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网络众筹共享的发展与高校育人工作变革思考
一、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的概念辨析与发展概述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经历着划时代意义的迅猛发展。艾瑞深《2015年中国网络经济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营收规模达到87062亿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470%,未来几年网络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预计2018年网络经济规模将突破2万亿,达到202026亿元。
在各类由互联网衍生的经济模式中,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颇具代表性。网络众筹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所创新的一种模式,指发起人将需要筹集资金的项目通过众筹平台进行公开展示,感兴趣的投资者可对这些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如目前出现的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金融众筹平台。共享经济则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本质是线下闲散物品或服务的整合,如以Uber、滴滴打车为代表的打车软件和以Airbnb为代表的住宿预定软件。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持续健康发展:“众创”指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众筹”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众包”则是指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众扶”指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途径,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四众”强调调动社会各类资源,由创业企业共享,为众筹经济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和中关村众筹联盟联合发布《2016中国互联网众筹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数量已达303家,发展迅速,且多数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呈现出与地方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社会认知度、配套设施、投融资环境、创业氛围的强关联性。而根据诺拓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5年共享经济竞争发展研究分析报告》,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元。当前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可以预见,随着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行业管理和规范逐步完善,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该行业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快速发展。
二、网络众筹与共享对经济社会的多元影响
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资金、人力、商品等资源组织分配方式的变革,将以往单方面、单渠道的资源筹措分配方式,转变为多渠道、强互动的资源筹措分配方式,调动零星资源、闲置资源,以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二次分配,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作用,对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和社会生活变化影响深远。
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在内容与业务上有很大扩展空间。目前股权众筹仍是网络众筹的主要方面,但已经出现向其他行业延展的趋势,如当前阿里巴巴推出的淘宝众筹,囊括了影视制作、书籍出版、科技产品转化等多个领域。可以预见,未来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将囊括更多行业、涉及更多产品与服务,包括文化产业、公益事业等,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已经开始出现并呈现较快发展趋势,未来公益慈善与网络众筹将进一步融合,以减少公益的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与透明度,成为公益事业发展的新出路。
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也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启动方式和发展热点领域。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创新创业事业发展迅速,对于创业初期最为重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可以借助社会零散资源、闲置资源进行筹措,因此将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领域,未来创新创业将与众筹和共享经济进一步结合,成为行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用户群体发展紧密关联。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为975%。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为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随着网民的互联网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在接受网络信息与服务之外,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成为网络信息与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这也是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众筹与共享经济也会大大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这正是网络众筹与共享经济能够迅速发展并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内在动力。
三、网络众筹与共享现象对高校育人事业的影响
网络众筹与共享可以充分利用零散资源、闲置资源,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众筹与共享不仅应用于经济领域,还有向社会活动、高校教育等领域扩展的趋势。网络众筹与共享对高校育人工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校园活动、学生互助和自育、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
在众筹与共享思维的影响下,校园活动由以往组织者和参与者两极,转变为人人都是组织者、人人都是参与者的开展模式。校园活动所涉及的资金、人力、创意等各个环节和因素,都可以由学生共同提供、共同享有:创意方面,当前校园活动筹备阶段会进行创意征集,并添加很多个性因素,集思广益提高活动吸引力和参与度;人力与资金方面,学生提供人力与资金共同参与活动组织和筹办,最终共同享有活动过程与成果,一方面提高了活动筹办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组织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016年4月,一个名为“二教地下小组”的组织在北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内走红,该小组由在校生自主发起成立,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轻松筹”平台面向全校师生筹集改造第二教学楼地下室的需求和资金,活动得到不少网友支持。在学生团队的努力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地下室“变废为宝”,成为校园活动场地。
众筹与共享思维促进学生互助和自育,学生由传统的受教育者和受助者,转变为施加教育者和提供帮助者。当前互联网社区的发展演变,使得包括信息在内的资源共享更为便捷和高效,学生在互联网社区中提出问题、发布需求,包括物品、学业、就业、心理情感等,其他同学提供自身闲置资源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了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在互联网社区当中,每个人都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寻求帮助者和提供帮助者。未名BBS很长时间以来充当了资源、经验、物品交换平台,如本科生课程(Courses)、找工作啦(Job)和跳蚤市场(SecondHand)版面。另一方面,学生群体的需求是多种多样,除了学习、就业等常规需求,在现实中还出现了互助起床、互助防骚扰等这些传统组织机构尚未涉足的领域,由此也诞生了“起床协会”等网络青年自组织。
众筹与共享思维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校园当中学生互信程度高,同时学生群体拥有大量闲置资源,这就为众筹与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用户群体基础和资源渠道,因此众筹与共享就成为校园创业的重要途径,如北京大学ofo共享单车创业项目,通过“共享单车”平台,实现师生随时随地有车骑的目标,在有效解决校内出行问题的同时,减少校内单车总量。2015年6月启动以来,ofo小黄车已连接了1000万辆共享单车,累计向全球20个国家,超250座城市、超过2亿用户提供了超过40亿次的出行服务。除此之外,近年来北大学生自主开发的校园众筹网站也相继出现,如定位于技能交换的牛犇网,定位于探索北大校园文化自生自给、可持续发展的哼唧网。一些通过众筹实现梦想的个人也不断涌现,如靳子玄通过网络众筹制作个人音乐专辑,王思涵通过众筹完成“102天环游世界”并制作影音产品。
四、网络众筹与共享思维对高校育人工作者的启示
随着众筹与共享思维在校园生活中的扩展和广泛应用,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可程度逐渐提高,众筹与共享模式的效果也愈发凸显。高校育人工作者也可借鉴相关概念与模式,转变育人思维与方式。
(一)平台意识
共享思维启示校园服务与建设应有平台意识,助力学生自育自助。共享经济即提供平台,为社会闲置资源的流动和充分使用提供中介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资源流动配置来满足社会需求。而在教育环境当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还应当是教育的实施者,不仅是服务与建设的享有者,也应当是服务与建设的提供者。因此校园建设应当树立平台意识,为学生共同建设学校、发展自身、共享资源搭建平台,改变传统学校提供、学生享有的单向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取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北京大学积极推动“e+”网络新青年发展联盟建设,构建校园创业团队与网络兴趣团体生态系统,在联盟内部共享包括技术和信息在内的综合资源,同时联盟作为输出者,自主为学校建设和学生发展提供各类服务,实现从享有者向提供者的转变。几年前北京大学校内出现的ofo单车共享平台,即以校内学生的自有单车为基础,构建单车共享的链条,使得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享受单车服务,既充分利用了部分学生闲置的单车资源,又满足了另一部分学生未能满足的单车资源需求,作为校园创业项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成为共享思维在校园发展建设中应用的良好范例。
(二)主体意识
众筹思维即尊重并发挥每一个活动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聚集每一份力量而最终推动活动和项目的实施。而在高校环境中,青年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使用时间、卷入程度等方面,因而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也使得青年学生对平等权利意识的认识更加深入,青年学生对网络的积极参与也正在向线下延展,体现在现实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青年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在高校育人环境中,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应当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众筹思维启示高校育人应当充分尊重并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精神,聚集每一位学生的力量推动事件的解决和活动的实施。目前北京大学网教办正在推动的PKU Runner开发项目,即从全校范围内招募开发团队,自主研发、自主测试,充分利用众筹思维。与此类似还有同样在北大网教办指导下的北大地带、PKU Helper软件等,都是采用众筹团队、众筹创意的工作思路,提供优质的校园服务。