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石鼓文的复原
石鼓文从制作完成之日至唐代初发现时,其间经过了约1300多年的时间,历经风风雨雨,所刻文字有不少已经剥蚀无迹。现在的石鼓文字残缺更为严重,如《马薦》鼓已一字不存。现在要想完全恢复石鼓文的原貌已绝无可能。我们所说的复原是指最大限度地恢复原貌。这只能从较早的拓本中去探求。但是传世的石鼓文最早的北宋拓本均已经过剪装,失去了原有的行次和定位。好在前人的摹刻本及摹写本有不少是按石鼓原文的行次、字位摹刻、摹写的,如明代陈氏《甲秀堂帖》缩刻本、顾从义《石鼓砚》、清阮元重刻天一阁本、吴大澂缩写本等,这对石鼓文的复原提供了参考。
近现代的不少学者对石鼓文的复原做了有成效的探索。其中做得好的像罗振玉、马叔伦、郭沫若、徐宝贵等。郭沫若的复原研究则能将缺失的字一一用方框标出,对空缺字的重文也以小方框标示,使之最接近于原貌。20世纪90年代,宝鸡市博物馆参考专家复原石鼓文的成果,依据安国先锋、中权、后劲本的影印本互校,借助电脑,搞出了一个复原本,刊印出版。该本字形精确,空位、残泐、石花皆求逼真,对石鼓文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