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互动教学流程设计
你是否观察过一个玉匠雕刻一个玉雕作品的过程?在拿到一块玉后,玉匠通常会经历两个比较大的阶段:先根据玉的形状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创作方向,在玉上描摹好大致的轮廓,如一只兔子、一根树枝等;等大致的轮廓设计好并雕琢出来后,再进行每个部分的精雕细琢,直至完工。
为一段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流程需要经历类似的过程,我们通常会分两个阶段去设计。
第一阶段是整体教学活动设计。这就好比从空中俯瞰一个课程,先获得课程的全貌,然后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 需要在哪里添加教学活动?
● 添加的教学活动应该起到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
我常常听到很多人在设计课程时自言自语:“这段内容特别不好讲,也没什么好讲的,我们做个讨论吧,20分钟就过去了。”这是典型的“拍脑袋”或者凭直觉去设计课程。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满足讲师的需要(我需要用教学活动来解决“内容不好讲”的问题),而不是基于学员的需要在进行设计。大脑有自己的学习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的要求来设计教学活动是设计的根本。
整体教学活动设计阶段好比在为一块玉寻找可以进行雕刻创作的大致方向。在完成这个阶段后,才能思考第二个阶段——单个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阶段是单个教学活动设计。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对要添加的每个教学活动进行精雕细琢,包括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流程、设计细节、设计问题的措辞等,让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合理、更加贴合课程内容和实际的授课场景。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两类问题。
● 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研讨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满足讲师的授课需求。
● 围绕关键研讨问题的活动流程是否合理,如小组的分组方式、汇总答案的方式、学员可以使用的材料等是否合理且有效。好的研讨形式尊重学员,能吸引学员参与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本书的第一部分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框架与方法,协助大家完成上述两个阶段的设计。
第一章是为设计整体教学流程而准备的工具,即整体教学流程的设计框架。这个框架说明了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环节需要添加教学活动,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要实现哪些教学目的。第二章是为设计单个教学活动而准备的工具,即单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框架。这个框架说明了讲师在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是什么。第三章根据人的大脑的一些认知特征和认知原理,分享了一些可以不断检查和优化教学流程与教学活动的方法,让教学流程与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大脑的需求,以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