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进军闽粵

同治三年(1864)春夏之交,太平军分五路向江西集中:谭星部由浙江开化进入江西玉山、广信;陈炳文、汪海洋部从皖南直入江西德兴;李世贤、陆顺德部由开化至江西玉山;刘肇均、朱兴隆部亦由苏南经浙西、皖南进入江西;洪仁玕、黄文金等亦准备由皖南经浙江趋江西。但向江西集中的太平军并没有统一规划,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九月上旬,洪仁玕、黄文英在广昌被俘后,李远继、谭体元往投汪海洋,汪海洋驻军于江西宁都、石城一带;李世贤则活动于赣、粵边境。

九月,太平军余部分四路向福建挺进,声势浩大。来王陆顺德从广东大埔北上,占领闽南永定县,再北取龙岩州;侍王李世贤于九月十四日东向进克闽东南的漳州府,击杀漳州镇总兵禄魁、汀漳龙道徐晓峰,漳州知府札克布丹;天将丁太阳、林正扬等于九月中旬由江西雩都、瑞金南入闽境,十一日占领闽西南的武平,擒斩福建按察使张运兰,随后东走永安。同时,康王汪海洋、佑王李远继、偕王谭体元从江西宁都、瑞金进入福建汀州府境。据称,同治三年(1864)秋,进入福建的太平军总数在三十万人左右,这使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极为震惊,他奏请清廷以蒋益澧护浙江巡抚,以杨昌濬署浙江布政使,自己则准备赴闽浙总督任所——福州。

十月二十八日,左宗棠从杭州出发,途经建德、兰溪、龙游、西安各县,取道浦城入闽督战。其部队则分三路进入福建:西路饬帮办福建军务刘典所部新军八千人由江西建昌府赴汀州,又奏请以记名按察使王德榜署福建按察使,带所部五营约二千五百人自江西瑞金入汀州会合作战;中路以提督黄少春、副将刘明珍两军共四千五六百人由衢州、江山取道福建浦城、建宁赴邵武一带接防,替出康国器一军进攻漳州府;东路则以署浙江提督高连陞部四千人、知府魏光邴部五百人由杭州东赴宁波,雇轮船经海道赴福州,以出兴化(今莆田)、泉州。

十月上旬,署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进攻漳州,被太平军击退。十一月初三日,李世贤又在距漳州二十余里的万松关阵斩林文察,并击退署福建水师提督曾玉明的援军,泉、厦震动。当时在福建的太平军余部主要有两大支:以漳州城为中心的李世贤占有南靖、云霄(均属漳州府)、龙岩(属龙岩州)、永定(属汀州府),拥众十余万;扎老营于南阳(位于汀州府长汀、连城、上杭交界处)的汪海洋拥众约九万人,分军守古田、下车、南岭一带。左宗棠命高连陞趋同安,以保泉、厦;黄少春趋长泰(属漳州府,时为李世贤控制),以规漳州;刘典进连城(属汀州府),王德榜继其后,会攻龙岩。左宗棠自己则率亲兵于十六日抵浦城,并拟进延平,策应各军。

十一月十九日,汪海洋、李远继、谭体元等在长汀、上杭、连城间大破左军西路刘典部。翌日,刘典退守连城,王德榜、王开琳等从汀州赴援。二十七日,左宗棠从浦城进驻延平(今南平县),护浙江巡抚蒋益澧派署衢州镇总兵刘清亮率三千人援闽。当时,在福建的太平军号称三十万众(实数亦在二十万左右),而左宗棠全军不过两万多人,加上协同作战的闽军、粵军亦不过四五万,左宗棠深感双方实力悬殊,难于应对,他说:“李、汪诸逆狡悍凶顽,倍于群寇。”(《左宗棠信札》手稿,湖南社会科学院藏)清廷为增加福建兵力,于十二月初五日谕令时在广东的福建水师提督吴全美、时在江苏的福建陆路提督郭松林以及汀州镇总兵沈俊德、漳州镇总兵李成谋(均在湖北),金门镇总兵王东华(在江苏),建宁镇总兵张得胜(在安徽)各带本部赴任。

十二月初四日(1865年1月1日),左军中路黄少春部在漳州北溪会同高连陞进攻李世贤。二十八日,闽、粵清军占领永定县。李世贤拟调军攻取安溪、长泰、泉州,以断左军饷道,径取福州,但此计划被高连陞获悉,不果。

同治四年(1865)正月二十四日,福建建邵道康国器率部攻占九龙江上、下游咽喉要地——龙岩,切断了李世贤与汪海洋两军的联络。二十七日,刘典、王德榜联军大破汪海洋于连城新泉,使其精锐丧失过半。二月初四日,又占领南阳乡,太平军南走上杭、永定。初七日,刘、王联军又在上杭白沙击败汪海洋部。

三月初三日,李世贤自漳州分路北进,败于高连陞、黄少春。还在二月初时,李鸿章奉朝命派淮军郭松林、杨鼎勋两部共八千人(配有洋枪)坐轮船由海道援闽,并分别于三月初五日、三月十七日抵厦门。左宗棠令其分道进海澄、漳浦,以攻漳州府南。十六日,郭松林联合高连陞、黄少春击败李世贤之军。十八日,李世贤屡攻清军漳州以北营垒,均被击退。左宗棠再调刘明灯五营取道福州,由兴化、泉州赴安溪,增加进攻漳州兵力,他本人也于四月十五日抵福州,就近督战。四月中旬,淮军郭、杨两部,左军王德榜部分别在漳州南面和西北击败太平军,合围漳州府城。二十一日,黄少春、王德榜会同郭松林、杨鼎勋击杀太平军万余,俘虏三四千人,一举攻占已由太平军坚守七个月的漳州府城。李世贤等出西门,向西南方向败走。二十二日,刘典、王德榜等又占领府城西北的南靖。

三月下旬,刘典、康国器分路进攻汪海洋部。四月中旬,汪海洋南走广东大埔,因遇广东清军阻击,折回闽南。汪海洋会同李远继合兵七万,分七路进攻汀州府永定县,清军设伏狮龙岭,并以抬枪射击,获胜。翌日再战,康国器仍分三路以抬枪应战,汪海洋再败,撤向西北,据上杭、中都一带。此役,康国器以八千之众击败太平军七万人,主要仰仗抬枪之力。左宗棠对康国器以少胜多,予以嘉奖。

李世贤撤出漳州后,即退向闽、粵交界的平和县,王德榜、高连陞、黄少春等紧追不舍,太平军伤亡颇众。四月二十七日,淮军郭、杨两部攻占漳浦县城,次日,又入云霄厅。五月初一日,再取福建东南端的诏安。初二日,刘典、康国器等在永定县塔下大败李世贤,太平军损失几万人,世贤只身逃脱。随着战局不断变化,左宗棠的指挥部也步步前移,四月二十九日,至兴化,五月初四日,抵泉州,初十日即达漳州。十一日,高连陞等又在闽西南上杭击败汪海洋,迫其走武平。至二十一日,汪部太平军已由福建折入广东境内,二十二日,占领广东镇平县(今焦岭)。

李世贤军败永定后,也潜往镇平,投靠汪海洋。左宗棠一面下令紧追,一面派康国器统所部五千人入粵夹击。同治四年闰五月二十三日(1865年7月15日),汪海洋与康国器交战失利,退回镇平。左宗棠命高连陞、黄少春、刘清亮等距镇平数十里处扎营,汪海洋则在镇平城外分垒三十余垒,收稻积谷,为久守计。左宗棠的部署是:以康国器、关镇邦攻镇平东南;高连陞、黄少春、刘清亮严扼闽、粵交界的武平边境,堵住太平军北上之路;刘典、王德榜两军则分屯福建南部的上杭、武平,作为第二道堵截线,并饬粵军扼镇平西南,准备把汪海洋部紧紧困在镇平,然后一举消灭。

六月二十八日,李世贤逃至镇平,几天后竟被汪海洋派人刺杀。在此危难之际,太平军内部还不能和衷共济,竟自相残杀。这样,太平军余部的悲惨结局就不可避免了。七月十三日,由江西至广东参战的“霆军”鲍超部提督娄庆云在镇平大招击败佑王李远继。汪海洋集中两万兵力攻高思,康国器埋伏精锐于山岭间,用抬枪轰击太平军,汪海洋左腕受伤,全军大乱。

清军在广东嘉应州地区(镇平亦为辖县)集中了来自闽、粵、赣三省的部队,急需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清廷于八月十三日采纳了前护江西巡抚沈长绂的建议,命左宗棠入粵督师,节制广东、江西、福建三省各军。八月十四日,汪海洋施诱敌之计,引高连陞、康国器穷追至嘉应州城西南的兴宁山中,伏军八千人突起,击毙高连陞部数千人,高军大将关镇邦授首,康军亦亡精卒数百。经此战,高、康两军均受沉重打击,而汪海洋也得以攻入江西境内,但终因连战不利,被迫于二十八日再入粵境。九月初三日,攻占和平县(属惠州府),十八日,自和平东进,于二十一日一举攻克嘉应州城(今广东梅州梅县区),这也是太平军占领的最后一座州城。汪海洋于城外建土城、望楼为死守计。他这样困守孤城,无异于坐以待毙。

太平军占领嘉应州城后,康国器疾驰至左宗棠大营献策。他认为“嘉应已成困兽”,“诚以闽师逼其东,粵师逼其西,连营稍前,合成长围,然后作堑困之。别布罗遮师,阻其隳突。得三万兵,三月饷,可聚而歼也。”(康有为:《康公事状》)左宗棠接受这一建议,调新任浙江提督鲍超(字春霆,四川奉节人)率军一万二千人入闽,至武平、上杭,再由广东平远径趋嘉应西北,是为北路;刘典率军八千人由赣入闽,自永定、大埔趋松口(在嘉应州城东北),攻其东;左宗棠(时带亲兵营及总兵杨和贵营驻闽南平和县王官溪)亲率署浙江提督黄少春一军三千人、福建布政使王德榜一军二千五百人攻东南;又商调广东布政使李福泰一军驻兴宁(嘉应州城西南),总兵方耀驻兴宁县东,扼嘉应西面;再以粵军记名提督曾敏行、副将郑绍忠扼南路。江西巡抚刘坤一(字岘庄,湖南新宁人)也予以配合,令按察使席宝田、总兵刘胜祥两军由平远、镇平南下。左宗棠决心要在嘉应打一个最后的歼灭战。

十一月二十九日(1866年1月15日),左宗棠至粵东大埔县(属潮州府),帮办军务刘典也率军从福建永定赶到,左命其前部由松口进至嘉应州城东南,与扼州城正东的王德榜部相接;黄少春挡东北,与驻樟树坪的高连陞部相连,而高部又与驻乌泥坪的康国器军相望(两军相距十里)。这样,东路、东南、东北及北路的月牙形包围圈已经形成。十二月十二日,汪海洋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负伤,次日,卒于州城。余部由谭体元带领。十五日,鲍超率“霆军”抵平远县,十七日进至州城以西的相公亭,广东布政使李福泰亦至城西蓝口,形成合围。左宗棠本人亦由松口前进,十九日,清军对嘉应州城的总攻开始,左军、霆军、粵军分七路围攻。

二十二日夜,谭体元见城已不可守,遂开州城西南门,向群峰陡立的黄沙嶂溃走。四更时,高连陞、黄少春等攻入东门,高连陞、王德榜、康国器各军均向黄沙嶂方向追击。二十三日夜,王德榜军在黄沙嶂左路北溪围截招降太平军约四万人。二十四日黎明,高连陞一军在大田追上太平军,招降万余人。鲍超部“霆军”则于北溪白沙坝四面围困东平王何明亮部,招降两万人,何明亮等七八百人被杀。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1866年3月7日),太平军偕王谭体元撤退时堕崖受伤,呻吟道旁,被黄少春俘获,送至左宗棠松口行营中,后被杀。总计这一战役,太平军余部阵亡万余人,投降五万余人(《湘军记》载,黄沙嶂降者十余万,显系夸大之词)。至此,长江以南太平军的斗争遂告结束。左宗棠于正月下旬返回福州闽浙总督衙署,并因战功被清廷赏戴双眼花翎(花翎即孔雀翎,是插在帽上的一种装饰品,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双眼花翎非大官不能得),其长子孝威亦被特赏主事(正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