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康养的系统学基础
相关系统学理论
(一)整体观
所谓系统,是一个由若干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发挥一定功能的整体。可见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不然不能称之为一个系统。系统中的一部分改变,就会影响到相关联的其他部分。整体观是系统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只有各个部分,其间没有特定关联,则只能算作各个部分的集合或混合,而非系统。因此,整体观是一种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的方法。从字面意思理解,整体观首先是指世界是一个整体,或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整体,人和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微生物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只要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损害,就会影响到整体。
系统学中的整体观是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事物,唯物辩证法同样具有这一层含义,而不同的是,系统学对系统的考察并非对立统一,而更加关注系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内在联系如何组织在一起而呈现出一个整体的功能。同时,系统学也关注内在联系的方式、相互作用的影响等,例如,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相对于哲学的系统,这里的系统学更加关注自然科学领域,以客观实际、实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范畴,而非哲学思维意义上的系统。
整体观也是中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医学观察或研究过程中立足全局的一种能力。生命体与自然环境、五脏六腑、五官、四肢等构成不同层次的系统,但又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中医哲学的整体观即是把这样一个有组织、有结构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观察,并解决相应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精髓是实现“天人合一”。
(二)人与自然、社会协同
协同一词来自于古希腊语,有和谐、协调的意思。协同是指系统中,组织、要素或部分之间的配合能力,它表现了部分在整体的发展运行过程当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各要素之间的协作互相拉动,推进系统或整体向前发展。个体能够从整体推进过程中获益,同时,整体推进的程度得到加强,往往取得1+1>2的效应。这种协同作用使得系统中的每个部分都得到了加强。
顾名思义,人与自然、社会协同是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发挥三者优势,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与自然、社会协同是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人、自然、社会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系统中各个层次的子系统、部分或组织,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三者的协同是充分发挥系统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三者关系,实现和谐、健康发展。
生态康养的系统学内涵
生态康养的整体观是关于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协同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
生态康养的整体观将天地(即自然)、人和社会作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来系统地看待。在这一个整体之中,人、自然、社会都是其中的有机构成,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地受自然界的影响,人与自然生死相依,人类应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积极地顺应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康养理论与系统学一脉相承,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从医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健康的身心都需要有一个整体观来做指导。生态康养的理念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使其在自身平衡的基础上,达到系统的平衡,实现三者互相推进的协同效应。
系统学对生态康养的指导意义
系统学理论的整体观和人与自然、社会协同原理是指导人类社会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现实社会中,系统学的应用十分广泛。生态康养理念与系统学理论的契合度十分高,按照系统学理论来设计生态康养产业发展不但契合时代需求,而且符合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尤其在生态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产业的布局、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发展目标的设置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生态康养产业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快速发展,有些区域难免为了单纯的经济增长目标,加快产业化步伐,而无暇顾及因地制宜,从而带来土地、水资源等过度消耗。在系统学理论的框架下,生态康养发展是一项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的角度考虑,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它是建立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