;先占型的个体积极看待他人而消极看待自己,在关系中会显得过于关注他人和过度依赖他人,害怕被别人抛弃;冷漠型的个体积极看待自己而消极看待他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但认为他人不值得信赖,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对关系的拒绝和排斥;恐惧型的个体看待自我和他人都是消极的,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的爱或者无法得到别人的关心,他人是不可靠的,害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陈国鹏,2013)。
2.1.3.2 成人依恋的维度
除了按类型来划分外,还有研究者用维度来划分成人依恋,将成人依恋分为焦虑和回避两个维度(Brennan et al.,1995)。焦虑维度指害怕被拒绝和被抛弃,回避维度指对他人的亲近和依赖感到不舒服(陈燕蕾等,2008)。结合Bartholomew et al.(1991)的四种成人依恋类型,成人依恋的类型和维度可综合考虑,即安全型依恋表现为低焦虑低回避,先占型依恋表现为高焦虑低回避,冷漠型依恋表现为低焦虑高回避,而恐惧型依恋表现为高焦虑高回避(钟歆等,2013)。
2.1.3.3 成人依恋的测量
Hazan et al.(1987)将依恋理论用于成人依恋后,推动了成人依恋的相关研究,而成人依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离不开测量工具的完善。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成人依恋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问卷法和投射法。其中访谈法和问卷法更为常见,投射法由于对研究者的要求高而且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
(1)访谈法
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AAI)是由George、Kaplan和Main于1985年开发设计的半结构式访谈。AAI要求被访对象对其早期依恋关系、失去依恋对象以及与依恋对象分离等经历进行回顾和描述,并对这些经历在其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加以评价(周春燕等,2004)。访谈的问题如“请用五个形容词描述自己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并举例说明”“能否描述自己第一次与父母的分离”等。AAI将成人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迷恋型、冷漠型和未解决型/混乱型四种(Wallin,2014)。安全型、迷恋型和冷漠型的特征前文已有介绍,对于未解决型/混乱型的个体而言,他们往往有严重的未解决的依恋创伤,兼具冷漠型和迷恋型的特征(周春燕等,2004)。
依恋访谈(attachment interview,AI)是由Bartholomew et al.(1991)基于Bowlby的内部工作模式设计的。AI要求被访者描述当感到孤独和遭遇困境时,对朋友、伴侣等重要关系的信任程度以及对自己状态的评估。AI将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先占型、冷漠型和恐惧型四种。
(2)问卷法
成人依恋类型(adult attachment styles,AAS)是由Hazan et al.(1987)开发的一种自陈量表,由简短的三段式描述组成。该量表把成人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三种。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修订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revised,ECR-R),是由Fraley et al.(2000)基于Brennan(1998)编制的ECR量表修订的,共36个题项,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Smith et al.(1999)对ECR量表进行了改编,形成了社会团体依恋量表(social group attachment scale,SGAS),国内学者李同归等(2012)对SGAS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团体依恋量表(GAS)。
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由Collins et al.(1990)设计。该量表共有18个条目,分为三个因子:信赖、亲近和焦虑。信赖因子描述当一个人需要帮助时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亲近因子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接近和亲密感到舒适的程度;焦虑因子是衡量一个人对被抛弃和不被爱的担心程度。其中,信赖因子和亲近因子与回避维度有关,焦虑因子与焦虑维度相关(Ravitz et al.,2010)。AAS主要测量依恋维度,再把依恋维度转化为依恋类型(吴薇莉等,2004)。
此外,还有关系问卷、成人依恋问卷等测量方法。关系问卷(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是由Bartholomew et al.(1991)开发的。与Hazan et al.(1987)的测量工具类似,由四段描述组成,用来测量安全型、先占型、冷漠型和恐惧型四种依恋类型;成人依恋问卷(adult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AAQ)由Simpson et al.(1996)开发,将成人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三种。
(3)投射法
成人依恋投射法(adult attachment project,AAP)由George et al.(2001)提出。AAP通过围绕图片讲故事的方式,使被试降低心理防御,呈现真实的依恋体验和感受。AAP一共有八张图片,除一张较为中性外,其余七张均与依恋情境有关,图片上会标明场景或事件,如“分离”“角落里的孩子”“墓地”等,而图上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其他信息都不确定,需要被试描述完成。根据被试的描述,AAP把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先占型、冷漠型和未解决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施测中,研究者们通常会将那些指代母婴依恋或成人依恋的词汇进行修订,以测量在工作情景中个体与他人或个体与团体的依恋类型或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