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林业区划
1981年10月,“三北”防护林地区农业区划协调领导小组及林业部“三北”局在乌审旗召开陕西、宁夏、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综合治理毛乌素沙地区划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开展毛乌素沙地林业区划工作,伊克昭盟林业区划范围为7个旗(市),乌审旗全部属于区划范围。1982年6月,乌审旗组织三个混编组、六十余人开始对全旗的土地资源、土壤资源、草场资源、林业资源及土地风蚀沙化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到1983年8月底,各项调查汇总工作基本结束,随之开始了区划工作。1983年9月,林业区划小组在林业资源和土地风蚀沙化调查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全旗林业区划。到1984年6月底,林业区划全部工作结束。1984年11月,伊克昭盟区划委员会鉴定验收小组对《乌审旗林业资源调查和区划》进行了鉴定验收,并颁发了合格证书。
乌审旗林业区划的主要原则是:一是自然、经济条件在区域内的相似性。特别是自然条件中的地貌类型是分区的重要依据。二是林业生产建设、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同整个国民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性。三是同区连片,保持乡、苏木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四是与上级区划隶属关系的明确性。
根据上述原则,将乌审旗划分为三个林业类型区。
一、中北部沙甸结合固沙护牧林区
本区包括浩勒报吉乡、乌兰什巴尔台乡、乌审召苏木、图克苏木、呼吉尔特乡、乌兰陶勒盖苏木、嘎鲁图苏木、黄陶勒盖乡、达镇、国有乌审召治沙站、乌兰陶勒盖治沙站、达镇苗圃、八一牧场后寨子分场,红泥湾育草站等4个乡、4个苏木、5个国有林牧场、站、圃。
本区总面积1027.2万亩,其中,有耕地5.4926万亩,草场450.4万亩(包括一些灌木林地草场)。主体经济是畜牧业,有牲畜41.7439万头(只)。有农牧业人口4.6万人。现有林面积80.4768万亩,森林覆盖度7.5%。
本区的土地类型有沙丘、丘间低地、滩地、梁地四种。沙地所占面积较大,各类沙丘地约977万亩,占本区面积的94%。沙地的主要特点是:松散、流动、肥力低,但蓄水性好,水分有效性高;植被以沙蒿为主,其次有沙柳、乌柳、臭柏等。丘间低地的条件较好,一般无盐碱,适于栽乔灌木和种草。本区的滩地特点是以小型为主,一般地下水位在0.5~2m,多为下湿滩,植被主要有寸草、拂子茅、芦苇等。梁地水分条件最差,大部分无灌溉条件,天然植被以柠条、冷蒿和针茅等为主。
本地的水资源状况是:地表水少,地下水分布较广,地下水量丰富,矿化度都小于1克/升,水质较好。地表水在本区属外流区的,只有一条季节性河—白河;内流区有很多大小不等的湖泊,面积为12.8万余亩,多为盐碱湖。地表水可供林业用得较少。
本区有宜林地399.5万亩,土壤主要是风沙土,其次有栗钙土和草甸土。
本区今后发展林业的方向主要是在“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指导下,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活动。造林以灌木为主,灌草乔结合,主要营造防风固沙林和牧场防护林。其具体措施是:一是坚决执行“以草定畜,建设养畜”的方针,防止滥牧,杜绝乱砍滥伐,滥垦荒的现象,保护现有植被。二是对现有半固定沙地向流沙转化的地段,要进行有计划的封育,辅之以人工种树种草;对现有流沙要进行积极治理,抓好人工造林,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地广人稀的老牧区,大力开展飞播造林和机械造林,营造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和牧场防护林。三是平缓覆沙滩地,以营造旱柳、合作杨为主,形成乔灌混交用材林。四是在保护好梁坡地植被的基础上,营造以柠条为主的防风固沙林。
二、南部无定河流域西北段水保牧场护牧林区
本区包括巴音柴达木乡、陶利苏木、沙尔利格苏木。总面积为508.2万亩,经营方向以牧为主,有牧业人口1.424万人。境内有耕地2.8427万亩,草场348.7万亩,有大小牲畜22.1199万头(只)。现有林面积14.1971万亩,森林覆盖度1.9%。
本区的地貌特点是:以沙丘和大滩地结合为主要形式。沙丘低矮易于治理;滩地主要有陶利滩,沙尔利滩,昌黄滩,朝岱滩。这些滩地的水位较浅,大都在0.5~2m;滩地的土壤上层多为壤土,由于排水不良,盐碱化普遍强烈,经改造,是优良牧草和防护林带的良好基地。天然植被以芨芨草、马蔺和盐蓬为主。
本区均属无定河的流域范围,可利用的地表水极少,但地下水资源丰富。
本区有宜林地147.4万亩,土壤主要是风沙土,其次是草甸土。
本区的发展方向是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植树种草,主要技术措施是:一是在沿河岸营造护岸林,主要树种为旱柳、合作杨、紫穗槐、酸刺等。二是在流沙地及丘间低地的迎风坡三分之二以下主要栽沙柳、杨柴等灌木;丘间低地营造旱柳等乔木。三是在覆沙滩地营造以旱柳为主的成片用材林,为防止风蚀,最好乔灌混交。四是在半固定沙地应控制载畜量,实行轮封育林育草的办法,封闭后辅之以人工种植灌木。五是在阿拉陶勒盖梁、文公梁以营造柠条为主,新庙梁以营造白榆为主。六是在固定沙地及滩地应实行以草定畜的方针,防止草场沙化、退化,在滩地四周营造镶边林带。
三、南部无定河流域东南段水保农田防护林区
本区包括纳林河乡、河南乡、纳林河林场、河南苗圃、八一牧场蘑菇滩分场。总土地面积211.4万亩,有农牧业人口2.5483万人。境内有耕地7.6725万亩;草场109.9万亩,大小牲畜8.0348万头(只)。有林面积31.5219万亩,森林覆盖度13.8%。有宜林地83.4万亩,土壤主要是风沙土,其次黄绵土。
本区的两个乡均以农为主,无定河、纳林河横穿两乡而过,水土流失严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
本区地处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有很多黄绵土,部分地段虽上部覆沙0.5~2m不等,但其下覆黄土,可营造用材林。
本区沙丘低矮,易于治理。人口密度较大,劳力多,牲畜少,具有发展林业的潜力,可作为主要用材林基地。本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是:一是积极营造乔灌混交护岸林,以灌木为主。二是进一步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采用疏透结构,小网格,以杨树为主。三是用逐步推进法治理流沙,丘间低地以合作杨为主,迎风坡以沙柳、杨柴等为主。四是在黄土梁地和覆沙黄土梁地可营造以合作杨、白榆为主的用材林。为防止风蚀,可隔行或带状乔灌混交。五是在一些土地平缓、土质较好、具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搞速生丰产用材林。六是本区由于人口较稠密,燃料奇缺,所以必须狠抓薪炭林基地建设,乃是杜绝滥砍沙蒿、臭柏等天然植被的有效措施之一。七是在一些土壤深厚、背风向阳的地段,可以户为主营造小片果树等经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