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研究一门学科,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丰富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人类已经研究了上千年,但是教育学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教育学的萌芽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所以被认为是萌芽阶段,是因为人们在这一时期对于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还没有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大多数的教育思想和经验都零散地出现在他们的哲学、政治等著作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袁世勋.教育学新编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12.。因此,该时期又被称为“前教育学时期”。

在中国,教育学的萌芽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述孔子思想的《论语》;论述孟子思想的《孟子》;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乐正克的《学记》等。《论语》中通过记载孔子和其弟子的问答,传递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经验。如主张“有教无类”,广受弟子;实施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以致用等。《孟子》讲求“四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大学以“三纲领,八条目”来指引教育目的和为人做事的目标。《中庸》是一篇思辨性极强的哲学类文章,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督学之”。《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它倡导教学要“未发先豫”“长善救失”等。

西方的教育先哲们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也有很多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仅是哲学、政治学方面的著作,还是一部教育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思想,主要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亚里士多德被马克思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智。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论述了儿童的教育问题,它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虽然这些教育思想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分化出来,且关于教育的论述大多停留在表述经验方面,没有理性的分析和整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教育思想都是深刻且精辟的论点,并且指导了当时的教育活动,为之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人名言】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 [苏联] 玛克西姆·高尔基

二、教育学的独立

17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逐渐得以发展。这个时期的教育家们,开始撰写一些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有关教育学的思考也开始从哲学和政治中脱离出来。同时,他们对于教育学的问题从描述性过渡到理论性的说明,使得教育学体系逐渐完整,渐渐成为一门较独立的学科。

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最早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的《大教学论》(1632年)被认为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认为教育是“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这本书代表着教育学独立形态的开始。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他将教育学首次带入大学课程。德国的教育学家特普拉在哈勒大学担任教育学教授,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他编写的《教育学研究》(1780年)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这标志着教育学学科的基本形成。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更是创造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专业概念、专门的研究方法、研究机构和系统的教育著作。这一时期的教育学不仅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并且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各门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现象产生了高度抽象的和更合乎规律的认识,教育学的理论化、科学化的水平得以提高,教育学逐步地从现实的描述走向理论的论证,从理论的类比走向科学的说明。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和世界观的局限性,人们对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说明仍具有不科学性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

【知识考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取的主要的方法是( )。

A.哲学思辨

B.经验描述

C.自然类比

D.科学实验

答案:C

三、教育学的发展

随着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教育学不仅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吸取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而且还开始借鉴其他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教育学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教育派和教育著作。这个时期,我们称为“教育学的发展时期”和“教育学的多样化时期”。

(一)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教育的理论,这种教育流派叫作“实验教育学”。他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梅伊曼和拉伊,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拉伊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具体阐述了实验教育学思想。

实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提倡在教育研究中运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和成果,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化;建议将教育研究分为提出假设、进行试验和验证三个阶段;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袁世勋.教育学新编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15.;认为运用实验数据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教育改革和评价。

该理论通过运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实证主义和自然研究方法的影响,实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并且,在他们的观点中将定量研究方法看作唯一的研究教育的方法,这种观点是不可行的。

(二)文化教育学

19世纪末德国出现了文化教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熏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等。

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的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同时,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教育过程应该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以此推理,适合教育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精神科学或者文化科学,也就是以理解或解释的方式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促进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0.;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陶冶”和“唤醒”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

文化教育学对于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但是,文化教育学的思辨气息和哲学色彩过重,并且不能够很好地针对教育问题提出操作性的指导。它夸大了社会文化价值的相对性,忽略了客观规律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0.

(三)实用教育学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实用教育学也是在批判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特别是杜威的思想,对20世纪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典型的“美国”教育学。

实用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和生活是一体的,教育不应该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是学生个体经验持续的增长;第三,学校即社会,儿童应该在学校学到社会中所需要的态度、知识、能力等;第四,教育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第五,教育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经验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第六,教师应注重对儿童的独立体验、发现能力的培养,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同①.

实用教育学是美国教育文化的体现,它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是,它忽略了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模糊了学校的特质。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作家们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是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和问题等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这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教育学和教育史进行论述的著作;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来阐述教育观点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任何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都会影响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四,教育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第五,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薛晓阳.教育原理与策略 [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 1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由于我们有时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当,会犯一些简单化、机械化的错误,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学派,也是当前西方教育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等。

批判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它是造成社会差异、歧视和对立的根源。批判教育学流派的教育者们认为教育与社会是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形态、经济结构都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复制现有社会阶层的工具,若处于不利地位则难以在学校教育系统中获得成功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1.。然而,人们已经把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看作自然的事实。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在于揭示这些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唤醒人们的意识。

批判教育学是通过实践批判的方式和态度,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使教育从无意识的层面上升到有意识的层面。21世纪的批判教育学还在继续发展,对于批判教育学对西方教育和我国教育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

【案例分析】

批判教育学启发教育学整体认识

国内学术界对批判教育学的关注既源于对理论的探索,也来自反思的需要。于伟表示:“中国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与此同时,比照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提升质量、促进公平的目标,我们也要不断反思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等诸多问题。批判教育学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和视角,对我们认识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黄志成认为,批判教育学对我国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启发意义深远。以师生关系为例,批判教育学认为,一个教学过程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组成,学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是双向的教育。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而不是“教师和学生”。

在课程方面,批判教育学反对将教材分割过细,提倡主题教学。黄志成告诉记者,主题教学是将很多学科的问题组合到一个课题中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贫民窟”这个单词时,还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贫民窟,是什么原因造成贫民窟卫生条件很差等更为深刻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开展调查和思考。他表示,这样的教学课程更具有启发性。

批判教育学认为,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社会。“促进批判思维的发展往往通过对话产生,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黄志成说。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周霖看来,当前国内有些审辩思维的研究,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他认为,中国的学生普遍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很弱,这种思维的缺失,某种程度而言就是我们缺乏创造力、缺乏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型思维的重要原因。

批判性教育带给人们启发的不仅是对具体教学方法的思考,还有对教育本身的整体认识。于伟认为,现在国内有一种倾向,就是谈到美国教育就是如何好,那么美国教育存在什么问题?西方教育与阶层的固化和流动存在什么问题?批判理论会帮助我们对这些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介绍、讨论批判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增多,总体而言,国内学术界对批判教育学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有学者表示,期待未来批判教育学能给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更多启发。黄志成认为,批判教育学研究在国内尚未形成气候,整体而言还处于介绍认识的阶段。于伟也告诉记者,“当前国内专门从事批判教育学研究的学者和机构比较少。”从理论基础的角度而言,中国学者其实有不错的条件。于伟认为,中国有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感基础。尽管当前还处于翻译和介绍外国研究成果的阶段,批判教育学中有利于研究中国教育现状的内容仍然需要学术界进一步探索。

资料来源:耿雪.批判教育学启发教育学整体认识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24(2).

请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批判教育学对我国的影响?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学领域正不断出现新的成果,这也打开了新的教育世界的大门。当代教育学的具体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育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

20世纪初,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学校教育,而且重点关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着教育学的发展,当代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从对正常儿童的教育扩展到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李帅军.教育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4.。随着对教育学关注问题的不断扩展,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正日益扩大。

(二)教育学和其他学科高度融合,呈现方式多样化

随着对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仅仅依靠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教育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教育学的研究基础进入了更加宽广的学科领域,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管理学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理论基础出发,形成不同的教育观和不一样的教育学研究模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重现了教育史上百家争鸣的盛况。

(三)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分化和综合加深

20世纪中叶以后,原来教育体系的“四大板块”已经发展成了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随着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也迅速进行了学科分化。但是,在教育学高度分化的同时,又表现出高度综合的状态。这种综合模式表现在教育学的子学科与子学科之间、子学科与边缘学科之间又出现新的教育学知识点,例如课程哲学、教学技术学等。教育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以教育学为中心、科目门类众多、内容丰富、较为完整并具有独特组织结构的学科体系,它呈现出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发展态势,深化了研究的问题,丰富了研究视野和学术观点之间的交流。

(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更加密切

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是将自己定位为一种形而上学的研究,研究者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当代的教育学更加注重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当代教育实践的发展也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为教育学更好地发展提供助力。一些当代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也打破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隔膜,扭转了陌生和对立的局面,进行多种形式的接触、对话和交流。

(五)教育学加强了对自己的反思,形成了元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学者们对教育学自身的反思,其目的是检视教育研究活动的目的、性质、价值和知识等。元研究是反思某一学科的研究行为,而不是为了形成学科理论。因此,对教育学的反思研究,就形成了元教育学。元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知识、逻辑起点的知识、发展史和历史分期的知识、知识陈述形式的知识、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实践关系的知识等。对元教育学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学研究者的理论自觉性,提高了教育学理论的清晰度和科学性,为未来教育学的发展和教育变革产生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