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常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定义】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缺氧或产伤引起,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早产儿发病率高。
【疾病相关知识】
1.流行病学
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和死亡原因。
2.临床表现
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或)抑制症状及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常见症状为意识改变、呼吸改变、颅内压力增高、肌张力改变、眼部症状、瞳孔改变及出现黄疸和贫血等。
3.治疗
止血、镇静止惊、降低颅内压、支持疗法、使用恢复脑细胞功能的药物,必要时外科处理。
4.预后
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等因素有关,一般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
1.意识改变
如易激惹,过度兴奋或淡漠、嗜睡、昏迷等。
2.呼吸改变
呼吸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或暂停。
3.颅内压力增高
前囟隆起、血压增高、抽搐、角弓反张、脑性尖叫。
4.眼症
双眼凝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等。
5.瞳孔
不等大、对光反应差。
6.其他
不明原因的苍白、贫血和黄疸。
【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力增高、呼吸衰竭。
2.低效型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4.体温调节无效
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5.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出血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有关。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神态、呼吸、瞳孔、心率、前囟张力和肌张力变化,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部位及程度,避免漏诊。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维持正常呼吸型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合理用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用氧方式,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
3.呼吸衰竭或严重的呼吸暂停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做好相关护理。
(三)降低颅内压
1.患儿取头高侧卧位,肩部抬高15°~30°。
2.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做到轻、稳、准,静脉穿刺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
3.减少噪音。
4.尽量少搬动头部和避免头皮血管穿刺,以防加重脑出血。
(四)维持体温稳定
定时监测体温,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注意保暖。
【健康指导】
1.向家长解答病情,减轻家长紧张情绪。
2.鼓励家长坚持治疗和随访,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3.教会家长给患儿功能训练的技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新生儿喂养及相关照顾指导。
【护理结局评价】
1.患儿病情变化时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
3.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
4.有后遗症的患儿家长能得到正确的康复指导。
5.患儿得到足够的能量。
【急危重症观察与处理】
脑实质出血
1.表现
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心动过缓,前囟张力可不高。
2.处理
止血、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