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沟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信息预判:听好才能说好,让耳朵为嘴巴打前站

职场中有说就有听,听、说不分家。一个表达能力强的人,在听这方面的能力通常来说也差不了。开会的时候即兴发言,把在自己之前发言的同事的内容做一个小总结,然后再加入自己的意见,是最聪明的做法。

事实上,对于职场表达,说只是能力的部分展现,想要说得好,听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我们播音专业的表述当中有这么一句话,主持人最重要的能力不仅仅是提问,更重要的是倾听,所以还有人专门研究倾听的艺术。

那么,把播音专业中跟倾听有关系的内容放在职场里怎么用呢?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说说信息预判的三个原则和四个步骤,让你还没开口,就已经底气十足了。

信息预判是指我们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基于对方已经表述出来的内容,对说话人接下来将要表达的内容做出事前的判断和预测。信息预判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听者获取信息的质量,使得我们在职场上的沟通更加高效。

信息预判之前,也就是说话和听别人表达之前,以下三个原则必须遵守。

第一,注意力回归;

第二,注意力集中;

第三,注意力持久。

你会发现这三个原则都跟注意力有关。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一个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效率都比10年前低多了。写文案的时候,一不注意就会拿起手机看微信、微博,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去逛淘宝了,相信这样的情形大家都遇到过。

所以说,注意力的回归、集中和持久是听之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可以这么说,注意力不集中,听了也白听。

那么,信息预判需要哪些步骤呢?这些步骤对于获取信息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我们把训练记者、主持人的方法借鉴过来,帮助你准确高效地来听辨关键的信息。

加拿大科学研究会总结出来一种科学的听辨方法,就是“TQLR”方法,可以翻译为调频、提问、聆听和复现。

下面我们来说第一个步骤——调频。关于调频,你需要注意两件事:一个是注意力,一个是知识储备。就像看电视的时候调换频道一样,我们从央视一套调到央视新闻频道,调注意力也是如此,你需要把注意力从你之前正在干的那件事,转向此时此刻正坐在你面前这位张嘴说话的人身上。

调完注意力还不够,你还需要把自己脑子里储存的那些知识调出来,将和面前这个人同你讲的这些事情有关的知识、见闻都唤醒,让自己的大脑思考的内容从之前的事情迅速切换到对方同你讲的这件事上来。

比如,公司即将推出新年大礼包,需要准备一个策划案,对方正在就此事同你展开讨论,那么此时,关于新年宣传推广的亮点、大礼包的卖点、文案的人格化表达等,这些与之相关联的记忆就需要在你的脑海里启动了。其实,信息预判更多的是听者自我意识的控制与把握,听者想要更多地获取对方有效的信息,自己必须处于自驱状态。调频相当于冬天开车出门前,先把车预热一下。

说完了调频,进入到第二个步骤——提问。这个提问可不是你去跟对方张嘴提问题,而是在心里问自己。这是一个沉默的自问过程。

当你开始听对方张嘴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你就要开启自问模式了。还以上面的新年大礼包为例,他为什么选择12月28日开始宣传推广?这个大礼包的搭配为什么这么设计?从来不请艺人做新年的宣传活动,这次为什么要请呢?

可能以前的你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工作,大脑和神经处于休眠状态。这时你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你的大脑是麻木的,对于听的内容不会像上面说的那样主动积极地去分析。读完这节内容,你就会明白,在对方说话的时候,同步做出思考是在职场沟通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如果没有长期主动的思考,你自身最明显的感受是什么?反应慢,人家一说什么,你只会点头附和,或者支支吾吾地说是这么回事。

而自我提问这个环节,就是听者将自己从被动的状态调整为主动的状态,主动去理解对方讲述的内容,主动把自己带入到对方的内容通道中去。

说完了调频和提问,接下来我们讲第三个步骤,也是最核心的步骤——聆听。在这个步骤中,你需要遵循这样一个信息抓取的流程:听清意思—记好核心—合理联想。听清意思就是说要做到一次听清楚对方的话。记好核心是指边听边记录,把对方讲话中的核心信息速记下来。合理联想是基于对方所说的这些内容,推测对方接下来想要表述的内容。

我们在培养主持人的专访能力,也就是采访能力的时候,要求主持人事先准备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永远都不如这个主持人跟采访对象沟通交流的时候,从对方已经讲的内容里边产生新的问题,我们专业上称之为追问。

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老师,是国内做国际新闻的“大咖”,采访过很多国家的元首,还有其他国家的很多政府要员。水均益老师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呢?当对方在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时,能不断发现新的亮点,捕捉到新的信息点,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提问,进而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作为专业的老师,去判定一个主持人能力强弱的非常重要的评价点。

中央电视台的另一位知名节目主持人文静老师,也是一位“追问”高手。大家都知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她经常在演播室与出镜记者、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人士进行直播连线。在不了解对方的表达能力和对方具体情况的时候就跟对方进行连线,对于主持人来说是最难的,但是她每次都能非常完美地完成这样的直播报道。这一切就归功于她出色的聆听能力和主持功底。

其实,聆听是实现信息预判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对方说话的时候信息的暗示和听者的解读能力都会影响到信息预判的质量。

信息预判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浅层型的信息预判。比如,有人在发言时说:“今天这个讨论会我们主要有三个议程。”从对方的表达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方已经将信息“三个议程”告诉我们了,意思是会议由三部分组成。当然,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好掌握的一种信息预判。

第二种是联想型的信息预判。对方表述的内容,你需要进行消化、吸收后分析出问题的实质,从而判断出对方的真实想法。其实,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方在明面上跟你说出来的,就好像数学题一样,题干给你了,但换算的过程是需要你自己来完成的。比如说,产品开发人员向你介绍公司最新的一款智能熨斗,你听到“智能”这两个字,脑子里是不是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它能自动识别衣料的材质吗?它能根据不同的衣料材质选择熨烫的温度吗?这就是你基于对方给出的关键词或者关键性信息,迅速做出的一个预判。

第三种是深度型的信息预判。这是信息预判当中最难达到的级别了,它需要以个人掌握的业务知识、快速的思维反应、准确的信息判断作为依托,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比如前一阵,备受关注的事件就是“科学狂人”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事件。相信大家在关注相关新闻的时候,对于理解新闻内容本身就是很费劲的。但对于那些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在最初看到贺建奎接受外媒采访说的话时,一定是不断地对他所阐述的内容做信息预判的,比如:他是怎么研究的?他这种研究是基于什么原因?他将会对人类的基因发展有什么影响?

可以这么说,只要对方开口说话,你的脑子就不能闲着,从你所有已知的相关知识范畴中抓取与他讲的内容有关的内容储备,然后不断进行信息的核实与筛选,同步完成信息的更新、分析与迭代。你需要注意说话人使用了什么形容词、副词和名词,是正面的、积极的多,还是负面的、消极的多。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第四个步骤——复现。通过调频、提问和聆听,你就完成了一套听的动作,这时候你就需要把听到的内容进行组合加工和品评判断了。

通常来说,这是对方表达之后,你将他之前讲过的内容捋顺一下。复现不是为信息预判服务的,但是作为交流和沟通的最后一步,复现是听者自己需要走完的一个流程。把听到的内容在自己的内心做一下沉淀,可以把对方表述的意思做一下深度的思考。因为之前的三个步骤都是提前或同步完成的,只有复现是你事后的一个总结。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你就会提高与人沟通时信息的处理和预判能力了。

信息预判将人在交流中听的能力最大化地使用起来,在对方说话的时候,听者要跟得上,也要跟得住。在职场上,如果你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听的价值,做到听得清,记得住,理解准,反应快。

总结一下这节的内容。信息预判是为了提高听者对于信息获取的质量,提高自己的职场沟通能力。在听之前,你需要遵循注意力的三原则,然后就进入了“TQLR”的四个步骤——调频、提问、聆听和复现。在聆听这个步骤里,要学会浅层型的信息预判、联想型的信息预判以及深层性的信息预判这三种信息预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