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汤新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为细菌、病毒感染或理化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广泛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初多为刺激性干咳,1~2天有少量黏痰或黄痰,咳嗽加剧时偶带血丝,常伴有胸骨后钝痛等。此病属中医“咳嗽”范畴。
分型辨治,一般分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热伤肺等分别辨治。上述各型分别概括了此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有参考价值。但寒、热、燥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共同存在,而且各种因素不只侵犯肺,而是影响整体各方面。孤立地强调某一病理因素并不符合疾病的实际,其思想认识是片面的。
整体观认为,此病是以肺(气管、支气管)为重点的整体疾病,其病理因素除寒、热、燥外,还兼有痰、湿等各种病理因素,并与整体功能相联系。从症状看,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自汗、盗汗、心烦、胸闷、多梦、口干、口苦、恶心、纳差、乏力、尿黄、便干、痛泻等,因之应系统治疗。系统疗法,特别是“四联证”等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对此病的治疗效果。加减方法如下:
此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故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各8g,喘者再加杏仁8g,咳重者加荆芥、桔梗、白前、紫菀、百部各8g;干咳无痰加桑白皮10g,地骨皮、枇杷叶、贝母各8g;口苦、苔黄、尿黄者,加当归、栀子各8g;口干、咽干、咽微痛、口渴、舌裂、苔燥、少苔者,加元参、麦冬、贝母、薄荷各8g;恶心、呕吐、自觉有痰、苔厚、苔腻、流涎者,加半夏、苏叶各8g;恶寒、畏风、头痛、身冷、痛泻者,加防风8g;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10~12g、连翘8~10g、桔梗8g,咳吐黄痰者加鱼腥草、金荞麦各10g;失眠、多梦、盗汗者加龙骨、牡蛎各12g,自汗者再加黄芪10g;咳嗽带血者,按以上加减法多可控制症状,严重者加侧柏叶、艾叶各8g。现“四联证”者,加味全息汤加减。
用以上方法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效果良好,可较快缓解包括咳嗽在内的各种症状,对久治不愈者,也可取得满意疗效。
病例1:
陈某,女,40岁,市民。初诊时间:2010年10月8日。2个月前因发热咳嗽,诊为急性支气管炎,输液2周,并服各种消炎止咳药,病情仍未完全缓解。现咳嗽、喉痒、自觉有痰,但咳痰不多,微恶寒、胸闷、心烦、心慌、口干、口苦、刷牙时干呕,有时胃部微痛、小便多黄、大便偏干,便前腹痛,月经色黯,白带色黄。前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咽炎。脉弦,苔黄燥。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咽炎;中医诊断:咳嗽,胃脘痛,梅核气。此整体功能紊乱,风寒、郁热、阴虚、痰湿,故咳嗽不愈。应系统治疗,并兼顾各侧面。
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白芍加量至8g,加干姜、五味子、荆芥、桔梗、白前、紫菀、百部、当归、栀子、半夏、苏叶、元参、麦冬、贝母、薄荷、防风各6g,龙骨、牡蛎各10g。服药2剂,咳大减。又服4剂,咳止,其他症状亦明显缓解。
病例2:
孙某,男,28岁,农民。初诊时间:2013年10月8日。咳嗽1年,输液,内服消炎止咳药物,口服糖浆等,均未治愈,想服中药治疗。现喉痒,阵发性咳嗽,自觉喉中有痰,但咯痰不多,其他症状不明显。西医检查未现重要病变,诊为支气管炎。脉弦,苔薄燥。予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止嗽散、养阴清肺汤、当归、栀子、半夏、苏叶。服药6剂,咳略减,但未止。细询之,诉肩背酸重,锻炼出汗后不咳。思之,此为在整体功能紊乱的基础上,风寒凝郁,累及颈椎腰椎,已成“四联证”,于上方加入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即加味全息汤加减:
柴胡8g,桂枝6g,白芍6g,瓜蒌6g,薤白6g,枳实6g,苍术6g,陈皮6g,厚朴6g,白术6g,茯苓6g,猪苓6g,泽泻8g,生地6g,丹皮6g,当归6g,栀子6g,半夏6g,苏叶6g,元参6g,麦冬6g,大贝6g,薄荷6g,葛根8g,麻黄6g,防风6g,知母6g,附子6g,干姜6g,五味子6g,荆芥6g,桔梗6g,白前6g,紫菀6g,百部6g,龙骨、牡蛎各12g,甘草6g。
服药2剂,咳大减,又服4剂咳止。
按:
发热、咳嗽这些最常见的症状,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其涉及整体功能,且病理因素复杂,常用的退热、消炎、止咳药很难解决。系统疗法加“四联证”疗法再按症加入药物,对此类症状则效若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