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常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一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一、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定义】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都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体的侵入可发生在宫内、出生时及生后。
【疾病相关知识】
1.流行病学
是新生儿常见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围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约为5%~20%。
2.临床表现
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吐奶、口吐白沫、呼吸急促、不规则、发绀甚至出现点头样呼吸或呼吸暂停等。
3.治疗
针对病因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支持如氧疗、保暖、合理喂养等。
4.预后
大多数肺炎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等。
【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
1.体温
发热或体温不升。
2.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呼吸不规则、口吐白沫等。
3.缺氧征
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4.一般情况
反应差、哭声弱、拒奶等。
5.重症
点头样呼吸、呼吸暂停、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等。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患儿咳嗽反射差及无力排痰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3.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困难、消耗增加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可行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
2.合理用氧
监测血氧,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用氧方式,使动脉血PaO 2维持在60~80mmHg,病情严重者可给予正压呼吸。
3.维持体温正常
体温过高时给予打开包被、温水浴、冷水袋或调节环境温度来降温,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4.保证能量及水分的供给
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奶时防止窒息。
5.观察病情
注意患儿的反应,呼吸、心率、肝脏肿大等变化,当合并心力衰竭时做好镇静、强心、利尿,吸氧,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补液量。当患儿出现急促、呼吸困难、发绀明显加重时,警惕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做好穿刺准备。
【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疾病知识,使其配合治疗。
2.介绍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及翻身拍背的方法。
3.讲解肺炎患儿喂养的注意事项,避免窒息。
4.避免去公共场所及与有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群接触。
【护理结局评价】
1.患儿呼吸道通畅。
2.患儿缺氧及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呼吸平稳。
3.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4.患儿无心力衰竭发生。
【急危重症观察与处理】
呼吸衰竭
1.表现
呼吸困难、点头样呼吸或呼吸暂停,三凹征,发绀,烦躁,心率改变等。
2.处理
气管插管,正压辅助呼吸。
二、新生儿脐炎
【定义】
新生儿脐炎是指与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
【疾病相关知识】
1.流行病学
是新生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2.临床表现
脐轮与脐周皮肤红肿,伴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可有恶臭味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如经血液侵入可引起腹膜炎或败血症。
3.治疗
处理局部病灶,全身抗感染治疗。
4.预后
大多数脐炎预后良好。
【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
1.脐部症状
一般为脐轮与脐周皮肤红肿,伴少量脓性分泌物。
2.重症
严重者脐部与脐周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伴有臭味,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形成蜂窝织炎,细菌经脐动脉入侵引起败血症、腹膜炎等。
【护理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部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败血症。
【护理措施】
1.脐部护理
脐残端用75%乙醇溶液消毒,不需要包扎,但要保持干燥,避免尿液及水浸湿。局部有感染时,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以碘伏涂抹。
2.预防感染
勤换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脐部。沐浴时避免浸湿脐部,洗完澡后立即消毒脐部。
【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脐部护理的方法,使其配合治疗。
2.告知家长接触患儿时注意洗手,勤换尿布。
3.经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尿液污染脐部。
【护理结局评价】
1.患儿皮肤恢复完整性。
2.患儿无并发症发生。
3.家长掌握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
【急危重症观察与处理】
败血症
1.表现
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体温异常、哭声弱、黄疸加重等。
2.处理
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三、新生儿败血症
【定义】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疾病相关知识】
1.流行病学
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1‰~10‰,病死率为13%~50%。
2.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表现。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睡、体温不稳定、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面色欠佳,出现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少数严重者很快发展为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及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等。
3.治疗
及时选用合理的抗生素,处理局部病灶,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4.预后
病死率为13%~50%。
【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
1.早期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
2.病情发展
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呼吸异常、黄疸延迟等。
3.重症
有2/3的新生儿败血症可发展为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局部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食欲缺乏及摄入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脑膜炎。
【护理措施】
1.消除局部感染灶
及时处理脐炎、鹅口疮、脓疱疹、皮肤破损等。
2.维持体温稳定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保暖或降温措施。
3.有效控制感染
遵医嘱保证抗生素的正确输注,并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
4.保证营养的供给
细心喂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能量和水分,必要时输注丙种球蛋白、鲜血或血浆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当患儿出现前囟饱满、呕吐、尖叫、两眼凝视或抽搐时,提示有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当患儿面色青灰、有出血点、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皮肤发花、尿量减少、血压下降时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或DIC,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2.家长学会正确护理患儿。
3.保持皮肤清洁,学会脐部护理的方法。
【护理结局评价】
1.患儿皮肤恢复完整性。
2.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患儿无并发症发生。
4.患儿每日获得足够的水分和能量。
四、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定义】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感染。
【疾病相关知识】
1.流行病学
我国是CMV感染的高发地区,孕妇抗体阳性率高达95%左右。
2.临床表现
早产、宫内发育迟缓、黄疸、肝脾大、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3.治疗
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4.预后
轻型或亚临床型预后良好,新生儿期出现症状者约25%死亡。母孕20周前感染者应终止妊娠。
【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
1.皮肤黏膜
黄疸、皮肤瘀斑。
2.消化系统
肝脾大、肝功能损害。
3.血液系统
血小板减少、贫血。
4.呼吸系统
CMV肺炎、间质性肺炎。
5.重症
DIC、肝功能衰竭或继发严重细菌感染等。
【护理问题】
1.焦虑
与患儿病情及治疗时间长有关。
2.潜在并发症:
核黄疸、药物副作用。
3.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心理支持
与家长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家长配合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2.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光照治疗的患儿做好光疗的护理。
3.用药护理
由于疗程长,注意保护血管,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疾病知识,使其配合治疗。
2.母乳排毒时,建议放弃母乳喂养,做好喂养指导。
3.用药指导:讲解本病的用药知识,及药物的副作用。
【护理结局评价】
1.患儿无并发症发生。
2.家长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能配合治疗。
3.家长掌握新生儿照顾护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