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汤新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者。临床表现,冬季咳嗽加重,咳白色泡沫样黏痰,清晨痰量较多,部分患者喘息时有胸闷或胸骨后紧迫感。此病属中医“咳嗽”、“痰饮”、“喘证”范畴。
分型辨治,急性发作期多从痰饮伏肺、痰热蕴肺论治;迁延期多从肺气虚弱、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论治;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多以益肺、健脾、补肾之法治之。此外,前人论述中,有“咳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论述,故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名称。从而可以看出,前人除了重视病理因素,如痰、饮、热、阳虚、阴虚、气虚等外,已注意到,此病的形成,与全身各脏腑功能有关。这比西医只重视局部(支气管),视野更加开阔。可惜只是分别联系,其思想和实践,仍有局限性。
整体观认为,此病是以支气管慢性炎症为重点的整体疾病。除咳嗽、咳痰、气喘等主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恶寒、烦热、肩背酸重、自汗、盗汗、心烦、胸闷、心悸、多梦、口干、口苦、恶心、纳差、乏力、尿黄、便干、痛泻、浮肿、头晕、目眩、痰中带血等。很多患者可能同时有多种慢性病,有的虽未查出其他疾病,但全身功能已现紊乱。故应予系统治疗,并根据症状及其病理因素调整处方。
此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故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各8g,喘者再加杏仁8g,咳重者加荆芥、桔梗、白前、紫菀、百部各8g;干咳无痰加桑白皮10g,地骨皮、枇杷叶、贝母各8g,恶寒、畏风、身冷、肢冷、痛泻者加防风8g,口苦、苔黄、尿黄者加当归、栀子各8g;恶心、泛水、自觉喉中痰多,苔厚腻者加半夏、苏叶各8g,口干、咽干、口渴、胸腹灼热、舌裂苔燥或少苔者加元参、麦冬、贝母、薄荷各8g,心悸、盗汗、多梦者加龙骨、牡蛎各10~12g,自汗者再加黄芪10g,自汗严重、身冷、身痛者加附子8g,纳差者加三仙各10g。现“四联证”者,加味全息汤加减。
用以上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良好,且可同时治疗其他基础疾病。此病为慢性疾病,每逢发作,或身体出现其他不适,即要及时调理,改善体质,方可逐渐减少发作,有望不再发作。
病例:
郭某,男,68岁,农民。初诊时间:2009年11月8日。咳喘发作月余,输液、服咳喘药效果不理想,诉患病3年余,开始多于冬季发病,现在其他季节也可能发病,感冒、生气、过度劳累等往往为发病诱因。咳吐白黏痰,但吐出不顺利,微有畏风或头痛、易汗、胸闷、心烦、多梦、口干、口苦、自觉痰多、乏力、纳减,小便多黄、大便多干,或有便前腹痛,脉弱、关弦,舌裂、苔厚燥微黄。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嗽。此整体功能紊乱,风寒、郁热、痰湿、阴虚,兼气虚,致肺失清肃。应系统治疗,兼顾各侧面。
全息汤基础方去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杏仁、当归、栀子、半夏、苏叶、元参、麦冬、贝母、薄荷、防风各6g,黄芪、三仙各8g,龙骨、牡蛎各10g,服药8剂,咳喘缓解。后每遇咳喘发作或有其他不适,即服药数剂至病情缓解。间断调理1年,嗽喘未再严重发作,体质明显改善。
按: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病理因素复杂,影响面大。治疗时,不能只局限于化痰、止咳、平喘,同时应重视调整整体功能,改善体质,这是治本之策。系统疗法对此有明显优势。自觉有痰,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症状,也常见于其他各种疾病,如慢性咽炎等。一般化痰方药效果多不理想,这是在整体功能紊乱的基础上,痰湿与阴虚这对矛盾的病理因素互相结合而形成的。用系统疗法,并同时加入半夏厚朴汤(半夏、苏叶)、养阴清肺汤(元参、麦冬、贝母、薄荷),并加入其他对症方药,效果良好。近年多加入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