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明朝画坛四杰的深谊
明朝前期画坛的唐寅(1470-1523)、文徵明(1470-1559)、徐祯卿(1479-1511)、祝允明(1460-1526)被称为四杰。他们在画坛上具有重大影响,唐寅、祝允明更因民间传说、弹词、戏曲的渲染,至今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自古文人相轻,但四杰之间,并不因各人均才高八斗而互相轻慢。相反,他们过往甚密,甚至患难与共,留下很多佳话。
唐寅,字子畏,又字伯虎,自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他是吴中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大画家沈周(1427-1509)、仇英及其好友文徵明,在美术史上光芒四射,被称为“明四家”。弘治十一年(1498)应天府乡试第一。当时座主梁储(1451-1527)对他的文章很欣赏,看罢考卷惊叹曰:“士固有若是奇者耶,解元在是矣。”除鼓励慰勉外,返京后,还将他的文章推荐给次年会试主考程敏政观看,并赞扬说:“其人高才,此不足以毕其长,唯君卿奖异之。”后来,唐寅即涉嫌和程敏政作弊,“交通题目”,被废弃科考终身,程敏政亦被迫辞官归里。唐寅经受这场磨难后,深感仕途险恶,放浪形骸于酒色山水之中,诗文绘画的名声却誉满四海。在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他故意佯狂酗酒,荒诞无礼,得以保全清白,因而也给他带来更大的名声。他“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内心是孤寂的。
文徵明,初名璧,以字行,后更字徵仲,别号衡山。他在29岁时,其父温州知府文林卒,吏民醵千金致意,他全部退还,而因其父是位清官,无家赀,他穿的衣服都很破旧;朱宸濠曾重金礼聘,他辞病不赴;他的诗文书画,成就很大,人皆宝之,但却从不用来与富豪权贵做交易,周、徽等藩王“以宝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可谓才华横溢,铁骨铮铮。他活到90岁,堪称人瑞,晚年经常告诫其子孙:“吾死后,若有人举我进乡贤祠,必当严拒之。这是要与孔夫子相见的。我没这副厚脸皮也。”他的自谦自律,足为世人风范。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人。“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超颖绝人,读书过目成诵,巨细精粗,咸贮腹笥。”弘治壬子(1492)举于乡,后连试礼部不第,除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不久即辞归。因其右手枝指,自号枝指生。他好酒色六博,善度新声,有时还粉墨登场。海内慕其盛名,携银登门求文求字的,他动辄拒而不见,而等他冶游时,“使女伎掩之,皆捆载以去”。回家不问七件事,得钱便在家中呼朋唤友豪饮,花光拉倒。出门时,往往屁股后面跟着向他讨债的人。去世时,几乎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
徐祯卿,字昌穀,一字昌国,常熟人,后迁吴县。他“天性颖异,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精于诗歌,“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类警句,传诵一时。弘治乙丑(1505)举进士,由于其貌不扬,只授大理左寺副,后因罪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卒时才32岁。史书评论他:“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明史》卷286《徐祯卿传》)由此可知,上述四人皆非等闲之辈。他们基本上在童年时就认识。其中祝允明年龄居长,比唐寅、文徵明大约十岁,而这两位又比徐祯卿大约长十岁。唐寅和祝、文二氏,关系则更为密切。文徵明的画师承沈周,而唐寅也是沈周间接的学生。弘治十二年(1499),唐寅卷进科场风波,身陷囹圄后,写信给文徵明,希望他看在友谊的份上,照顾自己的弟弟唐申,文谓:
……仆幸同心于执事者,于兹十五年矣。
……吾弟弱不任门户,傍无伯叔,衣食空绝,必为流莩。仆素论交者,皆负节义;幸捐狗马余食,使不绝唐氏之祀,则区区之怀,安矣乐矣!尚复何哉?唯吾卿察之!
后来又在给文徵明的信中,真诚地袒露心迹。晚明小品文大家袁中郎(1568-1610)读后,非常感动地说:“真心实话,谁谓子畏狂徒者哉?”这封信的全文较长,其中有谓:“诗与画寅得与徵仲争衡;至其学行,寅将捧面而走矣。寅师徵仲,唯求一隅共坐,以销熔其渣滓之心耳。”
由此可知,文徵明平素生活很检点,不肯涉足色情场所,与唐寅的浪漫行径,可谓大异其趣,但却能道不同而相谋,并成为莫逆之交。据明人《蕉窗杂录》载,唐寅有时捉弄文徵明,某次他先将妓女藏在舟中,然后邀文徵明同游石湖,酒半酣,唐寅高歌,叫妓女出舱敬酒,文徵明大吃一惊,执意离船而去,几乎跌入水中,只好临时雇了一艘小船回家。
文徵明与祝允明的交谊,在他们的上一代就已开始。文徵明学字于祝允明的岳父李应祯,李死后家贫无以为殓,就是由文徵明的父亲文林筹办丧葬之费的。祝允明与唐寅更是情投意合,不是弟兄,胜似弟兄。唐寅早年放浪纵酒,祝允明规劝他,唐寅因此苦读一年,得戴解元桂冠。唐寅卒后,祝允明哀痛至极,梦魂萦绕,写了《梦唐寅徐祯卿(亦有张灵)》《哭子畏》《再哭子畏》等诗,怀念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他还亲笔写了《唐伯虎墓志铭》,堪称他与唐寅友谊的实录。
大概唐寅和祝允明都是性情中人,又是肺腑之交,制造了不少风流逸事,甚至直到今天,仍在民间流传。如:唐寅曾夏天拜访祝允明,刚好是允明醉后,裸体纵笔疾书,了不为谢。唐寅跟他开玩笑说:“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允明立即答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可见他即使是醉了,也没有忘记与唐寅的友情。他俩曾浪游扬州,极声伎之乐,把袋中的银子花个精光。他们听说盐使课税很重,因而宦囊几乎撑破,便化装成苏州玄妙观的道士,前去化缘。并自我介绍:别看我们是穷道士,认识的朋友都是名流。连我们苏州大名鼎鼎的唐伯虎、祝枝山,都是我们的好友。您如果瞧得起我们,请随意考考我俩。盐使把手一指说,就以盆景牛眠石为题,共赋律诗一首。唐寅、允明当即一人一句,写成一诗道:“嵯峨怪石倚云间(唐寅),抛掷于今定几年(允明)。苔藓作毛因雨长(唐寅),藤萝穿鼻任风牵(允明)。从来不食溪边草(唐寅),自古难耕陇上田(允明)。怪杀牧童鞭不起(唐寅),笛声斜挂夕阳烟(允明)。”盐使大为欣赏,传令苏州府长洲、吴县,出银五百两,作为修葺玄妙观的费用。后来唐寅、祝允明赶回苏州,设法取出这笔银两,召集好友与妓女畅饮数日。盐使知道此事后,颇不悦,“心知两公,然惜其才名不问也”。此事颇有传奇色彩。
四人中,徐祯卿去世较早,但仍留下他与唐寅、祝允明等交好的篇章。他曾给唐寅写小传,盛赞他“雅资疏朗,任逸不羁”,并在传末系赞词一首。曰:
有鸟骄斯,高飞啼提。饮择清流,栖羞卑枝。俶荡激扬,操比侠士。超腾踔诡,又类君子。长鸣远慕,顾命俦似。猥叙苦辛,仍要素辞。与子同心,愿各不移。恒共努力,比翼天衢。风雨凌敝,永勿散飞。天地闭合,乃绝相知。
赞词的最后四句,充分显示了他对唐寅的深情。对于文徵明,他也写了小传。赞美他“性专执,不同于俗,不饬容仪,不近女妓,憙淡薄俦类,有小过,时见排抵,人有簿技,亦往往叹誉焉”。并颂诗曰:“……磁石能引针,砥砺乃独坚。鸾凤不从群,何况于高贤。仓和而不同,圣哲所称焉。飞蝇恶热羹,勖哉复何言。”他对文徵明,实在是敬重之不暇。
金生叹先生曰: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都是一代才子。唐寅(字伯虎)、祝允明(字枝山)因明人小说、民间传说、电视、电影的影响,至今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电影《三笑》将这两位才子刻画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但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更结下深情厚谊,堪称古今文坛的楷模。
2005年3月15日于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