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关键研讨问题
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介绍如何设计关键研讨问题。
Mac要在自己的公司里讲授“跨部门沟通”,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情感账户”。相信很多人对这个知识点都不陌生。它源于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该书指出:“你必须把每一次人际交往,都看成在他人‘情感账户’内存款的一个机会。”
Mac 在介绍完“情感账户”的概念后,想让学员进行小组讨论,目的是基于学员的讨论,说明在工作中如何有效推进与同事的关系。
因此,Mac设计的关键研讨问题是“我们的哪些行为是在向‘情感账户’中存钱”。在某个课堂上实施了这个小组讨论活动后,Mac对活动结果不太满意。他觉得学员讨论起来索然无味,学员罗列的内容也毫无新意,各小组的答案的相似度很高。那么,他应该如何进一步改进该关键研讨问题,来使小组讨论的活动效果更好呢?
看到这里,你可以先合上书并快速地思考一下:你觉得Mac在该教学活动中设计的关键研讨问题如何?你有哪些改进建议?在略经思考后,你可以看看我们的分析和建议。
坦白地讲,我们认为Mac设计的关键研讨问题还是不错的。不过,为了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给予Mac一些改进建议。
针对性
首先,关键研讨问题必须有针对性。让学员解决的问题(或挑战)要紧紧地围绕讲师在关键知识点上的教学目标去设计,要让学员在活动中思考的聚焦点和讲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引导、讲解的课程内容紧密相关。也就是说,学员在对关键研讨问题进行研讨后,给出的答案能让讲师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关键知识点的讲解。在Mac的例子中,课程主题是“跨部门沟通”,Mac在介绍所使用的沟通技巧时针对的都是公司里实际跨部门沟通的典型场景,因此在讨论“情感账户”时,我们要聚焦于在工作环境中,要建立同事间的良好关系,需要做哪些行为。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改进Mac的关键研讨问题:“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在向‘情感账户’中存钱?”通过缩小关键研讨问题发生的场景(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提升关键研讨问题的针对性。
要提升关键研讨问题的针对性,讲师必须时刻思考该问题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学员讨论完后,讲师想让学员得出的答案大概是什么,这些答案如何有效地和讲师后续要讲解的课程内容进行衔接。
具象化
接下来,我们换个角度继续研究聚焦后的关键研讨问题:“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在向‘情感账户’中存钱?”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学员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难度会比较大,常常是“心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即使给出了一些答案,也容易落入窠臼,出现很多“假大空”的套话。我们认为,更好地提问方式是让学员从思考某个具象的问题入手,这样学员更容易打开思路,也更容易给出高质量的答案。
什么是具象化呢?简单来说,就是联系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进行思考。例如,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上,主持人问一个几岁的小女孩:“你更喜欢你的爸爸还是妈妈?”小女孩迟疑了好一会儿,喃喃地说:“我不知道。”幽默的主持人看到小女孩的为难,于是笑着说:“让我来换一个问题吧,如果从天上掉下来一个钢琴,一定会砸到一个人,那么你是希望它砸到你的爸爸,还是希望它砸到你的妈妈?”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小女孩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大声喊道:“爸爸!”大家来看,主持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一个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的典型的例子,这让难以回答的问题一下子得到了清晰的答案,效果非常好。
因此,回到Mac的关键研讨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改进:“请你先想起一个与你关系要好的同事,关于这个同事,请思考一下你的哪些行为是在向你们的‘情感账户’中存钱,而因为有了这些行为,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好了。”
学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先在脑海里搜寻并锁定一个同事,然后回忆和他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找到哪些行为让自己和他的关系在逐步推进。这也是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的过程。
很多教学活动的关键研讨问题都可以做具象化处理。例如,在一个项目管理的课程上,讲师想在开始时提个问题:“你在做项目经理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最有挑战性的是哪个环节?”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问题比较抽象。讲师可以考虑将其转化成一个具象化的问题:“请回忆你最近管理过的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哪些管理环节让你觉得头疼万分?哪些环节让你走了很多弯路?在思考两分钟后,请把你的故事和思考结果分享给大家。”在修改后,学员要思考的问题就具体多了,因此讲师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抓手”来引导出更多、更好的答案。
目标感
在提升针对性、进行具象化设计后,Mac的关键研讨问题还有改进的空间。我们发现,当人们讨论某个问题时,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在讨论完后要达到什么目标)会更容易带来实实在在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为学员设计一个清晰的、可衡量的研讨目标。例如:“请你先想起一个与你关系要好的同事,关于这个同事,请思考一下你的哪些行为是在向你们的‘情感账户’中存钱,而因为有了这些行为,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好了。每个学员至少罗列3项行为。”
在加入了研讨目标(每个学员至少罗列3项行为)后,学员会至少罗列3项行为。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研讨目标的要求,那么很多学员可能只写一两项行为就停止思考了。
在讲师设定关键研讨问题的研讨目标后,学员会更有安全感,学员可以知道写几项行为能达到讲师的要求。这个方法在很多场景中都有使用价值。例如,在课程开始时,讲师可能需要学员介绍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以便增进学员彼此的了解。这时,与其泛泛地去提问“你的兴趣是什么”,我们更愿意加上清晰的目标:“请与你的同伴分享一件自己日常喜欢做的事”。在加入“一件”后,学员就会清楚这个问题的边界,反过来,清晰的边界也利于学员回答讲师的问题。
以上3个角度是我们总结的可以改进关键研讨问题的角度。当然,并不是改进每个关键研讨问题都必须满足这3个角度的改进要求,讲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课程内容和学员情况进行调整和取舍。一个通用的、可以很好地检验关键研讨问题是否恰当的方法是,把设计好的关键研讨问题提给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看该问题是否好回答及得到的答案是否是自己想听到的。很多讲师在设计关键研讨问题时,容易沉浸在个人的思路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关键研讨问题,结果在实践中发现别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或者答案容易产生歧义,这时讲师就需要改进自己的关键研讨问题。
一个好的关键研讨问题是一个教学活动成功的一半。问题问得恰当,能击中学员的“痛点”,就能让学员积极回答并交流。要实现这样的效果,讲师需要理解学员,了解学员日常工作的情况,知道学员爱聊什么、想从其他伙伴那里知道什么。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经常设计与引导各种客户沙龙。我的客户是各个公司的培训经理,当他们聚在一起时,他们最喜欢交流的是自己今年做了什么项目、接下来想做什么项目,以及别人是否做过类似的项目、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等。因此,在很多客户沙龙中,我设计的第一个关键研讨问题是请他们分享一个自己今年最关注的工作重点或者项目重点,以及围绕这个重点自己的推进思路是什么。因为这个关键研讨问题恰好符合培训经理这类学员群体的内在诉求,所以我丝毫不担心这个关键研讨问题会让学员不好开口、聊不下去。相反,我最担心的是时间不够用,因为学员有很多东西想分享与交流。
同使用好课程教学活动设计鸟瞰图的前提条件一样,作为一个讲师,观察和理解学员很关键,针对学员的关注点、诉求点设计关键研讨问题就会事半功倍。
案例分析
我们再来分享一个改进关键研讨问题的真实案例。在该案例中讲师对关键研讨问题的设计不够严谨、过于随意,没有反复斟酌文字,没有推演在实际研讨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导致这个关键研讨问题在真正研讨时出现很多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研讨目标。
这是一个给门店经理讲解领导力的课程。在课程开始时,讲师播放了一小段视频,内容是某门店的一位员工向门店经理提出辞职,门店经理显得很无助,尽管门店经理苦口婆心地说了很多,但还是没能挽留住这位员工。在播放完视频后,讲师在PPT上给出了如下关键研讨问题:“请回想你自己做店员时,什么样的门店经理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他让你觉得值得追随?”
从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来看,讲师会介绍几项门店经理的核心领导能力,如建立信任、明确目标等。因此,讲师设计这个关键研讨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学员通过研讨和分享,能给出与门店经理核心领导能力相关的一些答案,从而让他自然地过渡到对门店经理核心领导能力的讲解。很明显,讲师在PPT上给出的关键研讨问题是有问题的。
下面,我们请你先做个尝试,结合前面提到的改进关键研讨问题的3个角度及相关要求,你会如何改进这个关键研讨问题呢?你可以参考以下提示,然后试着把你的答案写下来。
● 针对性:这个关键研讨问题问得清晰、恰当吗?有没有和学员的实际工作场景或需求结合起来?学员知道要回答什么吗?和前后的课程内容衔接得好吗?如何从这个角度进行改进?
● 具象化:这个关键研讨问题是否能激起学员的具体感知?是否会让学员觉得太空洞、模糊?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支持学员更好地思考与回答这个关键研讨问题?如何从这个角度进行改进?
● 目标感:这个关键研讨问题有目标感吗? 学员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是合格的吗?如何从这个角度进行改进?
相信你已经对如何改进这个关键研讨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下面,你可以对比一下我们的改进建议。
首先,从针对性的角度来改进。从这个关键研讨问题本身来看,它似乎有些逻辑不清晰。“什么样的门店经理让你印象深刻?”让员工印象深刻的门店经理可能领导能力很强,也可能恰好相反——在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与后面的“为什么他让你觉得值得追随”衔接不上。
而且,讲师在课程开始时播放的视频展现的是一个反面的门店经理,该门店经理并不是一个值得追随的门店经理。因此,比较合理的关键研讨问题应该是:“门店经理的哪些行为会让员工远离他呢?门店经理的哪些行为会让员工愿意追随他呢?”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讨论,既能衔接到前面反面的视频案例,又能衔接到后面想要讨论的知识点。
其次,从具象化的角度来改进。这个研讨案例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素材——视频。在研讨前播放视频就是在为研讨做铺垫,让研讨更加顺畅。因此,关键研讨问题可以充分提示学员:“大家注意观察视频中的这位门店经理,从他与员工谈离职的这段经历中我们能发现他身上的很多特质和行为特征。请你回忆一下视频中这位门店经理的语言和行为,罗列一下门店经理的哪些行为会让员工远离他。在罗列完后,可以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门店经理能留住员工呢?门店经理的哪些行为会让员工愿意追随他呢?”
最后,从目标感的角度来改进。为了让各小组的讨论更加结构化和顺畅,我们还可以让各小组的研讨目标更加清晰。可以在PPT上或者讲师授课用的白板纸上给出一个小组讨论结果的呈现格式(见图2-2),要求各小组在讨论完毕后,统一按照这个格式向全班学员进行展示。
图2-2 小组讨论结果的呈现格式
加上目标感这个角度的改进要求,这个关键研讨问题可以改进成:“大家注意观察视频中的这位门店经理,从他与员工谈离职的这段经历中我们能发现他身上的很多特质和行为特征。请你回忆一下视频中这位门店经理的语言和行为,罗列一下门店经理的哪些行为会让员工远离他。在罗列完后,可以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门店经理能留住员工呢?门店经理的哪些行为会让员工愿意追随他呢?请每个小组把自己的讨论结果在白板纸上分列两列(见图2-2)。能留住员工、让员工愿意追随门店经理的行为,写在“√”这一列;让员工远离门店经理的行为,写在“×”这一列。在每一列中,每个小组至少罗列5项行为。”
至此,我们对这个关键研讨问题不仅有了清晰的研讨目标要求“至少罗列5项行为”,还要求学员把答案的呈现图形化,这些都有助于学员理解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完成研讨的标准是什么、研讨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