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联网式”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策略探究
(一)“网游式”的成绩管理与评估
我在两个班开设“如何让语文课变有趣”的主题班会,通过访谈86位学生,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有趣”的认识都如出一辙:“玩游戏就很有趣呀。”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得它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加庞杂与灵活,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是“杂家”,要对各学科领域知识均有涉猎,融会贯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时尚的心态与宏大的视野,便无法在较之年轻十几岁甚至更多的学生中立足。
作为勇于突破与创新的新时代语文教师,我尝试着思考、构建,并且公布“网游式”的成绩管理模式:“游戏最吸引你们的就是‘排位赛’吧,段位越高,越觉得光荣。我们也来开设一个‘语文排位赛’! ”此后,班上同学开始认真地学习语文了,也有一部分同学提及与之匹配的成绩管理项目,如作业全对加一颗星,作业不交扣一颗星等。
为了更好经营师生关系,让学生认为语文“富有乐趣”,我会经常会在学生作业本下面留言,比如:今天上课发生了什么?看你注意力有些不集中……学生看到教师的语气如平日聊天那样平和,必定有了想要回应的愿望。一位学生接着说:“我一开始肯定是不敢说实话的,怕老师怪罪。但是后来发现老师并不会当众批评你,写在本子上的话,就像微信私聊一样,谁也不会看见。”以一副真挚可亲的面孔面对学生,的确能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膜,让学生不再盲目惧怕教师,不再对语文学科产生压迫感与排斥力,而是努力学习语文,试着爱上语文。
(二)“微信式”的师生交流互动
当今社会的交流渠道主要是“微信”“QQ”等一系列聊天软件,伴之相生的是“朋友圈”“微博”等互动平台,学生沉迷于动动手指这样轻松的动作,就非常容易能够掌握好友的动态。此外,微信聊天框还衍生了一项“发红包”功能。我通过对86名学生的观察,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春节期间通过微信红包收到来自长辈的“压岁钱”,学生们乐此不疲地从中获得来自长辈的物质收益,这是一项能够与网络游戏媲美的“兴趣活动”。
随后,我致力于让这样的场景化为现实:师生日常的私人交流都采用“微信聊天框”这样的形式,学生将一本练习簿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封面上的名字随心所欲,第1页透露自己相关的信息,如爱好、特长等。这不仅可以考验我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更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第2页起,“聊天框”的作用也就真正发挥了。表情可以代替文字,这大幅减少了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要“文字聊天”的压力。我还可以给学生发“红包”——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是一份为学生定制的专项习题,当然也可以是耐心指正学生的某个错误……在每次考完一次重要考试之后,教师可以给进步最大的同学发送一封“邮件”——一封手写表扬信,让他们体会到成功者的喜悦,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作为教师勤奋乐学的态度,展示自己的文学底蕴及写作素养。
在“聊天框”里,我不会揪着一些小错误不放,反而会因为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对其另眼相看;我不会因为不了解学生而对其产生错误的定位,反而会细心解读学生身上的不同特质。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感受到了什么叫被尊重,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学会了不惊不扰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看法,也学会了如何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促成卓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