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原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有两大分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个别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个别经济单位是指所有参与社会经济运行的个人或实体,它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厂商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体系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科学。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别经济单位决策行为的研究,来描述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说明市场配置经济资源的过程、效率及其失灵,寻求改善效率、弥补缺陷的途径。市场机制就是价格机制,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考察消费者和生产者、个别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如何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个别产品的数量和价格,这部分是个别产品市场的价格、产量决定理论。二是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理论,它考察要素所有者(居民户)与要素使用者(厂商)、个别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双方如何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要素的价格(工资、利息与地租)。三是以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为出发点,把全部社会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内容。比如一般均衡分析同时考察了产品市场上所有个别产品市场的供求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要素市场上所有个别要素的供求相互作用的关系。又如福利经济学虽然是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但它却是以社会的福利问题为考察对象的。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考察整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经济运行的整体,故又称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集中研究经济繁荣与衰退、通货膨胀与失业、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的经济波动、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这些主要经济问题,并建立理论模型,用于经济预测和决策。

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正式形成于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后。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的经济理论比较忽视宏观分析,强调微观分析。传统的宏观经济观点依据萨伊定律,以充分就业为假定,认为偏离充分就业、出现经济危机只是一种例外的暂时的现象。从这种基本观点出发,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并未引起它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由于19世纪上半叶严重的或长期的萧条相对来说还很少,这就支持了传统经济学的信念。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传统经济学破产。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灾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解释,批判了萨伊定律,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课题是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波动和增长原因,所以又称为现代收入理论。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解释,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总需求不足会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总需求过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减少失业、稳定物价,并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是否能够并且应该干预经济以改善其运行效率呢?对此,理论界存在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宏观经济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思想流派:一个思想流派信奉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另一个思想流派信奉政府干预,认为政府干预对改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前者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为首,后者以凯恩斯主义为首。到了70年代以后,货币主义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所取代,其代表人物有R.卢卡斯、T.萨金特、R.保罗以及E.普西斯科特和N.华莱士等。作为对立面的另一派则是第三代的新凯恩斯主义者,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Q. A.阿克洛夫、J.耶伦、D.罗默、O.布兰查、G.曼奎、L.萨姆纳斯和B.伯纳克等。这两个对立的思想派别的每一代都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是围绕着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展开的。这些主要问题是:如何解释高的和持续的失业时期?如何解释通货膨胀?什么决定经济增长?应该让谁来决定汇率?在这些问题上,这两个派别之间在观点及理论方面都存在着对立和冲突。论战的中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在每一个主要经济问题上,政府是否能够而且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是最好的。这些观点、理论和政策上的分歧、冲突和论战对政界和宣传媒介关于经济政策的讨论产生了强烈影响。作为一本初级教程,本书并不强调分歧和论战,而是集中于实实在在地讨论上述这些主要宏观经济问题,有选择地对比较流行的观点、理论和政策加以介绍。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是研究的重点和阐述方法存在着差别。它们探讨不同的问题,所以有时也采用相当不同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着眼于生产者行为、消费者行为、个别商品市场及行业的研究,采取个量分析方法。在微观分析中,通常需要假定经济总量是给定的,比如总收入、物价水平是给定的,然后分析消费者如何将他们的收入分配在不同商品的购买支出上;分析不同行业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整体的经济行为,着眼于对事关全局的主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它采取总量分析方法,侧重研究主要经济总量及其总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宏观分析中,通常需要忽视经济总量在不同行业内的配置以及变化,比如忽视行业间相对价格的变化、忽视总收入分配在不同商品购买支出上的变化,而只把总收入、物价水平这些总量作为分析的关键变量。再者,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原则和经济总体的经济行为原则也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总体是个体的总和,总体行为原则就等同于个体行为原则之和,否则就会犯“合成的谬误”。比如:节俭是个人的美德,但如果整个社会节俭成风,就会导致消费不足,引发经济衰退;个人涨工资增加收入是好事,但如果社会平均工资上升,就会导致成本推进,结果发生通货膨胀和失业增加。

不过近年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同样也涉及了对市场的分析,比如对商品和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分析等等。对这些市场进行分析,研究这些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又必须首先研究和了解厂商、消费者、工人以及投资者的行为——正是这些个别经济单位组成了这些市场。所以,宏观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总体经济现象的微观经济分析,致力于建立相互贯通、彼此协调一致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