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职场“第二曲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窘境三:科技和经济越来越发达,财富、教育却越来越两极分化

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震惊了全球。书中提到,在过去300年间,欧美各国的投资回报率维持在每年4%~5%,而GDP 平均每年增长1%~2%。因此,100多年来,有资本的人的财富增长了128倍,而整体经济规模只增长了8倍。当资本回报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时,各种形式的资本收入将高于“朝九晚五”挣来的工资收入,而工资收入正是绝大多数人的经济来源。因此,社会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皮凯蒂将这个理论称为“资本向心论”。

无独有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他的著作《不平等的代价》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群拥有的财富超过国家财富的 1/3。世界上最富有的85个人拥有的财富,比世界上最贫穷的35亿人的财富还要多。这表明如今的社会发展似乎更趋向残酷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给予富有者更多,夺走贫困者已有的。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指标叫“基尼系数”,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财富分配绝对不平均;最小为“0”,表示财富分配绝对平均。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如果在0.2以下,说明是高度平均的状态,北欧五国的基尼系数一般在0.2左右。如果基尼系数分别为0.4~0.5,则说明收入分配的差距较大。2018年,世界上几个大国的税后基尼系数为:德国0.299,英国0.343,美国0.395,中国0.469。

当财富分配越来越两极分化时,教育、创新能力也会如此吗?

我们看一看目前的现象:在优秀的中小学附近,房租越来越贵,补习班越来越密集,人们为了一纸文凭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我家位于中关村腹地,周围有中关村一小、二小、四小、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等优质中小学校,家长们犹如“拼命三郎”一般,不仅自己当着严格的“陪读郎”“督学”,还大把大把地花“银子”,把孩子塞进各种补习班、“占坑”班中。

虽然有人嘲笑中国的父母太焦虑、太操心,但是我们一次次看到,学习型父母抓住了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让自己的下一代拥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在北大国际MBA 校友群里,时不时热烈地庆祝这家儿子同时被两所美国常春藤名校录取,那家闺女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家长们纷纷求经验分享、建留学群——孩子的教育总是最受关注的话题。

每天晚上八九点走在深圳的深南大道、北京的中关村,看到许多写字楼中仍然灯火辉煌,各种咖啡馆、创业孵化器中人头攒动,在这里,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智慧与资本的味道”。

未来,聪明人、创新者将越来越汇聚于大城市,深圳、北京、上海、洛杉矶、伦敦等“智慧城市”将形成更强大的“集群效应”和“虹吸效应”。创新不仅需要一个聪慧的头脑,还需要彼此激荡的创新浓度,以及在资本持续催化下的创新烈度。

眼见着财富、教育、创新都在越来越两极分化,难怪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引发了众多人的共鸣和深思:在上层、中产和底层三个割裂的世界里,我居于何处?个人的努力对于突破阶层有多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