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胸痹
(1)枢机不利,营卫不和
王某,男,42岁,职工。2008年因左胸痛收住天水某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经24小时心电监测,心脏彩超、胸透均未见异常,唯心肌酶稍高,因治疗疗效不理想而出院来诊。刻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除左胸前区疼痛外,唯一可寻者是半夜全身微出汗、口苦,二便正常,纳寐均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微弦。
据该患者讲,去年曾在西安某大医院住院治疗,胸痛时作时缓,终究未愈,这次因天水机厂筹建事宜而住天水机厂多日,苦于劳累而发胸痛。
中医辨证:
胸阳不展,气机痹阻,因发胸痛。
夜半属子时,乃阴阳相交之分,口苦属邪郁少阳,责于少阳当治枢机,自汗出乃营卫不和,阴阳不相偕,故治当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宣通胸阳,疏利痹阻。拟柴胡桂枝汤加味:
药用:
柴胡9g、黄芩9g、生姜9g、姜半夏9g、党参9g、炙甘草6g、大枣5枚、桂枝9g、白芍9g、降香6g(后下)、炮附片9g、枳实12g、淮小麦30g。三付,水煎服。
二诊:
服上药后,夜半汗明显减少,胸痛未作。药已中的,上方续进五剂。
三诊:
诸症若失,唯近日大便干结,休息不便,患者欲索方返回咸阳,遂书:
柴胡9g、枳实12g、白芍15g、炙甘草6g、淮小麦30g、大枣5枚、柏子仁15g、百合24g、肉苁蓉15g、桃仁6g。五剂,水煎服。
四诊:
三月后的一天,该患者又来疗诊云:上方服了二十多付一直稳妥,近日因故又有痛感,但均轻于前,特专程前来复诊,予仍以三诊方加炮附片9g、全蝎3g。服如前法。
按:
本例左胸痛两年,曾多次住院未愈,曾在当地中医院所服中药多为瓜蒌薤白汤一类方及活血化瘀之剂。我根据汗出时间这个不引人注意的症候进行了辨证,而弃除胸痛这一主证,却收到了显效。弃主证巧愈胸痹,凭次证歪打正着。自汗出乃营卫不和,阴阳不相偕。汗出时间在夜半属子时,乃阴阳相交之分。而口苦当属邪郁少阳,枢机不利。阴阳相交之分而自汗出,不是柴胡桂枝汤证者何?当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宣通胸阳,疏利痹阻为治。方中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炮附片温通胸阳,降香活血通痹,枳实开胸中痰结,淮小麦宁心而和营。药证相符,效若桴鼓。
(2)饮邪上犯,心阳不展
杜某,男,40岁,教师。2011年9月初诊。
左胸痛一年余,近半年常辗转就诊于兰州西安多所医院,但疗效不稳定,时好时坏,近来病情加重,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刻诊:颜面轻浮,头重颠眩,胸痛气短,左胸痛甚时上身半转侧不利,口干不思饮,若饮则必热而少量。另据患者讲,每次左胸痛时胃脘和两胁就不舒服,并见呕逆、吐苦水;二便尚可,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弦。翻阅以前检验报告,心电图:左束支不完全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肺纹理增重;B超:慢性胆囊炎,肝、脾、胰、双肾均正常;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饮邪上犯,胸阳痹阻,胆胃不和,升降失司。治宜散寒蠲饮,宣阳通痹,清胆和胃,升清降浊。拟《外台秘要》延年半夏汤:
药用:
姜半夏12g、鳖甲12g、党参9g、槟榔6g、桔梗6g、枳壳6g、柴胡9g、吴茱萸6g、生姜6g、桂枝9g、茯苓9g。三剂,水煎服。
二诊:
上方服后,胃及左胸痛明显好转,自觉全身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感。既效,拟上方更进五剂。
三诊:
胸痛再未发作,肿散脑清,诸恙大瘥。嘱上方加炒枣仁9g,取七剂,两天服一剂,水煎服。
后随访近两月内一直未见胸痛。
按:
延年半夏汤出自唐·王焘《外台秘要》的半夏汤。《外台秘要》(癖及痃癖不能食方条)本方主治:“腹内左肋,痃癖硬急,气满不能食,胸背痛者。”
日人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云:本方“用于慢性之胃病,主诉左季肋下或左乳房下疼痛,左肩背酸痛者。”
根据上述症状,延年半夏汤的适应证颇与本例吻合。另外本例患者有3个表现又一次提供了使用本方的依据:①每次左胸痛时胃脘和两胁就不舒服,而且出现呕逆、吐苦水的见症。②情绪不佳时亦可出现胸、胃脘和两胁疼痛。③有时用手指触压身体某一部分时可见呃逆现象。
可见应用本方除了具备主证之外,还要有饮邪阻滞、胸阳痹阻、肝(胆)胃失和的病机,而且对于有心因性原因的患者疗效会更加明显。
(3)痰浊壅塞,胸阳痹阻
田某,男,43岁,工人。2008年12月初诊。
胸痛及背,左肩臂麻木,脘腹窒塞,气短无力。自己舌下含硝酸甘油并吞服速效救心丸,十数分钟后胸背痛渐渐缓解,但余症依旧,遂邀余往诊。刻诊:颜面发青,头汗出,畏寒肢冷,说话无力,胸闷憋气,左肩臂麻木,脘腹窒塞,舌淡胖,边有紫斑,苔白腻,脉弦紧。家人拿出前几天心电图检查报告示:心肌梗死(ST段改变)。证属胸痹。病机:心阳虚馁,阴寒上乘,痰浊壅塞,气血瘀阻。治则:温阳通痹,泄满降逆,豁痰开结,理气活血。方拟仲景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
药用:
枳实15g、厚朴12g、薤白12g、桂枝9g、瓜蒌15g、红参9g、炮附片15g、山茱萸15g。一剂,令开水急煎5分钟后,一边煎一边用小勺频频喂服。
二诊:
上药边煎边服,约1小时许,头汗止,肢温身暖,嘱上午本方服完,下午原方加童子便200ml,继服。
三诊:
两剂尽,诸症大为缓解,谈笑自如,能喝大半碗稀粥。拟上方增损更进:
药用:
白人参15g、炮附片9g、白术9g、干姜6g、瓜蒌15g、薤白9g、枳实12g、厚朴15g、黄连6g、肉苁蓉15g、降香6g。三剂,水煎服。
四诊:
无不舒,以三诊方加味,制大其服,共末缓图。
药用:
白人参30g、炮附片9g、白术9g、干姜6g、瓜蒌15g、薤白9g、枳实12g、厚朴15g、黄连6g、肉苁蓉15g、山茱萸15g、降香6g、桂枝9g、茯苓15g、红景天15g、黄精15g、鹿角胶15g、鸡内金15g、炒杜仲15g、苦参15g、熟地30g、当归9g、丹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陈皮6g、生龙齿15g。五剂,共碾细末,每服6g,一日两次。
按: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曰:“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何谓胸痹?“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本例除胸背痛,胸满,心中痞气,短气等胸痹见证之外,尚有颜面发青,头汗出,畏寒肢冷等阳气衰微的表现,而且发病时间是冬季凌晨。这无疑揭示了胸痹发病的时间特征,即好发于阳气不充的时段,这正好与患者心阳虚馁遥相感应,从而诱发胸痹发作。所以一诊在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同时伍以红参、炮附片以回阳救逆,山茱萸防止阳气散失;用开水边煎边服,这是我多年临床总结出的对待危重病人的给药方式,疗效非常可靠。再说枳实薤白桂枝汤,此方是仲景为胸痹出现阴寒内结,痰浊壅滞,气饮上冲、横逆时所设;用通阳开结,泄满降逆之法治疗;方中枳实消痞除满,厚朴宽中下气,桂枝、薤白通阳宣痹,瓜蒌开胸中痰结。二诊方用童子便,咸寒坚阴,活血通脉,并兼制大队温热之弊。待病情稳定后,即集温阳益气、通阳宣痹、活血理气、豁痰蠲饮、平冲降逆、补肾健脾诸品,制大其服而缓图远功。
(4)心胃同病
马某,女,68岁,1997年5月初诊。
主诉:
患胃病20余年,胸脘痞闷,胸骨后下段隐痛,反复发作加重两月。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窦房传导阻滞,ST段改变。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刻诊:神倦乏力,胸痛频发,胸脘痞闷,伴嗳气、心悸、胸闷、不寐、纳差,舌质黯红,苔黄微腻,脉滑数,时见结代。病名胸痹。证属心血瘀滞,痰热中阻。病机分析:心气不足,心血瘀滞,胸络痹阻故胸骨后下段隐痛;痰热中阻,枢机不利,斡旋失司则脘痞胸闷;胃不和则不寐,阳明逆则嗳气,气虚则神倦,血不足则心悸,乃心胃同病。治宜清热豁痰,和胃消痞,益气活血,通络宣痹。拟半夏泻心汤加味:
药用:
姜半夏9g、干姜6g、黄芩9g、黄连6g、太子参9g、炙甘草6g、大枣5枚、瓜蒌15g、薤白6g、旋覆花9g、茜草15g、青葱管7茎、鸡内金12g。3剂,水煎服。
二诊:
上药服后脘腹舒坦,嗳气消,能入睡,自觉胸痛也有所减轻。既有小效拟上方稍事调整继进。
药用:
姜半夏9g、干姜6g、黄芩9g、黄连6g、太子参9g、麦冬15g、五味子6g、炙甘草6g、桂枝9g、降香3g(冲服)、瓜蒌15g、薤白6g、鸡内金12g。6剂,水煎服。
三诊:
胸脘痞闷若失,胸痛未作,脉律整,能料理家务。根据其平时易感冒,结合心胃宿疾,拟配散剂缓服。
药用:
熟地50g、黄芪50g、黄精50g、天冬30g、麦冬30g、琥珀10g、芡实30g、茯苓30g、山药30g、西洋参30g、制首乌30g、黑芝麻50g、紫河车20g、珍珠10g、三七20g、鸡内金30g、神曲20g、陈皮6g、桂枝15g、炙甘草9g、合欢皮20g。3剂,共为细末,每服6g,一日两服。并嘱节制饮食,食勿用饱。
随访,自述自从服药面以来,感冒明显减少,胸痛偶犯,但较前轻微许多,瞬息即安。
嗣后常以此方加减缓服,情况甚好。
按:
本例胸痹的特点为心胃同病。治疗上首重中焦,突出了脾胃的斡旋枢机作用。因为脾胃同居中焦,乃上焦(心肺)与下焦(肝肾)气机运行的枢纽,脾胃斡旋有制则上下得通,升降有序,三焦不病。马某罹患胃病20余年,中气虚馁可知,每当水饮食滞,寒热中阻,气机壅塞,遂致中焦痞坚,枢机窒壅,上下不得交泰,如斯则胸阳痹阻,窒塞不通,故胸痛屡作。所以用仲景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使中焦“大气一转”,上焦方可“其气乃散”;胃气因和,上焦得通,心胃皆安。
斯人年届古稀,久恙羸弱,素易感冒,稍食即积,属阴阳气血诸不足,心肾脾胃皆失健,往往临床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见证多端,每难入手。这次辨证另辟蹊径,以中焦为突破口,摒弃以往见心治心之惯例,初获小效。当病获转机即以施今墨之“补固神气精血方”扶正固本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再根据个体特点加入消食和胃,温通心阳之品,制大其剂缓服之,果显寸功,若能持之以恒,必臻安途。
考“补固神气精血方”乃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早年所制,由熟地、黄芪、黄精、天冬、麦冬、制首乌、紫河车、琥珀、黑芝麻、山药、芡实、茯苓、西洋参、珍珠等药组成,功用健脾益气,调补脏腑,补肾填精,安神定志,养血润肺,扶正匡邪。久服调元固本,轻身延年。有资料云,上世纪以本方制剂“健延龄”胶囊曾荣获“国字一号”保健品。本方在大病之后恢复期缓服,疗效显著。
(5)心脾同病
丁某,男,45岁,营业员。2008年12月5日初诊。
病史摘要:
患者心绞痛已五年之久。素胃冷肠鸣多年,纳少便溏,曾被某大医院诊断为①心绞痛;②冠心病;③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每次心绞痛发作时,总觉胸中怯冷,畏寒肢凉,脘窒胸痛,痛不可忍,心下如物堵塞,胁下撑胀,气短无力。好发于冬季寒冷之节,每周约发作1~2次,每发必含硝酸甘油片方可缓解。刻诊:此次发作因急含硝酸甘油及速效救心丸心绞痛已缓解,但手足冰凉、畏寒气短尚未改变,胃脘仍觉窒塞,胁下撑胀。舌质淡、水滑苔,脉沉弦。证属脾肾阳虚、阳气虚馁、痰浊上犯、胸阳痹阻。治宜益气通痹、破阴回阳、豁痰止痛为法。通脉四逆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
药用:
炮附片20g(先煎60分钟)、干姜9g、炙甘草6g、红参9g(另煎兑服)、枳实15g、厚朴9g、桂枝9g、薤白9g、瓜蒌15g。2剂,水煎频服。
二诊:
药后手足转温,不畏寒,胃脘窒塞大减,气短减轻。舌脉同前。症状虽缓解,然病因未消除,拟上方调整继进。
药用:
炮附片10g、干姜9g、白术10g、炙甘草6g、红参9g(另煎兑服)、枳实10g、厚朴9g、桂枝9g、薤白9g、瓜蒌15g、茯苓20g、荜茇5g。3剂,水煎频服。
三诊:
胃冷肠鸣轻多,大便微成形,知饥,胸未痛。说明阳气来复,心脾肾元阳稍振。予二诊方加黄精20g。七剂,水煎服。嘱服药期间食勿用饱。
四诊:
服药期间心痛未曾发作,气已不短,身暖胃温,情况大有好转。拟三诊方增损。
药用:
炮附片10g、干姜9g、白术10g、炙甘草6g、红参9g(另煎兑服)、枳实10g、厚朴9g、桂枝9g、薤白9g、瓜蒌15g、茯苓20g、荜茇5g、黄精20g、合欢皮15g、茯神12g、琥珀3g、鸡内金10g。7剂,水煎频服,两日一剂。
五诊:
因生气曾小犯一次,即加服硝酸甘油,但轻微,稍痛即逝。余时均安。拟以四诊方为基本方制大其剂缓图。
药用:
炮附片5g、干姜5g、白术10g、炙甘草6g、红参9g、枳实10g、厚朴9g、桂枝5g、薤白9g、瓜蒌15g、茯苓15g、荜茇5g、黄精20g、合欢皮15g、茯神12g、琥珀3g、鸡内金10g、紫河车10g、炒枣仁10g、丹参15g、砂仁3g、白檀香6g、荷叶10g、百合20g、苦参12g。10剂,共杵粗末,分包30包,每日水煎一包,分早晚2次温服。
此后以五诊方为基本方进退,隔日续服半载,心绞痛从未发作,多年的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亦逐渐痊愈。
按:
本例心脾同病,心痛下利并见,故主用仲景通脉四逆汤,《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中附子温肾回阳,干姜温中散寒,甘草和中补虚,实为回阳救逆之要方。本例虽未见里寒外热、面色赤、干呕、咽痛等格阳现象,但胸中怯冷、畏寒肢冷、胸痹心痛、气短无力、胃冷肠鸣、纳少便溏则为主要见症,故用其以温肾回阳、燠中散寒。合枳实薤白桂枝汤者,针对其心下痞气、胃脘窒塞,胁下撑胀使然。因为枳实薤白桂枝汤长于下气消痞散满。根据仲景旨意,胸背痛,心下痞,胁下逆抢心,脉沉弦为使用本方的辨证眼目。
二方合用益气通痹、破阴回阳、豁痰止痛、心脾同治,使几年屡治屡犯的心绞痛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们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日常心绞痛发作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临床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临床观察有心胃同病者亦有心脾同病者。这种情况若单纯注重心绞痛则疗效不佳,如果心胃(脾)同治则立竿见影。因为脾胃同居中焦,而中焦乃三焦之枢机,脾胃系五脏之枢纽,中焦(脾胃)输转正常则五脏元真通畅,三焦气机和达;一旦中焦(脾胃)痞塞,则上下二焦气机悖逆,心肺肝肾失之交泰,故胸痹心痛势在难免。除此而外心绞痛中还有心肺同病、心胆同病、心肾同病、心肝同病等见症者,临床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