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莘老[1]
童子何知幸最深[2],久班籍湜[3]奉登临。挟经屡造芝兰室,挥尘[4]常聆金玉音。黄卷香焚春晼[5]晚,绛纱[6]人散夜萧森。明朝只恐丝纶[7]下,回首青云万里心。
【注释】
[1]莘(shēn)老:孙觉(1028—1090),字莘老,高邮(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北宋官员,与苏轼、王安石友好。熙宁四年(1071)移守湖州。熙宁六年(1073)再徙庐州。熙宁九年(1076)以祖母丧守制回高邮。其后历任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苏州、福州等地知事、太常少卿、秘书少监、右谏议、御史中丞。
[2]秦观自幼即拜孙觉为师,故称自童子时即受孙觉之相知。
[3]籍湜(shí):指张籍、皇甫湜,唐代著名文学家,诗文师法韩愈。秦观以此自况,以韩愈比孙觉。
[4]挥尘:晋人清谈时,常挥动尘尾以为谈助,后因称谈论为挥尘。
[5]晼:日暮时分。
[6]绛纱:绛帐。对师门、讲席之敬称。
[7]丝纶:诏书,指重新出仕。
【译文】
童年的时候尚且不知您对我的关爱最深,作为您的学生现在我侍奉着您走遍各处。您带着经籍,无论在哪都诲人不倦,在和您谈论的时候,常常得以拜聆珍贵的教诲。焚着香火的书房现在已是春天的黄昏时分,夜幕将临,讲堂中的同学也都已经纷纷散去了。现在我最怕的是起用的诏书随时可能会下达,您将要再度离开这里、奔向前程。
【赏析】
中国人讲“天地君亲师”,孙觉正是秦观终其一生奉为师长的人物之一。此前秦观第一次离开故乡踏入仕途即是孙觉召他前去任幕僚,此诗极言孙觉对秦观师恩之大;《淮海集》中收有许多秦观与孙觉唱和的作品,亦可看出两人情谊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