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境四:组织越来越“轻盈”,个体越来越“强大”,谁更需要谁?
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提出了几个有趣的思考。
·“公司制的黄昏”。他开始重新思考: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花大笔钱租用办公场地?我们是否需要,以及需要多少全职员工?按时间支付工资还是按项目支付工资?
·“三叶草”组织。所谓“三叶草”组织,就是由核心人员、外包人员(完成项目的独立专业人士以及小公司)和自雇工作者(包括兼职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等三种人组成的企业,这应该是未来组织的趋势。
·“大象”与“跳蚤”。“大象”作为20世纪雇员社会的基础正在日益衰落,或不得不“重生”;而“跳蚤”要么是独立工作者,要么与人合伙,成为更高效自如的个体。技术进步使得工作可以任意组合,人才可以灵活协作,因此,“大象”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而“跳蚤”将成为职场的主流。
目前在英国的劳动人口中,从事全职工作的只占55%。而且,93%的企业是微型企业,雇员不超过5人。2019年,大约有5700万名美国人从事自由职业,约占劳动人口的1/3,而且,这一比例将越来越高。目前,美国的Z一代(1995—2009年出生)员工中有53%是自由职业者。
近几年,全球流行起一种新的职业生态——数字游民:人们只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惬意地工作。罗振宇也谈过一种“U 盘化”的生存状态: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拔插、自由协作。这些职场人具有强大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潇洒地穿梭于各个组织间,我们可以统称他们为“超级个体”。
当越来越多的人才离开组织,为自己或多家企业、多个组织服务,追寻自主和独立时,组织又会发生哪些变化?
日产汽车(Nissan)的英国公司总裁伊恩·吉布森提到,日本的组织比较像“泥巴”,结构模糊,责任与功能划分得不太明确,经常处于变动状态。西方典型的组织如同“钻石”,结构清晰,角色与职责明确,但弹性适应力和反应力较弱。而中国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上善若水”一般,正在平台化、智能化、跨界共生。
不论是从目前的组织变革,还是从未来的组织发展来看,阿米巴模式,虚拟型组织,柔性化、平台化组织,大致的趋势都是划小经营单元、授权个人和团队,形成高效的项目协作,减少组织的控制力,激发个人的创新力和企业家精神。
那么,在未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越来越轻盈的组织与越来越强大的个体,到底谁更需要谁?他们是残酷地竞争,还是美妙地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